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任务一:了解单元内容,走进文言文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六单元的《文言文二则》,先看单元导语,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分别是什么?生: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成长故事”。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师:本单元课文介绍了不同年代少年的成长故事,阅读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要素是“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为了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本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  相似文献   

2.
<正>一、解读双线要素,定位素养目标(一)基于单元主题,锁定“以文化人”教学任务设计必须要关照单元主题内容。四下第六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成长故事”,本单元选编的《囊萤夜读》《铁杵磨针》《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五篇课文,内容指向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优秀品质:勤奋好学的车胤、坚持不懈的李白、英勇机智的雨来、渴望独立的小外甥、淳朴善良的青铜,一个个鲜活的少年形象是育人的典范,为学生描绘了一幅成长的美好画卷。  相似文献   

3.
《苏武传》是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中的一篇重要课文,该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古代人物传记,分别选取了《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汉书》中的《苏武传》及《后汉书》中的《张衡传》。其中《苏武传》是整个单元中篇幅最长、文言现象和人物关系相对复杂的一篇课文。可就是这样一篇重要的课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教材在注释此文的时候有多...  相似文献   

4.
本单元系议论与说明单元,共安排五篇文章。其中说明文一篇:《什么是生态系统》,议论文四篇:《大自然警号长鸣》、《马说》、《说虎》及《为学》。可见,编者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说明文与议论文的联系和区别,由第三册学习说明文为主过渡到本册以学习议论文为主,并初步接触议论文层层推进的论证结构以及对比、设喻等论证方法。为此,教授本单元时,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通读,初步弄清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点拨和研讨。  相似文献   

5.
【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四篇课文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画面 ,让人们体味了童年生活的酸甜苦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示了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闭性和落后性。《三颗枸杞豆》教育青少年要以现在为起点 ,抓紧时间 ,勤奋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用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写出了孩子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柳叶儿》回忆了童年时代抢、吃柳叶儿的无穷乐趣 ,让人品味出其中“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学习本单元 ,应该重视朗读 ,在朗读中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  相似文献   

6.
谭超 《湖北教育》2024,(2):70-71
<正>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一文所在单元的主题是“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意思是文章要讲究立意。本单元聚焦“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语文要素,编排了《夏天里的成长》和《盼》两篇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构建三种类型的学习任务群,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7.
【单元目标概述】本单元入选三篇文学评论并以附录的形式收录原作,教学重点是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教师要从《白鹭》《百合花》《一个深夜的记忆》这三篇不同文体的文本出发,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体悟作品的情感,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把握《关于散文<白鹭>》《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三篇评论的主要观点和评论视角,学习文学评论的一般写法;进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名家的观点相比照,最终建构  相似文献   

8.
切实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第六单元教材浅析与教学建议安徽特级教师熊兆铣,杨静华一、单元教材浅析本单元由两篇讲读课文《西门豹》和《柯利亚的本匣》、一篇阅读课文《陶罐和铁罐》租一个《基础训练》组成。本单元教材训练重点是: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学习根据“小标题...  相似文献   

9.
一、内容举要1.整体把握本单元的内容与特点。内容 :本单元有教读课文三篇 :《读报常识》《消息、通讯》《评论》;有自读课文三篇 :《副刊、文摘》《答记者问》《积累资料、学习办报》。(以下出现课题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重点学习内容是三篇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副》。特点 :本单元为读报单元 ,《读》与其他五篇文章的关系是“纲”与“目”的关系。课文中有选入的报刊文章和“怎样阅读”的方法介绍 ,举例直观 ,主要靠学生自读。学生要重点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读报方法。积累资料要在读报过程中随时进行。办报 ,要借鉴读报的一些经验办…  相似文献   

10.
[单元概说]在前两个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本单元对语文能力的要求又有了新的提高和加深。学习重点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夹叙夹议的文章,但又各有各的特点:《黄鹂》以叙事为主,叙述中有联想,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咬文嚼字》用几个炼字的故事生动形象地阐明了阅读和写作乃至人生态度方面都要认真“推敲”;《我与地坛》  相似文献   

11.
一.单元整体设想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包括三篇课文:《语言的演变》是从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汇和语法)来说明古今语言的发展变化的;《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是说明书目的性质、形式、内容、作用、种类和使用的;《我国古代的车马》是介绍我国古代的车马情况,着重说明古代车马的结构和用途的。学习这三篇课文的单元教学要求是: 1.说明文的语言; 2.说明文阅读、写作综合训练; 3.修改文章:综合修改。  相似文献   

12.
文本解读: 《斑羚飞渡》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精美文章。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一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单元训练要点:本单元是重点单元,包括《改造我们的学习》、《“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鲁迅的精神》等三篇议论文,(《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第八期已发自学导读文章,所以单元训练不包括本文)要求着重学习论证的方法、方式,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单元训练要点是:  相似文献   

14.
本单元五篇课文,其中两篇讲读课文:《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三篇自读课文:《童区寄传》、《刘东堂言》和《孙权劝学》. 两篇讲读课文的学习重点是:1.记叙战争的方法;2.判断句式;3.“夫”的用法,4.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5.疑问语气词的用法。根据这五个学习重点,结合本单元课文大多为记史作品的实际,单元突破口应选择为记叙历史事件和表现历史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单元教学设想】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求知。大多数课文是阐述求知问题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讲的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问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讲的是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和实验精神问题;《短文两篇》谈的是读书问题。学习这个单元,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积累进行阅读;注重整体阅读,学会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论证方法,梳理文章的思路;注重读写结合;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相似文献   

16.
<正>【教材分析】《那个星期天》是作家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部分。统编本教材将其编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是一个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围绕这一语文学习要素,本单元编排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名家作品。前者侧重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后者侧重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  相似文献   

17.
高静秋 《江西教育》2023,(18):38-41
<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奇妙的自然”为主题,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课文,口语交际为《劝告》,习作为《国宝大熊猫》。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和“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这一单元的学习时间在五月中下旬。而这段时间,  相似文献   

18.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非常著名的议论性散文,在统编新教材必修上作为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出现。第六单元所有文章都紧紧围绕"学习"展开,《师说》涉及到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从师学习",在话题上与第六单元吻合。而《师说》作为一篇典范的议论性散文,在高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中也尤其具有指导意义。故此,本文试对《师说》的逻辑进行解读和释疑,以期对高中阶段议论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由五篇记叙文组成,是本册书的重点单元。这五篇课文都是写人的,人的特点不同,作者写作的目的不同,因此写法也不同。《冯婉贞》一课主要是通过写重点事件,突出人的性格、品质;《一面》和《背影》主要是截取生活断面写人,通过平凡、常见的事情来表现熟悉的人物;《我的老师》、《人民的勤务员》作者从几个不同方面、全面地观察并综合地介绍和评述所要写的人物。 二、单元教学要点及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本单元的教学要点:①理解文章怎样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②学习记叙文选材的几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共四篇课文,两篇讲读课文是《谈骨气》、《弈喻》;两篇自读课文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短论两篇》。本单元的教学突破口是理解议论文中记叙作用和记叙文中的议论作用。这是对第六单元的“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的继续学习与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