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爸爸身高170(),一节课需要40(),汽车每小时行80()……2.丰都距离重庆市区145千米,红红从丰都出发到重庆市区看望奶奶,选择()出行方式比较合适。A.动车B.飞机C.步行对于第1题,有的学生会填:米、秒、米;对于第2题,部分学生会选择C。针对这些错误,很多教师认为是学生粗心大意,没有认真读题造成的。其实出现这些错误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建立正确的量感。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需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充分利用生活中和身边可见的物体场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对于数学产生探索兴趣。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量感作为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建立良好的量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量感呢?  相似文献   

4.
<正>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量感的培养离不开计量单位的学习。但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忽略量感的培养,而将教学重点放在计量单位换算能力的培养上,由此导致学生量感缺失、计量观念模糊。《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可见,量感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之一,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予以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5.
一、复习引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关于面积,你已经知道些什么?(生1: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生2: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有面积。生3:比较面积大小时最好要选用统一标准的正方形……)  相似文献   

6.
<正>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已有的度量经验来把握面积与周长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对“面积”的理解从直观感知走向度量认知,进而形成良好的量感呢?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量感与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息息相关,建立量感可以帮助学生用“定量”的意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但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量感素养的形成不像知识与技能的习得那样立竿见影,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更需要让学生在度量活动中感知、体验、想象、推理,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对学生量感的培养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五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面积单位》的教学旨在结合实例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构建这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为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引领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学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前测,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活动。一、教学前测(一)前测方式和对象本次前测以访谈为主要形式进行,前测人数50人。(二)前测内容和结果汇总  相似文献   

10.
<正>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培养小学生的量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学生应当知晓计量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随着核心素养政策的落实,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教学,让学生在看待世界时利用数学眼光及思维。但是目前许多小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将计量方面的内容教授给学生,而且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计量知识过于抽象,由于学生自身资质以及知识面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使思维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属性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数与量是数量的两大构成要素,是数量关系的基础,而数感与量感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文章分析数感与量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小学生数感与量感培养的问题,探讨立足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感与量感的有效途径,提出重视数学运算,奠定数感基础;开展算理渗透,提升数感素养;开展数学操作,增进量感体验;积累生活经验,强化量感素养四方面策略,以良好的数感与量感支撑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连仁玲 《考试周刊》2022,(50):67-71
在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此后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了要求小学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理念,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此意见的下发对小学教育的育人任务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国家更加注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是当下小学教育应当重视的重点。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量感,文章对当下小学数学量感的培养内涵和实践做了深入剖析,旨在为后续小学数学课堂上其他教师对学生量感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陈婷 《理科爱好者》2023,(1):215-2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量感”这一核心素养内容,再次丰富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感和量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最为直观的两大因素,决定了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质量。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对于量感等内容的关注度不高。新课程标准要求将量感的培养融入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进一步提升了量感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蒋智能 《广西教育》2023,(16):61-64
本文以“认识面积单位”教学为例,论述量感素养的培养需要经由“量”的认知发展最终实现“感”的能力提升,提出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经过初步感知、稳步发展、实践延展三个教学实施步骤,逐渐培养和发展学生量感素养的具体策略,包括:通过课前自主探究,唤醒学生生活经验,聚焦课堂新授内容;通过课中多维认知,拓展学生活动经验,发展学生量感素养;通过课后综合实践,增强量感体验,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量感的培养不仅需要让学生体会量的大小,而且需要引导他们基于测量的意义选择不同的单位进行估计和测量,其发展历程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如何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逐步发展学生的量感,不断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呢?下面以面积单位的教学为例,谈一些具体的想法和做法。一、基于经验,建立表象“量”是事物的一种属性,量的多少、大小需要通过与相关计量单位的比较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16.
<正>量感是指对物体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是对于物体一种“量”上的直接感觉,物体的“量”包含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等。量感作为一种数学直觉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过程是培养量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中进行多维感知、动手实践与合情推理,促使学生能在深度体验中建立对数学对象的深刻表象,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量感,从而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17.
林巧妹 《家长》2024,(8):164-166
<正>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为培养学生的量感,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引进规范化的方案,制定严谨的教育计划,带动学生在学习期间建立对数量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和认知,引领学生在学习数量、数字符号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感知和体验,在生活实践、理实互动中形成量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效率。本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量感的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一、学生的量感概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是一项核心素养指标。量感可被划分到核心素养的符号意识中,  相似文献   

18.
<正>下面以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练习四中第12题“周长与面积的比较”为例,谈谈自己对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实践与思考。周长与面积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容易混淆,为此,教材特意安排了一个综合性探索活动——“周长与面积的比较”,针对一道题单独设计一节课,以提高练习的趣味性、有效性,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周长与面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华罗庚说过:“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的核心素养,量感是对量的感悟和直觉。建立量感有助于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几何思维的发展、数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学生的量感意识如何培养?度量的本质又是怎么感悟的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课展开了实践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是学生在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的教育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但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同学们的自主管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仍然是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预示着中高考评价出现新的风向标,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词。生物学作为我们义务教育的重要学习课程之一,需要我们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必须要能培养我们的核心素养,因此我们必须借助中学生物的学科学习过程,积极参与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