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一庵心学以融气入心的理本论为基础,接洽阳明心学,发展出以心学方法把握客观之理的新型理学形态. "讨真心"则是实现其理学的工夫论,是实现其成圣的功夫手段,其学术立场是传统程朱理学而非阳明心学的.唐一庵针对阳明后学曲解"致良知"引发的不研实在之理,提出以"讨真心"为研究实用之理的不二法门.这有助于良知学在新的环境下的传播,一定程度上促进良知学的实用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3.
在明代中晚期,“递相出入”伴随心学教育运动而生,为心学教育流派的师生交往增添别样色彩。作为明代心学的领军代表,阳明学派和甘泉学派讲学成风,弟子云集,学派宗主王阳明和湛甘泉鼓励弟子们转益多师,共同造就出“递相出入”这一独有的师生交往形态及其教育学术生态。“递相出入”不仅宣扬自由问学精神,打破师承门户的桎梏,还富有个性鲜明的师道文化气息。它努力促进每个生命都向世界敞开,在学脉相联的交互中吐故纳新,对个体成长、学派壮大及明代心学教育学术生态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递相出入”的影响下,阳明学派和甘泉学派的弟子们自觉出入于王学与湛学之间,以求同立异为学术旨归,敢于跨越门户藩篱而转相授受,形成了以“差异个性”为教学原则、“竞争合作”为教育机制、“内在约束”为管理文化、“生命关怀”为价值取向的师生气象,对当下师生交往关系的构建亦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4.
阳明学派的道德教育理念不仅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东传日本之后,对日本古代,乃至近代道德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较中日阳明学派道德教育理念的异同,有利于增加中日之间的文化认同,有利于增加对原发型文化与移植型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清儒对明人传记之编撰颇为关注,既是他们对民族文化与历史发展历程的诠释,亦可说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及理想之落实与追寻。彭定求手撰的《明贤蒙正录》中所关涉学派学脉传承统绪之痕迹并不明显,然其绍承王学及融通朱、王之用心却昭然可见。从其内容加以窥测探讨,可以洞悉撰者颇具朱、王学说本一脉相承。两者应相资为用,同归至善,义趋一揆,坚持个人之学术个性,为研究学术确立新猷的理想与抱负。  相似文献   

6.
阳明学中的“致良知”“万物一体”等思想理论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还在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得到广泛普及。随着阳明学在日本推广的不断深入,日本学者根据本土文化特征赋予了阳明学新的内涵。本文以日本阳明学开山鼻祖中江藤树的思想研究为视角,从日本阳明学的创立、中江藤树的哲学思想(良知观、圣人观、忠孝观、儒佛观)、阳明学对日本的深远影响等三个方面着重论述阳明学之于日本社会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朱子学与理学学派”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8月4日至6日在江西省上饶市召开。这次研讨会是国内朱子思想研究的一次规模较大、包容性较强的学术盛会,显示了当今国内外朱子学与理学学派研究的新进展。与会学者主要就朱子哲学、朱子学与理学学派、朱子后学以及朱子学在当代的传播、发展与创新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8.
9.
湛甘泉与王阳明作为学术诤友,在"格物"与"格心"、"天理"与"良知"上进行了激烈论辩,并分别以"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的为学宗旨分庭抗礼,从而促进了阳明学的不断修正与完善,对明代心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阳明高足黄直出身军籍进士,初授福建漳州府推官,先后代理漳浦、长泰知县,开阳明后学宦闽先河。黄直为漳浦先贤高登《东溪集》作序,推崇朱子“过化”,传播阳明思想。黄直树立“孝友”典型,重视文教,关注武备。黄直不顾紫极宫曾获漳州唯一状元林震题诗,将其列为“淫祠”,下令斥卖。黄直不以阳明高足自居,自强自立,导致黄直同门马明衡、王阳明挚友林希元撰文述及黄直事功,均未提黄直师从王阳明史事。黄直打击权贵,不与同僚同流合污,终遭弹劾,被逮下狱。漳人为之奔走呼号,黄直撰文明志,清正廉洁。万历元年《漳州府志》虽始见黄直传,实则嘉靖《漳州府志》已为其立传,但阙载其阳明门人身份。  相似文献   

11.
12.
13.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内容包括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论、生存意志的本体论和悲观主义的人生观以及独特的宗教观。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包含有很多合理的因素,其对欧洲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陶澍哲学思想从思想体系来说,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相信天命,相信鬼神。但是在认识论上,却主张务实,强调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根据事物的具体实践决定工作方针。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能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依据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5.
16.
17.
漳州是紫阳、阳明二圣过化之地,文化底蕴深厚。明代中后期的100多年间,先后有黄直、何春、陈九川、施邦曜等一批阳明门人莅漳或任职、或谪戍,利用其政治影响力,讲授不辍,刊刻书籍,致力于传播阳明心学,使之在漳郡发扬光大,嘉惠后学,从而推动一大批漳籍学子舍旧闻而好为新论,入宗王门。纵观漳州阳明学的发展,历经三个重要阶段,具有三个明显的闽南地域特色,成为“闽中王门”弘扬传承、创新传播的一个重要节点,深度影响了漳郡的文化生态,促进了闽南地区的文化繁荣进步。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赵志皋是阳明后学和在朝王学代表。由其师承、讲学和交游考察可见,赵志皋是一位热衷于讲学的阳明学信徒。从其政治思想来看,他又是王学左派王畿"政学合一"论的信崇者和实践者。赵志皋的阳明学之路,体现了晚明阳明学发展变化的重要侧面,即从讲学走向结合个人身心修养和有益于家国方面,并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的学者,他具有以道殉人的峥峥骨气;具有大人造命,一往无前的精神;具有不畏强权的勇气和率性而行的独特风格。他为了维护其"淮南格物"及其"百姓日用即道"等创新思想,不囿传统,不畏权贵,体现了一个思想家独具的大无畏的护道精神和英雄气概。他的创新思想及其护道精神,对他的后学们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