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谣是针对儿童而作的比较简短的诗,主要强调格律和韵脚,一般是以口头的形式来流传,童谣对于儿童来说是个很好的读物。儿童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童谣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如能合理运用童谣,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0,(65):165-166
童谣具有趣味性、易读性,符合儿童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运用童谣,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语言的快速发展、促使幼儿生活能力的提高,促使幼儿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满玉 《福建教育》2022,(20):35-37
<正>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内容生动有趣,展现了闽南风情和儿童生活情趣,且朗朗上口,备受幼儿喜爱。在幼儿园里,时不时就能听到幼儿唱起童谣。他们一边游戏一边唱,十分惬意。但有些童谣内容单薄、变化不大,幼儿反复唱几遍后也就索然无趣;还有些童谣的个别词句幼儿不易理解,且多数幼儿发音不正确。那么,如何让幼儿喜爱的童谣有更多不同的演绎,以丰富幼儿的游戏形式、增进游戏乐趣?如何通过闽南童谣了解闽南文化,引导幼儿感受闽南方言独特的魅力?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游万玲 《福建教育》2020,(20):26-28
<正>福州童谣是流传于福州语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蕴涵深厚的地方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韵味,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以福州方言吟唱的福州童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许多福州童谣短小韵美、朗朗上口、易于传唱,深受幼儿喜欢,能对幼儿起到艺术启蒙的作用,还有利于传承福州方言,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幼儿对福州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相似文献   

5.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的启蒙教育,让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的优秀和特点。闽南语是我国重要的方言之一,是体现闽南乡情、亲情的语言工具。"闽南童谣"产生于闽南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里。多少年来,勤劳勇敢的闽南人民,用心灵和智慧创编和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歌,其中闽南童谣占有一定的比例,成为我们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班幼  相似文献   

6.
海州一带的民谣,早在明清年间,甚至更早就已流传。海州童谣较早的把视角转向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的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流传在海州一带的民间童谣,从内容到形式都在不断地发展,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文章对海州童谣的内容、形式的特点作了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充分肯定了海州童谣所蕴含的地方民俗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童谣是在儿童中流传的口头韵语,一般在一定的区域内传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但是,在对江南童谣与青海童谣的搜集整理过程中发现,江南地区流传的一些童谣,与青海河湟地区流传的《天皇皇》、《古记儿古记儿当当》、《喜鹊儿喜鹊儿喳喳喳》等童谣,或内容相同,或结构相似。本文对此进行了分类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童谣主要是以儿童为传承者,通过游戏谣、知识谣、滑稽谣、生活谣等形式来反应儿童的成长生活,对幼儿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启发作用的一种民间歌谣形式,独特的"胎教"功用,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步入人生的启蒙者。试分析童谣中体现的生命繁衍意识,借以唤醒人们对童谣审美价值的深入认识,并对童谣的教育和传承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9.
童谣主要是以儿童为传承者,通过游戏谣、知识谣、滑稽谣、生活谣等形式来反应儿童的成长生活,对幼儿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启发作用的一种民间歌谣形式,独特的"胎教"功用,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步入人生的启蒙者。试分析童谣中体现的生命繁衍意识,借以唤醒人们对童谣审美价值的深入认识,并对童谣的教育和传承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韩丽娟 《时代教育》2010,(9):242-242
童谣音韵和谐,节奏轻快,琅琅上口,在广受幼儿喜爱的同时成为幼儿心灵美育的中流砥柱,具有推动幼儿审美能力以及素质全面发展的巨大优势。童谣是写给孩子们的诗,多活泼有趣,浅显易懂,能够于细微之处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教化善良的儿童辨别真、善、美。本文依据幼儿艺术心理学、幼儿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以幼儿园艺术教学实践为基础,从培养幼儿优秀的审美能力、丰富的空间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角度切入探讨如何实效利用童谣,激发幼儿的心灵情感。  相似文献   

11.
孔凡勇  张颖 《现代语文》2010,(5):112-114
童谣是伴随着儿童成长并被其广泛接受的民间文学形式之一。它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经过几辈人甚至几十辈人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山东童谣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本文拟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童谣的语音特征、词汇特征及其修辞手段,探索童谣千百年来能够得以流传的文学魅力,借此来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刘立恒 《现代语文》2015,(2):103-106
客家童谣是客家人针对儿童创作的民间歌谣。目前客家地区的很多幼儿园和小学开始使用客家童谣进行辅助教学,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道德情操,还有助于开发幼儿的语言天赋,也是对客家文化和客家方言的传承。以广东河源地区客家童谣为例,分析该地区客家童谣内容和语言的特点,结合当前流行的语言习得理论,探讨客家童谣在幼儿教育和幼儿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并尝试解决客家人在幼儿语言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童谣是中国千百年历史传承中,经过了一代代人润色加工而形成的特殊文学形式,摇篮曲、游戏歌、问答歌、绕口令、谜语歌等,都属于童谣的范畴,深受儿童的喜爱。童谣来源于生活,语言明快,富有节奏感,能很好地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童谣辅助教学,让幼儿在欣赏童谣、感受童谣魅力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杨畅 《考试周刊》2012,(44):190-191
民间童谣游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更,与现代儿童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导致我国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越来越差。本文着重研究中国民间童谣游戏特点,并提出中国民间童谣游戏在当今幼儿园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童谣,民间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适合于儿童吟诵的短小的口头韵文艺术形式。在低年级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童谣教学不可或缺。怎样引领学生快乐读童谣,感受童谣的乐趣呢?本文将从多样诵读、理解元素、创编童谣三个方面进行童谣教学策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童谣已经具有十分悠久的传统,其不仅简洁明快、十分幽默风趣,而且琅琅上口,在塑造儿童乐观向上的人格、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根据童谣所具备的教育性、普遍性以及容易接受性,深入挖掘一些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经典童谣,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进行渗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幼儿可以从游戏中得到快乐和满足。而童谣独特的韵律性、节奏性和音乐性又深受儿童喜爱。教师利用童谣进行游戏化课程的创设,不仅能满足幼儿内心最真实的呼唤,而且能让幼儿在童谣游戏化课程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8.
本土音乐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民族民风音乐文化,广东童谣是一种具有浓厚广东特色的本土音乐,一些广为流传的民间粤语童谣更是脍炙人口,深受幼儿的喜爱。广东童谣本身富含了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情绪情感,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尝试选用了一些适宜幼儿年龄特点、为幼儿所  相似文献   

19.
周丽华 《教师》2013,(17):80-80
"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音节和谐简短的歌谣。童谣以合辙押韵、短小精悍的特点吸引着幼儿。幼儿爱听,也爱跟着童谣的节奏说。因此童谣也是幼儿最早接触到的文学样式。童谣的内容想象丰富,富有情趣,如《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它。"只  相似文献   

20.
童谣是传唱在儿童之间的口耳相传的艺术形式。然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粗俗童谣"、"灰色童谣"、"不良短信童谣"像一股暗流,在校园里悄然流行。"垃圾童谣"的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