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西方的社会结构大体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希腊罗马时期家庭领域与政治领域的二元结构、中世纪世俗领域与宗教领域的二元结构。以及现代社会私人领域、社会领域和政治领域的三元结构。考察西方社会结构的变迁,是准确把握基督教在现代社会中所处位置与作用的基础。基督徒彼此连接的方式以及他们对善的理解,使得基督教难以在公共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更多地变成了私人事件。  相似文献   

2.
私人和公人都是指个体的人,是个体的人在不同社会关系下的体现。马克思把以私人财产权为核心的个人称为私人,把以平等政治权利为核心的个人称为公人。私人是资产阶级人权的实质,而公人在资产阶级社会中体现了人与人之抽象统一。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政治解放不够彻底。这种不彻底既体现在人作为私人和公人的分裂上,也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把私人视为人的真正状态、从而使得公人服从于私人,公人只具有抽象的普遍性。马克思把公人视为人的真正状态,但是这种公人却不是局限于政治领域的抽象的人,而是深入到经济社会领域的相互共享的人。如果说资产阶级社会中人的原型是私人,那么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原型便应该是公人。马克思的公人具有重要的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心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网络空间及其特征、网络空间中人的认知与情感、网络人际互动、网络空间中的人格与自我、网络使用中的心理障碍等诸多方面展示了近年来国内外互联网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期人们更好地了解互联网,了解互联网心理学,促进国内互联网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基本问题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然而随着现代国家的建立,人所生活的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人的性质分裂为私人与公民,教育摇摆于培养人还是公民的尴尬中。这一分裂的产生有其历史嬗变,从古希腊城邦到现代国家诞生,人从纯粹的公民到私人与公民的分裂。对此有不少教育学家曾做出努力,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卢梭和杜威。卢梭企...  相似文献   

5.
保卫网络空间国家主权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而人才资源是这一国家战略实施的基础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的意义及人才现状,指出"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紧迫性,并从创新开放平台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军地共同建设等方面入手,提高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人才培养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网络空间是涉及经济、文化、军事、政治等领域的新型社会空间,是大国博弈的战略要地与重要领域。由于网络空间常与利益、权力、文化、安全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网络空间成为大国之间相互争夺的利益空间。中美两国在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领域存在较大冲突,导致两国在网络空间产生诸多分歧。为此,有必要分析中美两国网络空间的现实分歧及内在原因,探究中美网络空间合作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7.
科技的有力推进,社会的持续发展,使得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日益拓展,私人美德在社会公德建设中的地位更趋重要。本文对私人美德的养成境界进行了历史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提出了和谐是私人美德当代最高境界的观点,并阐释了这一私人美德境界的养成途径。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创生了多元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集聚演化、多元传播的新场域,网络空间也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高地。加强网络话语权建设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作为、积极有为的应然之举。实践中,一方面要重视网络话语权的战略价值,建构全媒体传播矩阵,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政治引领力;另一方面要遵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规律,尊重大学生的话语主体权利,准确把握大学生话语表达特征和接受偏好,引导其理性规范表达,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主导和价值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野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状态,健康发展的公共领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公共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热点。哈贝马斯通过本人的努力,构建了一个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研究范式,确立了理想的公共领域的分析框架,这对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共领域理论强调三个核心因素:公众,普遍利益上形成的公众舆论,讨论的理性、批判性和平等性。网络作为新兴媒介打破了第一媒介时代散播式的传播方式,其信息的易获取性以及网络空间匿名性、去中心性等特点为公共领域的形成奠定了有利条件.网络空间出现后,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出现了“独特”融合、网络空间的舆论兼具批判性和消费性、网络和权力机构的关系发生微妙转变,网络空间孕育着公共领域的又一次转型。  相似文献   

11.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边界区隔是传统媒体时代公民隐私得到相对有效保护的关键前提,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措施也主要根据这个前提展开。随着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社会的到来,曾经界限清晰的公私边界因个人言行被数字化(数字人出现)和数据的流动而持续消融,这也导致了现代公民的隐私陷于无处安放的窘境。传统的基于公私边界区隔的隐私保护理念和方案已经无法真正有效发挥作用。数字化社会公民隐私面临困境是由传播技术的变革导致的,具体可从重新认识数字化社会公私边界区隔的变化、良好科技伦理的严格遵守及隐私保护中知情同意原则的科学制定和执行三个主要层面寻找新的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二者的边界非常清晰的古典时代,儿童在家庭和成人的庇护下获得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尽管这一过程受制于很多的必然性,但是却能保证儿童和世界之间不会彼此伤害;现代社会打破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区分,受其影响,现代学校因为其公共属性和私人属性的内在不平衡导致置身其中的儿童的生命成长和个性发展遭遇了来自公共领域的影响乃至伤害.在阿伦特看来,"儿童的世纪"之所以出现教育危机甚至在一些国家转化为灾难,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共领域认识教育危机时持有的偏见,即成人选择了忘记或者回避"教育的本质即诞生性"却试图回答和应对现实教育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中,人们一方面要面对日益理性化的现实世界,另一方面又渴望个性自由;一方面是私人领域的“经济人”,另一方面又是公共领域的“社会人”。因此,如何在价值多元与理性化的张力中保持平衡,如何调和公私两领域的伦理冲突,塑造现代人格,按责任伦理行事的自由人格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网络空间的技术伦理具有形成公共领域的天生禀赋.但当前我国虚拟公共空问存在着本能的放纵、情绪的宣泄、意见的极化等问题,因此亟须对网络公共空问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在遵循虚拟社会的价值认同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建构、利益推动、楷模示范、志趣吸引、结盟“网络意见领袖”等引导机制,科学有效地在网络公共领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网络空间真正成为健康的、有序的、富有建设性的现代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某些层次超越了物理世界的局限,而进入了另一个更强调个性化、自由化的空间,而与之相对的是,个人的私人空间在技术的发展下越来越狭小,如何在信息时代尤其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保持个人隐私不受他人的非法干涉,是各国立法的新领域,尤其对于没有隐私立法传统的我国,更是一个挑战,也是我国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反应。  相似文献   

16.
公平合理地使用互联网基础设施,追求其社会价值最大化,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通过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社会与私人收益、成本的分析比较,得出了互联网基础设施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各种市场价格机制的分析比较,得出了有利于提高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社会价值的定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共有媒介的形成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共有媒介使得传统当中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分界不再清晰,公共领域逐渐突入私人领域,私人领域也渗透进公共领域。这就对网络编辑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编辑在这种环境下需要转变编辑的观念同时改变和加强某些编辑素养,以适应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对西欧社会现代转型的考察中存在着双重维度:一是通过对西欧社会现代转型产生的原因、条件、动力、内容和过程的分析,对其进行了客体维度的结构性考察;二是通过对西欧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缺陷的分析,对其进行了主体维度的属人性考察。这种双重维度考察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方面得出了资本主义无法完成现代社会转型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共产主义才是现代社会的真正归宿,现代社会转型就是各个民族与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文化时空中向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前进的科学结论;一方面为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基本内涵和根本任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阿伦特看来,人的积极活动包含了劳动、工作和行动三个方面。劳动由于与自然生命相关,从而将人局限在私人领域之中,而与人之本性无关;行动则将人从自然生命和私人领域中超拔出来,进入到公共生活领域之中,从而构成了人之为人的根本。现代人恰恰违反了人的本质特性,为了物质欲望而沉迷于劳动,从而退出公共领域而将自己闭锁在狭隘的私人空间中,以致成了孤立的个体。因此,现代人要想从异化状态中解放出来,就必须回归于行动。阿伦特的研究将公共政治领域的重要性空前地凸显出来,强调了政治参与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天命,对于一心关注自我的现代人无疑具有强烈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把微博作为切入点,借鉴话语权、社会角色、意见领袖等社会学理论阐释了网络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融合的趋势——公共领域私人化与私人领域公共化。并且立足现实,分析了公私领域融合给社会带来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