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宁 《林区教学》2023,(8):22-26
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关乎着高校思政课的发展方向,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与保障。CIPP模式基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维度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展开系统化与动态化的评价,其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面临的教学评价地位的弱化、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与评价方式的静态化等实践困境制约着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为此,基于CIPP模式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实践困境的突破路径需要立足于背景、输入、过程与成果四个环节,着重从教学环境评价、教学资源分配评价、教学育人过程与教学育人成效展开,进而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提出“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仔细推敲可以发现,“八个相统一”与“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一一对应,前者是对后者的阐释和解读。本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将内涵阐释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深刻剖析“增强高校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具体内涵,尝试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是高校思政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但当前高校的思政课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与初高中课本内容部分重复、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四个问题。情感认同教育就是从这四个方面着手解决思政课当今面临的困难,让学生在自觉自发的基础上,认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美好的未来设想,认同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和未来道路,从而真正实现高校思政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相关文献和思政课教学现状,构建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问卷,调查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用肯德尔相关性系数分析不同学习平台和模块学习效果与满意度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教师、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平台和设备、考核评价及学生均是影响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课如何实现与时俱进,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教学,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与现代新媒体技术相融合,顺应和满足青年大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特点及心理需求,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实效性,使青年大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增强亲和力和满意度,达到教学过程、教学状况、教学成绩、教学效果的可视化,从而全面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这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云南民族大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伟大抗疫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是:教师认知与态度是思想前提,教学设计与实施是关键环节,教学环境与评价是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守正创新需从政治高度、理论深度、情感温度和话语力度等现实向度着手,在“守正”与“创新”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发挥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以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听说读写”是思政课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其中听是基础、说是重点、读是核心、写是关键。“八个相统一”原则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八个相统一”原则,推进思政课“听说读写”四环节教学,是增强思政课教学思想性和理论性、亲和力和感染力、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要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的重要论述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在增强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等方面绵绵用力,在强化师资队伍能力、用心开展教学交往、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等方面狠下功夫,在站稳国家立场、面向青年学生、坚持创新引领等方面不懈追求,不断开拓新征程上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好高校思政课,增强思政课的政治性、理论性和针对性,是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然要求。探索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用党史知识帮助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增强课程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培根铸魂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信息化加速发展背景下,构建基于SPOC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对于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与实效性等具有重要价值。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混合式学习理论建构的思政课“一二三四五六”SPOC教学模式,具有细化教学流程设计、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更具针对性等优势。该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实施路径:加强阵地建设,突出思政课价值引领作用;推进三种方式转变,坚持学生中心导向;促进教师三大能力提升,锻造新时代师资队伍;做好三项保障服务,建立健全支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王圆月  张楠  祁唯 《教书育人》2023,(18):110-112
将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资源——太行山精神融入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措施,既传承发扬了太行山精神,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又能为国家提出的与“三农”相关战略提供强大的科研支撑和精神动力。将太行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加强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规范融入教学的关键人物;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改变融入课程的教学思维;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坚实融入教学的课程基础;转变课程教学方式,打造融入课程的新型平台;健全评价考核机制,提升融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以高水平教学资源为支撑。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旨在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基于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需要和建设实际,应聚焦强根基、增活力、聚人气,以知识资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体系,以实践资源建设改善教学环境条件,以教师资源建设加强人员队伍支撑。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复杂工程,要以跨学科统整推动教学资源全方位建设,以共享机制健全推动教学资源可持续建设,以信息化手段助推教学资源高质量建设,从根本上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路径,进而推动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行动指南,是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法、动力和源泉。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仍然存在缺乏长效保障机制、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教学内容不丰富等问题。对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从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建立健全长效保障机制、完善教学体系等方面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5.
民族高校思政课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以满意度为切入点,对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所反映出的满意度差异进行分析,提出提升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满意度的对策建议:把握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树立"差异化"教学理念;把握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特殊性,打造"多源化"高水平教师队伍;把握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内涵的丰富性,开发"民族+"的特色教学资源;把握民族高校"两民"学生的思政课学习实际,推动"多维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政课蕴含多种教育方法,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政课运用的主要教育方法。从唯物辩证法视角对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内涵的逻辑关系进行思考,分析二者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探究高校思政课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之间的相互转化,把握好两者之间度的界限,传承和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形式,对深化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学理性和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改进、螺旋式上升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保障措施和衡量标准。以陕西10所地方本科高校25名专业课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质性构建。通过开放式、轴心式和选择性3级编码,归纳和提取出涵盖5个1级指标、15个2级指标和50个3级指标在内的地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评价法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同时通过指标体系的满意度调查和应用分析检验了指标体系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接受性。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能够客观、准确评价地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和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指引和现实要求。“老西藏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两者在价值导向、内容倾向、行动指向三个方面高度契合。“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遵循历史性与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从争当大先生以凝聚“大思政课”育人合力,重塑大课堂以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搭建大平台以强化“大思政课”育人功能,创新大评价以落实“大思政课”育人效度等方面,提升“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当前,教师“浅层化”教和学生“浅层化”学的问题、思政课教学要求高与教师胜任力不足的问题以及不同性质、类别高校思政课建设不平衡的问题,已成为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制约因素。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教学理念,以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为教学策略,以团队协作为教学组织形式,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性、思想性、针对性和亲和力,着力化解思政课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周蕾 《黑河学院学报》2023,(4):103-105+108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生动素材和重要内容组成。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应用的角度出发,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为依据,构建以红色文化融合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体系、挖掘创设红色文化情境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沉浸式交互体验的思政课教学方法体系和推进红色文化融入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等路径,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