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政社合作进行风险控制,有助于充分发挥政社合作模式优势,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PDCA方法理论及其应用在公共文化服务政社合作风险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作用。利用PDCA方法,从供给和运营两个层面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政社合作全流程风险控制体系:一是依据PDCA循环管理方法制定风险控制计划。二是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识别并解释目标差异风险、主体风险、模式风险、内容风险、财务风险、契约风险、绩效风险七个风险因素。三是利用风险评估矩阵确定风险处理方式。四是从协调合作目标、健全准入机制、优化供给模式选择方式、丰富供给内容、多渠道保障资金供给、规范运营契约秩序以及夯实运营绩效目标实现基础等方面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与各级地方政府的探索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社合作供给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仍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政社合作的供给质量。通过梳理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政社合作供给质量的研究进展情况,分析公共文化服务政社合作供给质量的含义,总结公共文化服务政社合作的相关主体、主体之间的联系与主要环节,以此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合作供给质量控制分析框架,进而提出政社合作供给质量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5W1H分析法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政社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在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政社合作提供图书馆服务是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本文在丰富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政社合作的理论基础上,探讨政府和社会组织如何实现有效合作,为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运用5W1H分析法,深入分析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政社合作的动因、参与主体、模式、不同模式之间的差异、流程以及发展策略。[结果/结论]促进政社合作长效发展,需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明确角色定位,保持社会组织的独立性;严把评审环节,科学选择合作对象;依据客观情况,灵活选择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是构建多元协同治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涵和基本主张。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法,对英国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的兴起背景、制度安排、承接模式及成效趋势进行梳理,探析实践中存在的政社责任边界模糊、公共文化服务“逆回购”风险、志愿者服务不足及公共目标异化等问题。调查发现,社会组织已成为英国在公共图书馆运营方面的重要力量,该国分权化的政社合作模式是政府财政紧缩背景下英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互融博弈的结果。建议在比较两国社会组织的生发逻辑、政社合作机制以及社会组织文化价值资本等关键差异的基础上,积极借鉴英国的经验与教训,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性的稳定,多举措推动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共文化服务经历从无到有再到标准化、均等化全面推进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对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的内涵加以梳理,以“可及性”为研究视角,对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要素和“4A”评价框架进行分析,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基层服务中心文化输出;匹配各方文化需求,注重多样资源整合;提升服务效能,强化政社合作供给;建立动态评价反馈机制,实现公共服务精准供给,是完善和优化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政社合作下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出现了多种发展模式。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网络调查法对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发展模式进行调研,总结出政社合作下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与运营有PPP模式、购买服务模式、捐赠模式、多方协同模式,并针对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推进社会化供给与运营已成为国家大力扶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破解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失衡问题的重要途径.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总结合肥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供给与运营的发展现状及其采取的保障措施,找出并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供给与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供给与运营的优化发展策略,为我国其他地区政府或文化部门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供给主体、供给对象、供给保障、供给机制四个供给要素出发,对安徽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模式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加强社会合作、关注特殊群体、强化供给保障、完善供给机制等对策,以期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均等化、标准化、系统化,增加安徽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在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措施,也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研究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关系,不仅能够丰富相关理论成果,而且能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政社合作的发展提供参考。[目的/意义]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研与实地调研相结合,论述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政社合作关系的概念及特征,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政社合作关系中各主体的角色、政社合作关系的成因、政社合作关系的类型及形成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政社合作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结果/结论]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需要端正合作动机,完善合作制度,规范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是保障公民阅读权益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政府是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主体,引入社会力量打造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途径。北京市西城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以公办民助和民办公助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创建公共阅读空间,开创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雏形,初步探索了一条建设-管理、投资-运营、管理-作业适当分离的新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提升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和能力,满足了不断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根据西城区建设经验提出,应继续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体制机制,培育有利于公众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激励机制,不断规范和完善公共阅读空间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加强政府监管,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1.
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布城乡各处的各类型公共文化空间,是推动县域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分析鹤庆县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整体发展情况,结合城区旦墨书院与银河乡村文化空间的实践案例,剖析了公共文化空间的委托代理建设运营机制与新乡贤参与建设治理机制。文章指出,县域视角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重在通过“盘活存量资源,优化增量供给”的方式进行“空间整合”,具体建设路径为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空间管理运营模式、丰富空间功能内容、提升空间服务效能以及构建互联互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公民对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政策关注与导向的不断增强,企业参与服务创新与供给的实践也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跨界融合是应运新生的服务之一,品质属性较高且受公众青睐。为剖析其形成机理,运用经典扎根理论深入分析典型实例,发现企业参与图书馆跨界融合存在五方面动力和两方面阻力。引入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企政合作模型,对照动力设计收益指标、展开问卷调查、检验修正发现,并围绕动力收益变现厘清其作用机制,获得以下政策启示:我国宜加快市场力量参与模式、自主边界、获利空间、激励标准等方面政策探索;引导市场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应坚持利益激励与监管并重;合作中应秉持契约精神,维护合作透明度及政策连续性;要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倒逼合作主体提升各项能力,推动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公共图书馆跨界融合品位及供给模式切合公民需求、政策导向,为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关思思 《图书馆》2017,(11):82-88
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公共文化设施引入PPP模式,能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率。目前我国公共文化领域正在推进的一些PPP项目案例,通过"公办民助"和"民办公助"等方式,为我国公共文化领域引入PPP项目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在公共文化PPP的未来发展中,除了需要在国家政策和制度层面进行规范之外,还需要注意合理选择适用范围,明晰三方主体职责,完善监督评价和绩效考核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协同参与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彰显人民主权、谋求善治和累积社会资本的内在诉求和重要体现,也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的现实呼唤.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通过政府主导和推动下的“服务购买”“交流合作”及“个体供给”三大模式来实现.当前,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基本要求和探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同参与的机制路径,必须建构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引导机制、任务分解机制、信息联通机制、衔接保障机制和能力提升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协同参与实现科学发展.图1.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15.
推动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可为我国提供借鉴和启示。以美国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美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与模式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整体性体系、土著部落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以公共图书馆为载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实践模式、社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实践模式;美国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实践基于《农村一代》倡议,以创意为驱动,并依靠于清晰的政府职能设置和基金会的支持。参鉴美国的实践经验,我国亟需从以下三方面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强化政策与职能支持、构建多主体伙伴关系与挖掘潜在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不平衡与不充分是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矛盾,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传统的政府为单一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严重地制约了阅读空间高质量建设的转型升级。随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成为新的重要模式,供给者需要重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态,依托培育专门阅读空间和移植改造附属阅读空间两个主要路径,赋能阅读空间布局,下沉公共阅读市场,满足垂直市场和水平市场的不同需求,推动阅读空间在新模式下的行业转型中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施,乡村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呈现建设灵活、形式新颖、功能多元的优势,但尚存在基层政府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建设标准有待完善等问题。对乡村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加强政府主导,优化政策体系;强化政社合作,整合社会资源;规范建设标准,对标城市品质;科学考核评估,提升空间效能等乡村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百度新闻上相关事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式编码以及理论饱和度检验,构建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模型。具体提出了以下5方面对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法律制度体系;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运行程序机制;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信息管控机制;创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合作模式;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监督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资源共享与拓展治理边界的主要抓手,当前对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探究有利于透过牧区“现象”诠释牧区认知。文章选取南疆牧区作为田野考察点,以深度访谈与参与观察获取记录性材料,为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模式创新研究提供真实的原始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进行逐级编码,在比较基础上形成新的概念范畴及其逻辑关系,进而分析创新模式的社会效应。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已成为南疆牧区政府主导模式之外的创新模式,行为互动与资本吸纳是推动该模式有效运作的关键要素,并伴随着南疆地区社会治理政策而不断调适和优化。  相似文献   

20.
为稳妥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非结构性访谈,对北京市东城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的发展历程、实践经验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东城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经历了资源导入的探索发展、制度建设下专业化发展、政策突破下创新发展的1.0、2.0、3.0阶段,形成了强化政策引领、完善标准规划,践行“运营先行”理念、促进“建管用”有效衔接,打造多元运营模式、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探索优惠收费服务、健全造血机制,完善腾退空间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新场景的实践经验。在社会化运营“选—用—管—培”的全流程管理链条中,东城区存在缺乏承接主体及资质标准、政府购买资金缺乏合理测算机制、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优惠收费存在政策瓶颈与现实困境、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系列问题。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持续高效发展需进一步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增进社会化运营正确认知,创设多元激励机制、培育发展文化类社会组织,制定社会化运营承接主体资质条件指南,制定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优惠收费规范指南,构建科学合理的运营绩效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