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褚晓瑜 《福建教育》2023,(29):32-35
博物教育是当前幼儿园课程建设值得关注的一个新动向。创设幼儿园儿童博物馆的意义在于满足生态式教育需要、丰富功能室样态、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等。根据儿童博物馆创设的意义,在实践中幼儿园应遵循儿童立场和课程价值两大原则创设儿童博物馆,并采取三大基本策略:引导幼儿全面参与;融合于幼儿经验建构过程;充分利用儿童博物馆相关资源。  相似文献   

2.
美国许多幼儿园不仅经常组织儿童外出到博物馆参观,而且还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带领孩子去博物馆游玩;美国许多博物馆通过提供免费参观机会、给儿童安排适宜活动等鼓励幼儿园的来访,并努力提高参观活动的质量。美国幼儿园、家庭与博物馆已经形成了一种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儿童发展。这启示我们应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应通过幼儿园、家庭与博物馆的三方合作确保参观博物馆活动的成效,要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与家庭、博物馆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镇江新区翠竹苑幼儿园是一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开园9年来致力于“青青翠竹悠悠竹韵”翠竹园课程建设,旨在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像竹子一样“自由、自律、自主”发展。“翠竹园课程”践行“大自然即课堂”的理念,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的要求,让儿童在自然中学习、在自然中发现、在自然中探究、在自然中获得,赋予儿童自主生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福建教育》2014,(10):6-6
陆淑娴在《学前教育研究》2014年第9期中撰文指出,幼儿园的儿童博物馆既是一种教育设施,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它是一个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欣赏、探究和体验自然、社会、文化及科技而呈现物品及提供自主操作机会的场所。儿童博物馆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博物意识”,这是一种广泛关注、深入观察、静心欣赏、积极探究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正>亲近自然是幼儿的生命天性,呵护幼儿的自然天性,满足幼儿的生命成长需求,支持幼儿生命完善与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使命。因此,幼儿园可以利用自然规律,尝试建设四季自然生命课程,来完成幼儿生命成长教育。自然生命课程的建构是幼儿园实现幼儿生命成长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儿童亲近自然天性的回归、对儿童生活和发展需要的回应。  相似文献   

6.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寻求幼儿园学习活动中时间空间、学习资源、组织方式上突破的自主探究型学习方式。以幼儿园“微主题博物馆”为例,识别幼儿园周边社会资源,建构儿童化“微主题博物馆”,创造多样教育资源。通过项目活动实践探索,提高幼儿学习和游戏的主动性、计划性、探究性与合作性,聚焦幼儿经验、学习品质与思维品质的形成,进一步助推幼儿园课程改革,提高园本课程品质。  相似文献   

7.
王欢 《家教世界》2022,(21):27-28
<正>对于儿童来说,生活原本就是流畅的、自然的,儿童是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学习、发展与成长的。“户外学习“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活动内容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些,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作为一所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幼儿园,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依托课程建设,实现“和孩子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8.
马晓娟 《天津教育》2023,(21):168-170
<正>“让儿童回归本真的自然状态,做回自然人,顺应天性,健康成长”是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这与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教育观如出一辙。基于此,本文立足卢梭自然教育视角,以激发幼儿个体创造性潜能,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目的,从空间布局、尺度、色彩与材质以及安全性四个方面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空间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方法展开探究,旨在通过合理规划与开发利用幼儿园区域活动空间的方式,促进幼儿教育逐步回归自然,为幼儿的茁壮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幼儿园班级自然角就像大自然的缩影,是幼儿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一个智慧角。幼儿园班级自然角的创设和家长的支持、配合密不可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说:“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所谓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那么,在创设班级自然角的过程中,如何让自然角成为家园共育的桥梁,体现家长资源的教育价值呢?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不同,幼儿的学习方式与中小学生也不同。在大教育观下要有以儿童为本的意识,利用社会、幼儿园、家庭,一切空间、一切资源尽可能为幼儿的发展服务,尽可能体现课程价值,充实幼儿园的课程。从"大教育观"的视野下谈谈幼儿园博物馆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幼儿园的整体竞争力。为切实将博物馆资源有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建设中,幼儿园应清晰博物馆资源的含义及其分类,掌握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及方法。博物馆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等三类。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其开发与利用应注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尊重儿童的话语,遵循适宜性、参与性、地域性的原则,在实施中从设计研究路线、构建主题网络图、线上线下融合资源、注重课程延伸、开展多方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博物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建立“宝宝博物馆”,不仅对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与实施途径有着积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感知、探索和体验家乡本土优秀文化的机会与场所.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充分了解和利用闽南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创设了突显闽南美食文化的“闽南炊具馆”、突显闽南民间艺术文化的“闽南说唱馆”以及突显闽南民间工艺文化的“德化陶瓷馆”.“宝宝博物馆”成为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的重要教育空间.教师也更为注重儿童的经验与需要,更为关注儿童的发展特征与规律,实现了“宝宝博物馆”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幼儿园博物教育将博物馆资源延伸至幼儿园,博物馆的教育价值愈加受到社会的重视。博物馆教育是以实物组成的陈列及其他辅助形式对观众进行的直观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对幼儿园课程模式的新型探索,幼儿园结合3—6岁儿童的学习特点与成长发展规律,在博物馆直观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体验教育,尝试从幼儿园教育层面入手,打造有效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场域——中华文化体验馆,为幼儿、家长、教师乃至社区提供一个将传统文化高品质、具象化、多维度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的现实载体,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相似文献   

14.
在继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当代自然教育基于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重新思考,要求实现让儿童在自然中通过自然获得自然发展的基本含义。幼儿园应改造以往的空间设计思路,为幼儿创设能够让其在自然中学习的园所环境;创新课程组织样态,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以多种形式和方式自主地探索和体验自然,从而自然地实现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与教师主动专业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马赛克方法、基于儿童视角对儿童自然缺失症进行探讨。本研究发现,父母教养理念不科学、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电子媒介使用不恰当,导致儿童没有足够的时间、空间与自然接触,且与自然接触的内容单一。据此本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政府要顶层设计,制定总规划;家长需理念转换,有意识引导;幼儿园可以幼儿为本,还原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6.
儿童的自然观对其成年后的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现象图析学的方法,对上海主城区201名大班幼儿的绘画作品和访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城市学前儿童心目中的自然是动植物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外部世界;自然是城市学前儿童自由玩耍的地方、户外休闲与运动的场所,以及感知世界和探索发现的媒介;城市学前儿童初步形成了朴素的自然知识观,但其自然伦理观、自然审美观和自然保护观还有待发展。为推进儿童早期自然教育,家庭与幼儿园应在突出儿童自身主体作用的基础上,让自然教育成为家庭生活的常态和幼儿园日常教育内容,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加快构建儿童友好的生态社区,丰富儿童对自然的感受与体验。  相似文献   

17.
儿童博物馆教育可以追溯到1899年,自美国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建立以来,世界上目前已有400多家儿童博物馆,儿童博物馆已经成为了目前世界上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我国儿童博物馆的发展分化为三种形式:博物馆内开设儿童展区、自主创办的儿童博物馆和幼儿园开展的儿童博物馆课程。儿童博物馆教育在中国独特的国情下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在儿童教育越发受到重视和高期待之后,儿童博物馆如何发挥其作用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将儿童博物馆资源开发利用起来便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诸芳  赵娜 《辽宁教育》2023,(8):69-71
让儿童亲近自然,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既是重要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育的方式和策略。幼儿园可以运用自然导向教学策略提高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创建亲近自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儿童探究的热情,为后续科学探究提供物质基础和情感基础;通过提供正式和非正式的探究实践,促进不同探究能力的儿童向更高水平发展;通过儿童和家长深度参与的科学探究项目活动,拓展儿童科学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在种植活动中,幼儿对周围植物及其生长情况产生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园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幼儿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感受收获的快乐;在亲子种植活动中感受陪伴的成长快乐;在田野中感受探索自然的快乐。让幼儿萌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收获与成长的快乐,同时获得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儿童博物馆教育是儿童教育的第二课堂,是美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补充.美国儿童博物馆在发展中经历了学校教育的藏品中心、独立的非正式教育机构、社区教育服务中心、公众教育服务中心四种教育角色的演变,其变化表现为:观众由“小大人”式儿童到儿童共同体,资源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展览方式由灌输式到自由探索式.美国儿童博物馆的教育角色演变历程对我国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启示为:以儿童共同体作为服务对象,活动开发方式以留白式游戏为主,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多元共享资源网,建立以幼儿为中心、教师、家长和社区四位一体的课程研发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