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中有这样一类由‘“得”联系的动补结构,如“讲得清楚”、“扫得干净”,会产生表可能和表状态两种语义。即一种语义可理解为“说得很清楚”,“扫得挺干净”;一种语义可理解为“能说清楚”、“能扫干净”。但在维哈语中,这两种语义却可以通过动词的时态和能动词干在语法形式上得到明确反映。因此,维哈族学生在学到汉语中这类同构歧义的句子时,由于受母语的限制,往往在理解和翻译上产生偏误。本文从汉语教学的需要出发,对如“扫得干净”这类同构歧义的动补结构(下称“V得A”结构)通过变换和扩展句式等手段加以分化区别,并从…  相似文献   

2.
“为”类介词可以介引的谓词性成分,“为”类介词引导的各类的谓词性结构中,述宾结构、兼语结构和状中结构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上述的三类结构中几乎都有一个“核心动词”。由于“为”类介词自身所具有的语义,使得它对后面所带有的动词有一定的选择性,文章运用义素分析法,将经常出现在“为”类介词后面的动词做了归类。  相似文献   

3.
进行语义场历时比较研究,必须首先对最早阶段形成的语义场状况及基本特征进行清晰考察。先秦时期,“叙说”类动词语义场主要成员有“言”、“日”、“谓”、“语”四个。从使用频率、组合能力上和独立性看,“言”都应该是先秦“叙说”类动词语义场中的核心成员,并将这一核心成员地位一直保持至两汉以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荚汉给予类动词和投掷类动词为例,从句法-语义界面入手,利用相关语料集中考察了双及物结构的语义表达差异,并加以认知语义阐释.研究发现:第一,两类动词的双及物结构有不同的语义解读,取决于动词的语义结构具有不同的凸显和侧重.给予类动词其凸显和侧重的语义是隐性语义,具有[+状态]或[+结果]指向.而投掷类动词其凸显和侧重的语义是显性语义,具有[+事件]指向.第二,双及物结构的语义表达差异可以在Talmy(1991,2000)的事件框架(event-frame)内得到合理的解释:给予类动词注重的是事件的最终后果,而投掷类动词注重的是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戴影  贺学耘 《海外英语》2022,(24):53-54+70
不同语系中的英语和汉语存在明显差异,但同时也受普遍语法原则的制约而具有一定共性。双宾结构也是如此。双宾动词作为双宾结构语义成分的核心,笔者从物体转移方向的角度,分析总结了英汉双宾结构大部分左向动词和左右向动词只能在汉语中使用、部分无方向义的动词在汉语双宾结构中也会有左向义、部分“取得类”动词在英汉双宾结构中表示的左右向不同的差异。得出英语只有右向,而汉语无论是左右双向还是左或右向都可以的差别,以及在一些右向给予类动词使用上的一致之处。推出此种现象的原因,即在共同的系统性和规律性认识世界的基础上,不同民族对外部世界认识也有系统化不同,所以对传递动作行为也有不同的概念化方式。  相似文献   

6.
动词、时量成分与否定词的组合,可以形成三种结构:“时量成分十否定词十动词”、“动词十否定词十时量成分”和“否定词十动词十时量成分”.第一种结构与后两种结构语法意义差别较大,后两种结构则较为接近.能进入三种结构中的动词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三种结构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进行转换.  相似文献   

7.
三价动词是指在动词基本语义结构中能够携带三个强制性语义成分的动词。结合句法平面的典型语法框架和语义平面的蕴涵测试两种判别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三价动词的配价成分,从而确定其配价指数。“写”类动词由于本身并不蕴涵“给予”关系意义,因此不能认定为三价动词。兼语结构中的“使令”动词,其配价成分之一在语义平面表现为动词所支配的一个命题,句法上则映现为一个不可删除的谓词性成分,因此应是三价动词中的一个特殊小类。  相似文献   

8.
语言中的吃喝类动词往往具有多义性。通过考察12种方言和语言中吃喝类动词的搭配对象,归纳出吃喝类动词的16项功能项,并绘制出相应的语义图。不同语言中“吃”类动词功能项几乎都多于甚至远远多于“喝”类动词功能项,这与动词义域、语言类型和使用频率有关。在语义图基础上归纳出不同语言间吃喝类动词的9条蕴含共性。除“固体类”和“流体类”功能项之外,“可吸收类”是吃喝动词关联最多的功能项。  相似文献   

9.
“V以”类形式动词是语法学界尚缺乏系统研究的一类动词,文章通过选择研究对象的语义、句法及语用功能进行了多角度考察。语义方面,探讨了“V以”类词的语义特征及深层语义结构特征;甸法方面,探讨了“V以”类词在句式结构、加宾语及带体貌助词等方面的共性,同时揭示了它们在搭配能力和搭配范围方面的区别;语用功能方面,探讨了“V以”类词具有标记焦点、变陈述为指称、填补谓语的缺失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同一个动词加上不同的修饰语可以表达多种不同的语义。同时,各种不同的语义也可以用意义非常具体的动词来表达。这类词语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语义包容性,即动词本身除了基本语义外,还兼有某些附加语义。这一现象在语义学中称为“词化”。无论是作者还是译者,善于选用该类词语,能使作品或译作的语言更准确、形象、生动、传神。《红楼梦》的英译者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在翻译“说道”两字时,突破原文的字面制约,采用了120多个不同的译法,创造性地挖掘了动词的词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的“相继”和“交替”这两个副词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分析“相继”和“交替”的语义所指向的对象,考察这两个副词的可替换度以及替换前后的语义变化,列出包含这两个副词构成的状中结构中的中心谓语动词的小类及其情状意义的差别,可以说明“相继”和“交替”的语义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12.
经过对古代汉语某些状语的语义指向进行探讨,发现某些名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主语和宾语,“皆”类副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主语、宾语、兼语、补语和其它状语,“不”类副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状语和补语;从而发现古代汉语的状语不只限于修饰、限制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它还与主语、宾语、补语及其状语等发生语法意义关系,而且它的意义也不全是向心的,说明向心结构和传统状语理论的局限性,有必要重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要览     
<正> 试论现代汉语三价动词的确定三价动词是指在动词基本语义结构中能够携带三个强制性语义成分的动词。结合句法平面的典型语法框架和语义平面的蕴涵测试两种判别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三价动词的配价成分,从而确定其配价指数。“写”类动词由于本身并不蕴涵“给予”关系意义,因此不能认定为三价动词。兼语结构中的“使令”动词,其配价成分之一在语义平面表现为动词所支配的一个命题,句法上则映现为一个不可删除的谓词性成分,因此应是三价动词中的一个特殊小类。  相似文献   

14.
满语词缀-me缀加于动词词干后面除了表达副动词多种语义之外,与助动词呼应可表达动词体语法范畴语义。在具体的语言使用过程中以词缀-me结尾的动词除了修饰动词以外,还能直接修饰名词。  相似文献   

15.
在突厥语传统语法中,形动词被定义为兼有动词和形容词特征的一种动词形式。从句法功能上看,形动词能作名词的限定语,其语义功能相似于形容词;同时,形动词还有静词特性,可接受名词语法范畴的数、从属性人称和格变化的附加成分。但是,形动词首先与动词词干结合,有时的范畴,也接受动词性人称附加缀,在句中作谓述性成分,表示动作、行为和状态,还能接受副动词的修饰,因此,应该说,形动词是一个具有动词特征的范畴。从现代语法学观点来看,形动词既能作句子的第一级谓项成分,即动词谓语,表示行为。动作或状态,也能作句子的从属性…  相似文献   

16.
上古汉语状态变化动词内部语义特征不同。按照内部语义特征,上古汉语状态变化动词可以分为“斩”类、“败”类、“平”类和“死”类。这四类动词在上古汉语中有不同的句法表现,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词汇语义特征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句法结构有决定作用的两个语义因素:[状态变化]和[致使]。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的“大”和“小”都具有修饰动词的能力,但是动词的各小类与“大”和“小”的搭配情况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很多动词能够受“大”修饰,但是不能受“小”修饰,即使有些动词能够既受“大”修饰,也受“小”修饰,也具有语义争语用上的不对称。这种现象主要与人们的认知规律及“大”和“小”意义的宽窄有关,“大”具有很多“小”所不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V到1”语义研究任明“到”除了在句子中单独充当谓语中心语之外,还经常紧接在其它动词之后,构成“V+到”结构。这种用法的“到”使用率很高,而且搭配也比较自由,我们把这种结构标记为“V到”。从语义上看,“V到”有两类:一类是表示“到达”或“达到”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心理动词涉及到人的情感、感知和认知,情感类心理动词是心理动词中重要的一类。情感类心理动词可以按照情感状态和情感程度细分为九小类,各小类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内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情感类心理动词以"情感状态"语义要素为核心,具有重叠性、模糊性和连续性等语义特点,情感类心理动词还存在明显的语义层级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对汉语双宾句的看法存在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否认为“获取”类动词带两个名词性词语时所构成的结构为双宾语结构。本文从“获取”类动词的语义指向和这类动词所带的两个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获取”类双宾句不能成立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