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65年以来美国华人新移民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美国华人新移民人口、经济、政治特征以及文化适应的分析,旨在说明新移民与老移民有很大的不同,进而阐述中国移民对当代美国所起的重要作用。许多新移民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他们中的许多人受过高等教育或受过专业训练。不像早年移居美国的老移民,新移民更愿意去实现他们的“美国梦”。新移民也是1965年移民法的受惠者。在社交上,新移民比老移民在唐人街以外有更多的接触,一些人作为同事生活在白人中间并与白人共事。政治上,新移民比老移民更关心他们的权利,他们逐步地参与美国政治生活。华人新移民在跳出美国种族樊篱的同时,在有活力的主流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叶,以中国广东和福建为主体的沿海省份近6万名华人远赴位于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淘金,构成了近代世界人口迁徙大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淘金潮兴起到澳大利亚联邦建立前的半个世纪内,华人谋生在以淘金为主的同时,也开始从事商业和经济经营活动,出现了各种独具特色的商业形式、组织与精英人物。华人商业和经济经营活动,维持和满足了早期华人移民对生活必需品的基本需要;维系了华人社会的经济网络和经济生活;也推动了澳大利亚经济与社会发展和移民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新移民不断进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使得华侨华人文化呈现中国的新文化精神,由大众文化向精英文化变迁,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时代,中国应建立“侨务文化”理论体系。从全球化时代语境出发,建立“侨务文化”的理论体系是一种时代话语要求。中国侨务文化理论体系以起源论、认识论、历史论、政策论与实践论等理论板块为体系架构,阐释中国侨务文化的起源与历史演变过程,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中心的文化逻辑是认识论的核心,这种逻辑的基础就是中国《易经》与《墨经》中的“阴阳和合”与“同异交得”的观念。在侨务文化的历史论中,划分了侨务文化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指出不同阶段的主要发展特性。在对侨务文化政策观念的论述中,主张以和谐发展为主体,要以国际法律规章和国际惯例来制定我们的侨务政策,维护华侨与华人的合法权利与要求。关于侨务文化实践方面,则应当适应全球化时代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引进华侨与华人的金融和产业投资与科技力量的合作,推动中国侨务工作的转型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侨务思想认为,华侨华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有利条件;我国的改革开放应当重视发挥华侨华人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也应发挥华侨华人的特殊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重视华侨华人特殊权益的保护,推动侨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21,(5):45-50
华人族群现已成为英国第三大少数族裔移民群体。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移民英国的华人尽管存在内部差异,但在融入主流社会方面存在一定共性。一是经济融入层次较高,这是由华人职业层次、经济活力和收入水平等决定的;二是政治融入层次较低,其原因在于华人参政热情普遍不高,且华人族群内部分裂,组织性较低;三是华人的文化融入不断推进,这缘于英国华人新生代更高的文化融入意愿和融入能力。英国华人在英国主流社会中的经济融入、政治融入和文化融入等方面并不均衡,但随着华人新生代的崛起,整体的族群社会融入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侨情侨务形势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此背景下,充分借助海外华侨华人资源,更好的地开展侨务公共外交,已成为中国外交大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中国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梦的提出,有助于更好地汇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增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以中国梦为价值主线和基本言说方式,推动侨务公共外交的战略构建与现实展开,将能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进一步增强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关联互动,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思潮风起云涌之时,新加坡华人社会掀起的女学运动亦蔚为壮观。与中国不同,移民时代新加坡女子教育之发展呈现出浓厚的社群属性,它具有灌输政治意识、促进华人社会发展等社群整合功能。在办学机制方面,新加坡华人社会则依托社群力量筹措经费和召集师生,加以制度化的管理,从而推动女子教育发展。华人社群与女子教育的紧密关联,亦表明女子教育发展对当时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家庭、教育、经济、政治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二战以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渐深入,国际移民现象呈现前所未有的规模。新中国成立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浙南海外新移民潮发展迅速。随着新移民潮的兴起与延续,跨国移民与侨乡的联系愈发紧密,侨乡的侨务资源优势日益显现。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浙南侨乡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侨务资源优势对侨乡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其不仅为侨乡经济提供了资金、技术和信息,同时也使侨乡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使侨乡的优势资源得以开发、利用,从而推动侨乡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澳大利亚的华人移民群体的发展,澳大利亚的中文媒体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时至今日,澳大利亚中文媒体不但对当地华人的文化身份和社区意识的确立,对华人在多元文化政策主导下的和谐生存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连接新老移民间的文化和社会关系,为维系和弘扬中华文化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在澳大利亚,中文媒体已经成为汉语国际传播最重要的渠道,而澳大利亚中文媒体中的中国各地地方媒体的合作版,更为"中国声音"的即时传播和华人乡土认同的维系提供了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侨务资源是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不可多得的特殊资源。本文基于对温州市的侨务资源的调查研究,提出借鉴华侨华人的创业模式、发扬华侨的创业精神、充分利用侨务资源;搭建华侨华人与大学生创业交流平台、设立华侨华人创业基金、构建"华侨+项目+团队+基地"的创业模式等形式,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国家善治的重要议题。村落文化作为乡村共同体的呈现样态,存在乡村文化的多元化来源和展演形态。文化公共性与乡村建设休戚相关,村庄政治精英不但引领了文化资源的运作方向,而且重新整合了村民的“文化习惯”,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具体而言,要通过政策宣传激发村庄文化的活力,围绕党群关系发挥村规民约的影响力,进而践行文化制度的本土化适应力。同时,乡村文化公共性的流失贯穿于公共议题的失语和公共空间的日渐式微。因此,要不断涵养乡村公共精神,加强村民公共意识的培育,促进村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乡村精英的引领作用,完善乡村公共空间的设施建设;不断拓展文化赓续的公共空间,重构乡村社会资本和关系,通过重构社区空间,促进村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公共规则的内容和制定程序,加强公共规则的宣传和教育,健全监督机制的信息反馈渠道。  相似文献   

13.
《羊群》是加拿大新移民作家李彦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从内倾式角度观察华人移民在移居地的宗教生活。通过塑造同是信仰基督教的华人教徒众生相,全方位展现华人移民在跨文化语境下所面临的信仰困惑和经历的文化震撼。从一定程度上看,对基督教文化的书写是加拿大新移民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4.
华侨华人的经济资源、人际资源等对于侨乡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动、辐射作用。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华侨华人的年轻一代由于受异地经济、民俗及文化的影响,对祖国的亲情感、认同感、归属感逐渐淡薄,这对于侨乡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以侨乡旅游资源作为吸引物,提高华侨华人对侨乡的认识,增强对侨务资源的培育和对华侨华人旅游市场的吸引,事关侨乡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华人新移民是当今飞散人群的一部分,华人新移民文学也是一种飞散文学。飞散人群的民族文化记忆与新的异质文化时常处于矛盾和冲突之中,这种冲突往往就体现于飞散者对文化认同的确立上。飞散作家在文化认同上的不同态度和选择,与他们如何建构自我身份和他者身份是密不可分的。《混血亚当》折射的就是飞散者的一种文化想象性满足。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对海外华人小说有深远的影响,在进入西方本土文化时,与西方文化产生激烈的冲突,使西方华人小说充满了文化的矛盾。新老移民的文化情结,使他们始终具有灵魂的漂泊感,以边缘人的身份和尴尬的文化心态,无法最终跨进西方文化的门槛。而东南亚华人小说却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血缘的关系,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都对东南亚华人小说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前侨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具有中国侨务文化理论特色的方针政策以及战略与策略的指引下,调动广大华侨华人参与祖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大力推动海外华侨华人在祖国大陆的投资与合作,引进海外智力资源,积极发展科学技术与文化交流与合作,发展民族统一战线,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华侨华人美术研究中,移民意识是解读华侨华人美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文化漂移性是移民文化的重要内涵,移民意识决定了华侨美术既有"传统性"又有"异域性"的文化特征。华侨美术在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民族性、异域性、漂移性相结合的独特的美术文化现象。这种文化融合是故国文化基因与移民意识相融的结果,是中国传统美术形态和西方美术形式意韵的融合。华侨华人美术的发展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对强化国家文化影响,促进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移民时代的新加坡华人社会中,自中国南来的华南移民往往聚合为不同的华人社群以便更好地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由于处于与华南民间社会不同的社会环境,新加坡华人社群并非中国祖籍地社会结构形态的简单移植,而是在新加坡本土社会变迁场景中重新建构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传承自华南祖籍地的宗乡观念、神明信仰等中华传统民同文化资源经过自我调适后仍然能够以新的方式继续发挥社群整合的作用,经济实力发展状况成为推动新加坡华人社群建构的进度与程度的重要基础,而血缘、祖籍地缘、神缘、业缘等多种纽带的并存作用则表明新加坡华人社群整合的认同纽带不仅是多元的而且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20.
人口的迁移是人口变迁的主要方式,也是社会变迁的基本形式。移民过程不仅是一个地区的居民迁到另一个地区生活,其背后更是移民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流、碰撞最后相互适应的一种文化图式。河南鹤壁盘石头村在移民至浚县钜桥镇的近二十年中,充分利用本村人口数量较多、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通过当地精英分子的引领,成功地融入了当地社会,实现了本村原有文化和当地本土文化的和谐共生,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与乡风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