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2.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3.品味拟人写法,感受语言描写的生动形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发思考,激发兴趣1.教师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理清了课文脉络,感受到蟋蟀的不肯随遇而安,明白了蟋蟀住宅的建造特点,初步领略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文中对蟋蟀住宅最高的评价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师 :(拿出放大的蟋蟀图片)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生 :蟋蟀。师 :“蟋蟀”两字怎么写?老师忘了 ,谁帮老师一下?学生说字形 ,老师板书“蟋蟀” ,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2.师 :小家伙虽小 ,但人缘特好 ,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 ,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板书 :“建住宅”二、初读课文 ,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 ,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 ,用“———”画出有关句子。2.讨论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三、变换角色 ,再读课文。1.…  相似文献   

3.
余萍 《江西教育》2007,(7):13-13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七册。 【教学导入】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蟋蟀的住宅》。“熟悉”的“悉”字加“虫”字旁,就是“蟋”;“率领”的“率”字加“虫”字旁,就是“蟀”。[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辨析示意图,认识爬山虎“脚”的外形特点。2.与作家比较,发现写清“爬”的过程的秘密。3.梳理文本内容,做一次植物种植推荐。【教学流程】一、辨一辨“脚”的样子1.看图片,识爬山虎。(1)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和其他植物一样,有根,有茎,有叶。(出示爬山虎图片,逐个出示根、茎、叶、叶柄。)学生逐一朗读,教师逐一提示:爬山虎的根,深深扎入泥土里;这是爬山虎的茎;这是爬山虎的叶子;连接了叶片与茎的部位叫叶柄。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3、74页。【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初步认识“十”1.唤醒经验师:(出示“数”)同学们,今天顾老师带了一个字你认识吗?生:数(shù)。师:这是一个多音字,还可以怎么读?生:shǔ。师:连起来可以怎样读?生:数数(shǔshù)。师:是啊,数着数着,数就来了。2.认识10个一是1个十师:小明和小芳打算摆同样多的小棒。小明是怎么摆的呢?跟着他一起,他来摆,我们来数。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激活经验师:今年的“上德数学节”中,四年级组的比赛是“最燃速算”。还记得吗?这是我们的第一轮赛题。(课件出示下图:20题)再次阅读题目的规则,你有什么心得?生:“计时”说明要算得快,“满分”说明要算得对。  相似文献   

7.
【案例】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线,你能运用手里的工具画出一组平行线吗?(学生画)师:你是怎样画的?生1:我是用作业本上的格子线来画的.(演示)  相似文献   

8.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拟人、比喻、对比等表达方法。3.养成学生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学习重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其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学习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准备学生:读熟课文,画出不懂的句子,找出描写蟋蟀住宅样子的句子。教师:准备“画有蟋蟀住宅的一部分”的剖面图。教学过程课前活动:1.同学们喜欢…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第三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激趣热身:我来画,你来猜。(教师用简笔画画鸟,每次只画一笔,学生抢答画的是什么动物?直到答对为止)师:这只小鸟有个特别的名字——拖拉鸟。活动一:故事导入,感知拖拉1.听“拖拉鸟”的绘本故事。(结合教材第10~12页绘本《拖拉鸟》的故事播放动画视频)师: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知道这只鸟为什么叫“拖拉鸟”吗?(板书:不着急、等明天)师:大家喜欢这只名叫“拖拉”的鸟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页。【教学过程】一、认识等式师:我们今天的课从“=”开始,认识它吗?你在哪里见过?师:(出示教材例1图)这是一架天平,左边放有一个50克的鸡蛋和50克的砝码,右边是100克的砝码。这时指针指向中间,表示——左右两边质量相等。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师:像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作等式。(板书:等式)【设计意图:借助天平,认识等式。学生虽然很早就接触等号,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明晰概念题一:用分数表示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对的画“√”,错的画“×”,并说明理由。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你能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生:我想把(1)、(4)分一类,它们都是平均分。  相似文献   

12.
《蟋蟀的住宅》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的等方面的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根据高年级的阅读要求,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的建造过程写得具体,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为此,本课可以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的方法进行教学。一、画一画在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画出蟋蟀住宅图,然后进行交流。1.反复阅读课文,画…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引发探究1.复习引思。出示:12+15×4 120÷6×5(1)这两道算式是以前学习的什么算式?(板书:混合运算)会算吗?(2人板演,其他人写在本子上)(2)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板书:运算顺序)师:说一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友情提示:先算的我们习惯在下面画上横线)  相似文献   

14.
【片断一】 1.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认识了哪三种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你能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吗?(学生画,上投影展示) 2.师:在认识这三种角时,我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研究的?(观察、比较、小组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5.
张静 《小学语文》2009,(7):27-2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22.窗前的气球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记字形。2.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激发读书兴趣1.猜谜语。师:“有红有绿,有长有圆,一吹就大,一放上天”。知道它是什么吗?(贴气球图)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目标】1.认识“概、阻、超、辨”4个生字,会写“蜜、蜂、辨、阻”4个字。2.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大意。借助图表梳理,并按顺序有条理地说清实验过程。3.走进实验情境,体会法布尔严谨求实、善于观察的科学精神。【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揭示任务1.回顾活动孩子们,老师一走进校园,就看到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丰富多彩的活动场面。能给大家说说学校有哪些活动吗?2.设置任务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出示校园科技节“招募成功实验者”活动海报):学校新一届的科技节主题是“奇妙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实录】一、顾名思“疑”,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观察课题,你有好奇的问题要问吗?(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过程略)师:我们共同梳理一下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对应课题中的相关字词分别板书四个“?”)1.这里的“字母”都有哪些?2.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数”?3.用字母怎样“表示”数?4.字母表示数有什么“用”?师:有了问题,我们的学习就有了方向。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来学习。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及大、小月的天数;会判断平、闰年。难点:内化理解平、闰年判断方法的由来。【教具、学具】课件;各个年份的年历卡、统计表格。【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认识我吗?(生:认识)我姓什么?(生:姓吴)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从大屏幕下方看到的)你很善于观察,认真观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这位善于观察的同学,你叫什么名字,你的生日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哪些同学的生日就快要到了?刚才我们在说生日的时候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有关信息,并借助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反思中进一步感受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Unit9 1.【课本原文】How Was your weekend?【考点透析】how是疑问副词,意为“……怎么样?”。例如:How do you go to school?你怎么去上学?(指方式、方法)“How are you?”“I'm fine.”“你(身体)好吗?”“我很好。”(指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