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被提出后,中国文化在国外的影响力日益显著。本文以1983-2003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为线索,选例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出版到海外的作品,分析翻译中的文化交流趋势,探析翻译在文化交流中作为文化传播者、塑造者、构建者和协调者的身份,及其在东西方文化平等交流与对话、文化积累和创新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9,(6):27-31
与实践层面的热闹相比,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学科属性并不明确。《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论文集的编选和出版,基于既有实践基础之上,尽管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为推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及其翻译研究走向更自觉的学术探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闻一束     
正亚马逊全球翻译出版中国文学作品已达22部第二十五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亚马逊宣布已完成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和张翎的《劳燕》三部作品的海外出版签约工作,至此,其纳入全球翻译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已达22部。此前,陈忠实、冯唐、路内、虹影、韩寒、刘心武、秦明等多位知名作家的作品已经通过亚马逊全球出版项目成功"走出去"。据悉,自去年与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后,亚马逊美国网站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我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海外的广泛传播,让我国在国际文坛树立了良好形象,在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做出不菲贡献。通过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与世界各国对话、交流,使中国赢得了尊重与地位。因此,英语世界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保障我国强国策略的重要途径。但是从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改善,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拟结合接受美学理论,探讨以莫言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成功的途径及对策。思考分析读者与作者,译者和编者之间的关系,强调读者接受是传播的核心所在,从而为本土文学找到一条国际化的创作、翻译及出版之路提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1949年至2015年间在英国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目录,概述其在英国译介的三个阶段,从翻译出版、翻译选材、接受和影响等三个方面评述和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国的译介情况。根据数据整理和分析发现,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国的出版数量呈逐年攀升状态,但英译作品的接受度不高。由于受到英语文化的主流感、中英文化差异、英国出版业的现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作品对英国读者构建客观的中国形象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文学翻译家,在30年的翻译生涯里翻译了50余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所翻译的作品在国际上屡获大奖。同时,他也是一位汉学家,从事中国文学教学、研究30余年。葛浩文在文学翻译及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领域的贡献和影响也使他成了海内外学者、评论家、研究者、媒体报刊关注的焦点人物,有关他的生平、翻译思想及其译作的研究文献近年来日益增多,因此,对这类研究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对于翻译文学、海外汉学研究的推进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文学翻译家,在30年的翻译生涯里翻译了50余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所翻译的作品在国际上屡获大奖。同时,他也是一位汉学家,从事中国文学教学、研究30余年。葛浩文在文学翻译及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领域的贡献和影响也使他成了海内外学者、评论家、研究者、媒体报刊关注的焦点人物,有关他的生平、翻译思想及其译作的研究文献近年来日益增多,因此,对这类研究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对于翻译文学、海外汉学研究的推进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滁州学院学报》2022,(1):62-67
70年来,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文献种类繁多、研究成果丰硕,但现有研究多从中国本土译介当代文学角度探讨,对海外译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关注不足。本文拟对海外译介中国当代文学文献(期刊刊载文献和发表单行本)进行梳理,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传播渠道与效果研究)进行反思,探讨汉学期刊、汉学家对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重要意义以及优先宣传如通俗文学等海外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的思想转变。助力当前文学外译政策调整,为中国当代文学更好地走向海外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狼图腾》是在我国文学作品学界引起过巨大反响的生态文学作品,是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灿烂的瑰宝。优秀文学作品的对外翻译是提高我国文学对外交往能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手段。《狼图腾》的英译本不仅做到了翻译到位、适宜外国人品读,更是在海外销量惊人,一度创造了我国文学作品版权海外输出收入的新纪录,成为我国当代文学作品向外输出的典范作品。该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出发,在充分分析生态翻译学及《狼图腾》的图腾文化及生态观念的基础上,评析了《狼图腾》英译本,并对文学作品对外翻译问题及如何使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更好地走出国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图式理论出发,借助陕西当代文学双语平行语料库,对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翻译进行系统的定量和定性研究,以期找到科学、可行的路径,对陕西当代文学方言翻译进行理论建构与实践指导,摆脱阻碍陕西文学“走出去”过程中的方言翻译困境,更好地增强陕西文学甚至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代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化逐步壮大并走向成熟,网络文学在海外翻译和传播似乎成为一种新型的中国文化输出方式.但实践先行于理论,网络文学海外翻译和传播在学术界尚未引起太多关注,致使这一活动因缺乏理论指导而出现了诸多问题与不适,如缺乏必要的文学批评与监督、作品授权含混及对翻译困境的误解等.同时,从作品选择、译者背景和翻译技巧等方面来看,中国网络文学翻译仍是在线翻译居多,翻译质量也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13.
湘籍女作家丁玲是我国新时期为数不多的在海内外都享有广泛盛誉的女作家,丁玲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从20世纪30年代持续至今并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借助海外图书馆及数据库资源,通过收集、整理丁玲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情况,梳理英语世界近百年对丁玲作品的接受状况,以西方世界对丁玲研究为观照,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与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商洛学院学报》2016,(3):19-24
以贾平凹为代表的陕西当代作家的作品主要以英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越南语等语种,通过四种译介方式传播到海外。从文学意义上来讲,陕西当代文学在国外的影响是缺失的,海外普通读者对于陕西文学的阅读和认识极为有限。译介不充分是其主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应从更新翻译理念、重视与海外图书市场的合作、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予以改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15.
拥有双重视野和多元文化体验的海外华文作家群体,创作中不乏对中国故事的书写和对中国经验的呈现,自由流动的写作姿态使张翎成为其中一个特殊的存在。地理位置产生的审美距离以及中外文学经典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张翎以流动的叙事姿态游走于本土与世界、历史与现实之间。张翎在流动的视角和开放的叙事空间里呈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的叙事经验,超越单一的文化身份,书写属于自己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不仅令世界瞩目,他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成果同样卓著。尽管俄罗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几经波折,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保持着时密切时疏离,时附和时批驳的冷热不均的关系,但却从未中断过,其翻译和研究对象既涉及国内耳熟能详的文学大家,也涉及国内鲜有提及的作家与作品,其中诸多研究观点和见解新颖独特。反观俄罗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的选择与研究,想必会给我国的文学创作者、文学翻译者、文学研究者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著作等身,而其作品《废都》自诞生日起便引起国内外作家、读者的热议,在遭禁后,学界对《废都》的讨论更是居高不下。与此同时,《废都》在国外的热度与国内相比不减分毫。因此,对于负载中国文化“走出去”重任的中国当代文学来说,《废都》一书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经验可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文化对外传播已成为重要的软实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改进中国文化翻译出版工作,将会更好地帮助沿线国家和人民认识中国、接受"一带一路"倡议。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文化翻译出版现状、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9.
唐书哲 《新高考》2013,(10):7-13
【导读】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给他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获奖离不开葛浩文(HowardGoldblatt)教授对其作品的翻译和引介,葛浩文出色的翻译让英语国家的读者接触了莫言的作品,了解了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中华文化的传播,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有必要学着以英语为工具向西方人介绍中国的文学文化。  相似文献   

20.
1993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译本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由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翻译而成。为了适应海外读者的阅读需要,英译本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进行了增删。一方面,它根据现代作家作品的海外传播情况,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所述的作家作品群体进行了调整,删除了一批仅提及名字的作家作品,同时增加了海外传播较广的作家作品的评述;另一方面,又通过增加历史背景知识的注释,通过删去关于作家作品的某些思想性评述,力求叙述的平实稳妥。英译本对现代文学的起点、性质、基本主题及发展方向等的界定,没有超出简编本,但其内容上的调整、增删以及弱化思想观念对文学历史叙述的影响等述史实践,使其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纂和对外译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