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的劳模精神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职劳动教育中,深入探析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内涵与实现路径有助于实现培育时代新人的目的。新时代劳模精神在引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熏陶他们的劳动精神,强化劳动技能,培养劳模精神,在劳动实践课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中国劳模精神不仅要延续以往的精髓要义,更要展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向度。承担高素质人才培养重任的高职教师队伍中存在重教书轻育人、职业懈怠情绪滋生、学术不端、忽视道德示范功效、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宣传劳模榜样,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师资培训,壮大创新实力,绩效差别实施等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这是一个有效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劳模精神融入高校教育,赋予高校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提升高校人才整体素养和核心竞争力、发挥高校人才智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劳模精神融入高校教育依然存在劳模实践教育不够深入、劳模精神核心观念的传播力弱、缺少传播制度上的设计等问题,应该采取构建劳模精神进入高校系统的教育框架,不断加大宣传、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劳模资源力度,以及将劳模精神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实践内容等措施,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杜人杰 《文教资料》2021,(2):99-101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核心的劳模精神,指引广大劳动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奋进。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青年一代去接力,伟大的劳模精神需要青年一代去传承。高校弘扬劳模精神、开展劳模精神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厘清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意蕴,分析三者之间的逻辑联系。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指出了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合培育的有效路径,从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中华美育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新时代赓续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首先必须充分挖掘其在目的、方法、立场等方面的深刻内涵。其次,要深入剖析其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重要时代价值。最后,通过深耕理论研究厚土、整合优质资源和落实五育并举方针等方式,积极探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8.
铁西区是劳动模范的摇篮,建国50多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劳动模范。正是这些劳动模范为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铁西的发展同样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的以劳动模范为代表的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今天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给铁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打造国家世界级装备业制造基地更离不开劳模精神。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底色。工科院校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有助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以及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此,需要工科院校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把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整体上皆是中国劳动者精神面貌的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中国化表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劳动行为的价值升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新时代打造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的价值引领,明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理论逻辑是弘扬这三种精神的前提基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  相似文献   

11.
12.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利于引领青少年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全面提升劳动技能水平,从而培育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大军.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对当代青年价值观产生着深刻影响,青年的奋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弱化倾向,主要表现在部分青年奋斗价值被曲解,奋斗动力被削减,奋斗信念被动摇。梳理青年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分析青年奋斗精神的弱化的主要成因,针对性提出培养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主要方略,通过加强青年奋斗幸福观教育、强化文化管控与文化引导、树立奋斗成功的青年典范、为青年提供奋斗的实践平台等措施,实现青年奋斗精神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一的劳模精神,其内涵丰富,并与时俱进。文章基于高职大学生对劳模及劳模精神认知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高职大学生更加注重对劳模精神的传承,但对劳模事迹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对劳模精神的认知也存在性别、家庭结构、年级、专业等内部差异性。因此,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劳模精神应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校内第二课堂、拓展校外第三课堂以及基于高职大学生内部差异性的精准施教着手,多管齐下,协同发力,提高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承载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内涵丰富、联系紧密,“三个精神”虽然在主要面向群体、主要功能作用上有所区别,但是具有整体与部分、内力与外力、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劳动教育“三个精神”培育具有三层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理念为其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相关论述为其理论逻辑,新时代新征程中劳动教育的现状及重要性为其现实逻辑。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需要做到抓好劳动教育理论课堂主阵地,融入实习实训实践课程大环境,营造浓厚劳动教育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6.
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孕育产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之后考察红旗渠,并给予红旗渠以及红旗渠精神高度评价。新时代,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就是纪念碑,修渠历史需要铭记;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红色基因需要传承;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勇担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敬业爱岗、执着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攻坚克难、守正创新;价值意蕴主要体现为道德价值、精神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培育路径应着力于制度体系、教育体系和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集体主义精神作为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精神品格,在新时代仍然是指导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关键力量.集体主义精神培育既离不开正确教育内容的引领,包括彰显集体主义精神的党的奋斗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梦共同理想,也需要引领青少年在个人与集体关系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抗疫斗争等实践参与中体悟养成,还需要完善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创造了人类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历史,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面对大学生劳动意识淡化、劳动能力弱化、劳动观念偏颇等问题现象,高校需准确把握主要矛盾,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立足新时代劳动精神科学内涵,从劳动理念引导、劳动行为养成、文化环境营造等方面发力,创新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0.
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现思政育人与劳动育人互融互促,既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改革思政课教学的需要,又是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文章从劳模精神的内涵分析入手,探讨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开展劳模精神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