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拥运动”是中共在华北抗日根据地生存条件困苦、各方利益分化情势下组织开展的群众运动。运动的目的非常明确,即如何消除党政军民利益逐渐分化的现象,重新建立稳固的依存关系,使根据地渡过难关。运动将重点放在了个人思想的教育改造上,关键是让每个人清楚或者了解根据地党政军民之间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并通过思想反省、公开检讨、推选模范、军民誓约等方式推进深入,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双拥运动”取得成效的原因在于党政军民之间生成了一种潜在的真正的,并非虚幻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义务教育是在抗战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其目标明确,速度快,规模大;通过区域划设、明确管理机构与职责、进行适时的教育整顿等,确保了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通过广开经费渠道,加强经费管理,保障了义务教育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3.
“十一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探索推进乡村社会改造和建设的经验总结与系统化方案,是党依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根据中国特殊国情坚持以农村为中心、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的具体实践。“十一运动”以陕甘宁边区生产运动、文化运动和卫生运动为基础,按照群众迫切需要及其可能性,为乡村社会经济建设规划近、远景发展目标。“十一运动”从延安市开始,经过各级党政机关的号召及推动,在全边区蓬勃发展起来。该运动的宣传动员、安排部署,是通过召开各级党外人士座谈会及“一揽子会议”的民主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秧歌运动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安时期,随着中共中央对文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功能的重视,秧歌这一民间文艺形式适时活跃起来,并以"全民狂欢"之势,席卷了整个陕甘宁边区乃至全国,从而形成延安文艺运动史上蔚为壮观的秧歌剧运动。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以社会教育、干部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成人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不仅对提高边区民众文化水平、培养和造就各级各类干部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的发展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延安时期成人教育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6.
“冬学”是成年补习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普及教育、消灭文盲的重要办法之一。自1937年开始,陕甘宁边区多次开展冬学运动,每年都有众多参与者,这其中妇女的加入无疑成为冬学运动中的一大特色。关于冬学运动中的妇女教育研究,主要涉及陕甘宁边区开展冬学运动前妇女的受教育状况、陕甘宁边区冬学运动妇女教育的概况、动员妇女参加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妇女参加冬学运动的意义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运动,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成功实践。在这场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根据中国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教育方法,创造性地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措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方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纷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这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坚持发展党内团结、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新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延安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秧歌剧运动,并成为延安文学一个标志性事件.作为战时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是特定历史语境下,民间文艺融入解放区主流文艺的一次尝试,为当时的戏剧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森林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可以起到保育土壤、调节气候的作用,还对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作用。提高森林覆盖率,是真正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工作,是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领导下,全边区人民共同参与的一项伟大事业。在具体实施中,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研究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工作正反经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实现中国式生态现代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社会教育运动是我党局部执政时实施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社会教育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经受了考验并武装了边区民众,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化、对象化、层次化转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实现,其经验对推进当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无疑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延安文艺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版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范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文艺事业的高度融合与深度互动。延安文艺运动坚守人民至上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方面的核心特质;延安文艺运动大众化的追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社会性及其在中国语境下所实现的新的文化自觉;延安文艺运动的民族形式建构赋予了文艺民族品格和中国气派,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问题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包括文艺在内的人民革命事业中,延安文艺是一个经典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学习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的重要历史阶段开展的一场马克思主义学习与教育运动。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率先垂范和直接指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内容新颖、学习方法独特,学习氛围空前浓厚,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延安时期学习运动的历史经验对当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有着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40年代发生在延安的杂运动继承“五四”“启蒙”话语,为延安艺带来奇异的风,同时也因此遭到不公正的历史待遇。本试图从历史语境及权力话语层面重新解读这些杂以获得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孙晓忠 《老年教育》2010,(10):17-18
有关著述指出,游民阶层在宋代已开始出现。宋代土地兼并严重,失地农民增多,再加上人口激增,增加了朝廷的治理难度。这个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手工业、第三产业和类似今天的不依靠辛勤劳动、凭借买空卖空的“金融”业开始大量出现,种种因素使得大量游民产生。  相似文献   

15.
1946年6月底,蒋介石向我陕甘宁边区发动全面进攻。敌军兵力33万余人,当时我野战军主力仅有2万余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军于1947年3月19日主动放弃延安,派出小部队以蘑菇战术吸引敌人,先后歼敌第31旅,围歼敌第135旅,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的观点可概括为“1234”,即“一个课题,两大宗旨,三项任务,四种建设”。其中,一个课题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课题;两大宗旨是指“惩前毖后”与“治病救人”;三项任务则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四种建设是指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在延安知识分子中,王实味属于为人孤傲耿直、为文尖刻偏激一类,从40年代初延安文艺界短暂的启蒙思潮来看,王实味所处的位置并不显眼,其重要性和影响力远不及丁玲、萧军、艾青、何其芳等人,但历史往往就这么神奇,在王实味事件中,人为的因素固然重要,但历史的选择亦不容忽视,每当它需要一个新角色时,就会有人迅疾地出现。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论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思想教育运动、思想改造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闻名于世的延安整风运动,积累了丰富的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即在党内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贯彻治病救人的方针政策、运用唯物辩证的原则方法。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经验,对加强与改进新时期党内教育、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