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题目】求出下面算式中的图形代表几。(1) 45+-38=32 (2) 86-(△+36)=20【分析与解】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搞懂算式的意思,明白图形在算式中作什么;然后根据算式的运算步骤和得数,推算出图形代表的数。第(1)个算式的运算是一步加一步减:先算45+,再用所得的“和”减去38,最后得32。可见: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引发探究1.复习引思。出示:12+15×4 120÷6×5(1)这两道算式是以前学习的什么算式?(板书:混合运算)会算吗?(2人板演,其他人写在本子上)(2)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板书:运算顺序)师:说一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友情提示:先算的我们习惯在下面画上横线)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52~55页。【教学过程】一、算式对比,聚焦差异(课件出示两组没有运算符号的算式)师:请你仔细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相似文献   

4.
【教学片段】师:(板书12÷6=2)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这道算式。如果我们只改变这道算式中的被除数或除数,商可能会怎样?  相似文献   

5.
<正>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通常要把两个算式分别算出结果,再根据结果比较出大小。但有的算式不用计算,也能比较出大小。【例题】比较A和B的大小,大多少?A:2+4+6+8+10B:4+6+8+10+12【分析与解】像这样的两个算式,不用计算就能比较出大小。有两种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一、深知学情,真疑导课【课堂回放】课始,罗老师以轻松语气说:“我们先来做几道除法吧!”他缓缓地依次读出如下除法算式,学生进行口算。6÷2 72÷9 2÷33÷8 11÷17在学生逐渐困惑、迷茫的眼神中,罗老轻轻地问:“怎么了?遇到了什么困难?”  相似文献   

7.
唐慧彬 《辅导员》2010,(17):18-18
【题目】小明的计算器显示屏出了毛病:输入的任何数字只显示横的笔画,不显示竖的笔画。他用计算器计算A×B时,输入数A在屏幕上显示为图1,输入数B在屏幕上显示图2,结果是一个三位数,显示为图3。你能破解这道算式吗?  相似文献   

8.
【教学案例】一、复习口算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到果园摘苹果,好不好?(出示写有算式的大苹果)  相似文献   

9.
【片段一】 课的伊始,学生根据三幅图列出了0乘一位数的算式,初步得出了不管有多少个0,合起来还是0的结论,紧接着教师这样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过程】一、情境启动,揭示目标师:(出示长方形)同学们,这是一个长为a、宽为c的长方形。根据这些信息,还可以知道什么?生:我知道它的面积是a×c。生:它的周长是(a+c)×2。生:周长也可以是a×2+c×2。师:同学们用到了两个不同的算式计算周长。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是的,这里面藏着我们刚刚学过的乘法分配律……你看,  相似文献   

11.
于春祥 《师道》2003,(6):16-18
【案例1】老师,你的条件弄错了一位数学老师,在讲二年级数学课《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下面一个问题:师:请将“7+7+7+7+4”改为乘法算式。生1:7×4+4①生2:7×5-3②生3:不对。这两个都不是完全乘法算式。生4:8×4③生5:老师,你的条件弄错了。如果是“改变为简便算式”就好了。师:还是同学们聪明。【评点】这个案例给我们三点启示。启示一:问题的设计要富有挑战性。“7+7+7+7+4”是一个设计奇妙的问题,妙就妙在第五项的“+4”。这一项的确算作神来之笔,学生的思维空间由此得以拓宽,而…  相似文献   

12.
【活动设计】一、激发求知欲望组织学生“听算”:2+2、5+5+5+5、3+3+3+3。师:同学们能像老师这样编“连加”算式,相互进行“听算”吗?学生相互编这样的“连加”算式,分小组进行“听算”。教师出示学生编的部分“连加”算式,让学生观察、思考: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都是“连加”算式,每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这样的“连加”算式与“加数不相同的连加算式”比较。师:同学们能给这样的加数取一个名字吗?在学生取名为“相同加数”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相同加数”是二位数、三位数…  相似文献   

13.
<正>【例1】下题有几种简便算法?7-6+7-6+7-6+7-6+7-6=?【分析与解】观察题目,算式中有5个相同的被减数、5个相同的减数。简便算法有下列两种:算法一:把整个算式看作是求5个“7-6”得到的差的和。7-6+7-6+7-6+7-6+7-6=(7-6)+(7-6)+(7-6)+(7-6)+(7-6)=1+1+1+1+1=5  相似文献   

14.
郭玉芝 《红领巾》2009,(7):44-45
【题目】计算:1/2+1/4+1/8+1/16+1/32+1/64+1/128 【一般解法】先将算式中的每个加数通分,然后根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5.
【题目】下面的除法算式,被除数是四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算式中没有重复的数字。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相似文献   

16.
李军  秦小玲 《四川教育》2002,(11):30-30
【活动设计】一、搭桥引线,故事激趣。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有一次猪八戒想戏弄孙悟空,于是拿来两个数字卡片(20、140),让孙悟空自由组合几个乘法算式。猪八戒十分得意,心想一定会难住孙悟空。机灵的孙悟空眼睛一转,随即写出了几个算式:20×140=()140×20=()20×()=140 ()×20=140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提出问题:这其中又有什么奥秘呢?孙悟空是怎样想的?紧接着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二、引导感知,探索规律。活动(1):教师用投影仪投影出…  相似文献   

17.
【案例1】师:10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儿组? 师:你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吗?  相似文献   

18.
例1在下面的算式方格里,各填入一个数字,使得:□□□×□□=2002【分析与解】根据题意,要使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两位数的积等于2002,那么这两个数与2002应该有相同的质因数。2002=2×7×11×13用2002的质因数中的一个或两个质因数的积作为两位数,可以写出满足条件的三个算式:143×14=2002 182×11=2002154×13=2002例2小明用1.80元买了一种铅笔。如果每支铅笔便宜5分钱,那么他还可以多买3支。问小明买了几支铅笔?【分析与解】根据题意,每支铅笔的钱数和铅笔的支数的积应等于180分。因此,我们可以先把180分解质因数,再根据题目的条…  相似文献   

19.
在计算某些复杂的算式时,如果直接计算比较繁难甚至不能求得结果,我们倒不如退一步思考这些算式,归纳探索更一般算式的较简单的情形,通过对较简单算式的计算,从而找出计算原有算式的方法。现举例说明如下。777…77×999…992002个72002个9例1计算:【分析与解】直接计算过程会十分繁琐,我们不妨退一步考虑它的简单情况,用7和9、77和99、777和999、7777和9999这几组相对较小的数来进行试算。7×9=6377×99=7623777×999=7762237777×9999=777622…  相似文献   

20.
<正>【课前分析】为了考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了解学生对于“包含除”和“等分除”两种除法模型的认知程度,我们对已学过除法的45名三年级学生进行后测,后测题目如下:请你用48÷6=8这个除法算式编2个数学故事。后测结果显示:67%的学生编出了两道等分除的故事,15%的学生编出了两道包含除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