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板块一复习导入,回顾场景师: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吴冠中先生的散文。一起读课题。生:(齐)《父爱之舟》。师:带着你对“父爱”的理解,再读课题。生:(齐)《父爱之舟》。师:好极了!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回忆了哪些场景?生:买枇杷、住旅店、逛庙会、雨雪天背“我”上学、凑钱为“我”缴学费、送“我”考学、送“我”入学、缝补棉被。  相似文献   

2.
一、抓住题眼,导入新课 课前板书课题,并播放背景音乐《母亲》。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师:读到慈母,老师想起一幅画,一位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服,由此你们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一、导入,揭题 1.出示课文第一段话(配乐《命运》),师激情导入:伴着这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2.这段话就选自我们今天学习的《向命运挑战》一课(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生齐读课题《黄山奇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生齐说:天下第一奇山。)以"四绝"闻名于世,有——(生齐说:奇松、  相似文献   

5.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口技》。预习的时候,大家读了几遍课文?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回顾全文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呢?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狼牙山五壮士》写字课。学习目标:我能把12个生字写正确、规范并且有一定的速度。预设导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4课写字大本营,你们高兴吗?齐读课题。我们写字大本营的121号是——(生齐:书写规范汉字,争做金笔少年。)师:写字课我们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呢?(生确立目标)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梳理出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生齐读)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轻灵的文笔走进《匆匆》,走进时间的“流”里。大家还记得课文开篇诗一般的语言吗?(出示课文第一段,配乐)我们一起背一背。  相似文献   

9.
<正>一、直接导课,预习反馈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古典小说的魅力。在中国四大名著当中,《红楼梦》的艺术成就非常高,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曹雪芹的《红楼梦》,一起来学习第八课《红楼春趣》。2.借助提示,明确任务师:本课选自《红楼梦》第70回。大家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师:这首歌唱的是我国的什么地方?生:北京。师: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什么?生:首都。师: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首都北京》。〔板书课题〕利用歌曲导入,渲染了气氛,使学生很自然地把精力集中到老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活动目标:1.通过古诗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古诗的情趣。2.积累古诗,提高学生的古诗文化底蕴。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辞旧岁,轻歌曼舞;迎新年,师生同乐。当春天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当新年的钟声将在我们耳边响起,我们又迎来了元旦佳节。为此我们特地举办了这场古诗文擂台赛。本次竞赛,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以及挑战题,全班同学分为4个小组,答对一题则为这个组加10分。希望同学们能玩得开心,玩得尽兴;也希望同学们能赛出友谊,赛出水平。二、小组齐背《三字经》现在我们进入第一关的比赛:小组齐背《三字经》,有请各组上场。1.各组背诵《三…  相似文献   

12.
正一寻找教学切入点师:最近我们学过两首诗,一首是《游园不值》,我们背一背!(生背诗)师:背诗和读书不一样。背诗要慢一点,慢了有时间去想象,有了想象,才能看到画面,有了画面,我们才能欣赏到古诗的美。我们再来背另外一首《宿新市徐公店》。(师生同背)师:刚才我们背的两首诗出自《古诗两首》,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古诗两首》(板书课题)。看这两首诗,题目很长,谁能读好这两个题目?(学生读诗题,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13.
板块一趣味揭题师: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孟老师和大家去语文百花园畅游(CAI出示课题:语文百花园),准备好了吗?生:(齐)准备好了!板块二古诗堂师:首先我们来到的是——古诗堂(CAI出示:古诗堂),本学期我们又学习了不少的古诗,还记得是哪几首吗?生: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山行》《暮江吟》。师:能背吗?生:(齐)能!师:《望天门山》,男孩子背诵,女孩子和。(生读)师:有高有低,读出了气势。《山行》,女孩子、男孩子连环读。(生读)师:真好听!《暮江吟》,一起来背诵。(生齐诵)  相似文献   

14.
师: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背一首诗:《静夜思》。(生背) 师:学习古诗不是简单地背诵,我们要从古诗当中接触一种文化,感受一种情怀。比如《静夜思》,为什么李白看见圆月,就想起了家乡呢? 生:因为圆月代表团圆。  相似文献   

15.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颗枸杞豆》.大家注意一下,课题中“三颗”的“颗”是哪个“颗”? 生(齐):“果”“页”——“颗”. 师:“三棵枸杞树”的“棵”呢? 生(齐):“木”“果”——“棵”. 师: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生(齐):小说.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齐):注释①——选自《小说林》. 二、把握形象 师:很好.同学们读书很善于利用注释.这篇小说同学们预习时提了很多问题,老师梳理了一下这些问题,发现主要有两大类.这节课,我们主要根据同学们课前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先看第一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丹柯》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是高尔基《伊则吉尔老婆子》中的一篇小说。一、导入情境(活动: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略)师: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聚集着乌云——生(齐背):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师:文字作者是一生:高尔基。  相似文献   

17.
黎吉件 《学子》2013,(12):46-47
一、回忆导入——《忆江南》 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词,叫—— 生:(齐答)《忆江南》。 师:哪位同学能自信响亮地背给大家听? 生(1)背得流利,但缺乏感情。生(2)能有感情地背出来,得到全班同学的掌声。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学目标1.在充分感受穷人的贫苦与不幸基础上,感受穷人精神的不穷苦。2.学习作者用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写法并尝试运用。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一读课题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穷人》,大家读一读题目。【设计意图:第一次读题,不求有情感,只为与后面的读题形成对比,对比出学生的情感起伏。同时,课前读题始终带着某  相似文献   

19.
【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学习生字 (课前生背诵《游子吟》)师:小朋友。请看老师写的是(板书:儿子。生齐读)儿子.这两个字在每一位妈妈的心里都是那么的神圣。可是。妈妈这两个字,在做儿子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很有趣故事《三个儿子》(板书:三个)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相似文献   

20.
一、复习导入,走近英子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掌声》,上节课学过的词语还记得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