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学定教,简言之就是要让教学从过去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转变为"学生需要学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想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这样做不仅是生本位的体现,更是教育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最近参加了一次赛课活动,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十二册数学第38-39页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因为是比赛,所以试上了一次,一些地方效果不是很理想,随后在大家的帮助下,又对教案的引入和新授第一部分作了一些调整,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后静下心来,仔细比较调整前后两次教案预设内容的异同,笔者清楚地认识到:只有让课堂更简约,才有可能收获更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以学生"学"的活动为基点,来调整和确定教师的"教",这就是当前被很多学校实践的"以学定教·自主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十二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为例谈谈具体实践及思考。一、细订学案:以学定教的重要准备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也就是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教学中,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标准理念,将"教"与"学"两个要素中的"学"作为"教"的基础,由"学"了解学情,掌握"教"的核心,这样的教学模式开创了教师主导、学生自主的理想课堂。现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一、以学案导"学",确定教学核心现代教学论指出:"学生要经历一个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其基本问题是要让学生弄清‘学什么’,而后确定‘怎样  相似文献   

5.
6.
7.
空间观念是在对图形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的,小学阶段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关键时期。而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发展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是包含观察、想象、比较、抽象、综合、分析,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持之以恒地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试错中领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优化,让学生的空间观念之“根”长得更深、抓得更牢。  相似文献   

8.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材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它是指图形的各部分线段按相同的比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形象地显示出比例的基本内涵,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作铺垫.所以,整节课我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让学生深刻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本质属性——形状不变.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概念  相似文献   

9.
孙庆亮 《考试周刊》2013,(34):73-73
<正>一、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下册38~39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二、教材分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教材首先呈现了生活中图片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然后通过例1进一步研究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点,再结合例2让学生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具体画法。三、教学目标1.认识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和特点,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体验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图形放大与缩小》第二课时的内容将图形的相似、位似与已经熟悉的图形、坐标、简单作图等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相似、位似的应用价值和丰富的内涵,为后期的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打下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超越具体知识和技能,深入到思维的层面,由具体的数学方法和策略过渡到一般性的思维策略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帮助学生通过数学学会思维,提升思维的综合性与灵活性、自觉性与创造性、严谨性与深刻性等。苏教版六下《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把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相似文献   

12.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与生活中物体的放大和缩小是有一些区别的,可是这一点往往会被教师所忽视,数学课上教学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是具有数学意义的,教师应将部分内容当成概念来教学,而非侧重于探索。本文基于常规教学的基础,结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开发,从理解概念、巩固概念、深化概念、拓展概念外延等方面,以同课异构为例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例1,例2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2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2.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虽属"空间与图形"领域,却是教学比例知识的极好素材,有益于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感悟比例的意义。[片断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师:小明的爸爸被评为优秀工作者,需要上交一张放大的照片,这里有三种将照片变大的方式,仔细观察。(课件动态演示照片的三种变大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援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把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援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数学定义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把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2.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数学定义的准确性.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精心选择比较的素材,巧妙引导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应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线上教学催生出海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使他们能自主组织与主导自己的学习,实现个性化学习,筛选整合资源,把资源合理地应用好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若能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这不仅能使学生学起数学来倍感亲切、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