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佺期、宋之问是初唐武后到中宗时期重要的宫廷诗人,多次在宫廷宴集诗会中夺魁,他们创作的诗歌对近体诗的定型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对二人人品的争议、对其宫廷诗人身份的厌恶以及应制诗思想贫乏等诸多原因,沈、宋创作的应制诗常得不到后人应有的理解和承认。本文从文艺学角度研究出发,探讨这类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影响,并将二人的应制诗风格进行相应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应制诗是奉天子或上司之命而作的诗,其格式庄重典雅,公式化特征显著.应制诗兴起于齐梁时期,在唐前期盛行于高宗、武后至玄宗的开元之时.进入天宝之后,应制诗逐渐衰落,能作这类诗的只有王维一人.安史之乱以后,应制诗遭到了灭绝.  相似文献   

3.
李峤是初唐一位很有代表性的诗人,是著名的"文章四友"之一。他历仕唐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和玄宗数朝,官至宰相。地位既高,文华复显,在当时以及后世都颇具影响力。其诗现存二百多首,其中有四十多篇应制诗。从内容出发,对这些应制诗进行归类赏析。  相似文献   

4.
应制诗是奉天子或上司之命而作的诗,其格式庄重典雅,公式化特征显。应制诗兴起于齐粱时期,在唐前期盛行于高宗、武后至玄宗的开元之时。进入天宝之后,应制诗逐渐衰落,能作这类诗的只有王维一人。安史之乱以后,应制诗遭到了灭绝。  相似文献   

5.
应制诗通常被认为是无甚可观的诗歌类型。但考察一下从南朝至盛唐诗歌艺术逐步走向鼎盛的发展史,会发现凡是应制诗写作集中出现的时期,基本上也是整个诗坛创作彬彬大盛、诗歌创作技巧有明显进步的时期。初唐应制诗就是这一情形的典型代表。初唐太宗朝、武后朝和中宗朝应制诗因宫廷应制集会的形式和具体创作背景不同而各不相同,主要作品也呈现出不同的具体面貌。  相似文献   

6.
史浩的王府教官身份对其应制诗的创作有重要影响。首先,品学老成、政治可靠是王府教授选拔的两个重要标准,史浩的老成催生了他精粹练达、雍容和平的应制诗风,高宗的亲擢则令其所作多有感戴之语;其次,教授内容上的重德轻艺的特点使得作诗不被提倡,故史浩应制诗的数量较少,且少声色之娱的描写,语言也不涉华丽奇险而略显质朴雅淡;最后,与教授方式上的寓诫于读相一致,史浩的应制诗也能委婉箴讽。在出任建王府直讲期间,其所作应制诗中,抒情言志有所加强,对建王与皇孙皆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贾先奎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2):74-76,91
北宋诗人夏竦的应制诗,数量多,比例高,内容全面,其中像奉和御制读史、奉祀仪典、奉和御制斋醮崇道等应制之作,对于了解当时的时代环境、社会风气、文化政策和统治者的生活等都具有独特意义。从应制诗本身的发展历史看,夏诗富艳、典奥、温雅的多样风格,最终使应制诗的基本风格趋向定型和规范,其律体、杂体、骚体并用的体裁形式,则又显示出一定的开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张英的应制诗不仅具有醇雅、气象华贵的文学特性,还具备与史实互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特殊的政治意义。由于张英和南书房的关系十分紧密,其应制诗对康熙朝前期南书房的职能、变迁及士人心态皆有所反映,对了解南书房文学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冒头”指诗歌发端未切诗旨,有大量琐语铺叙,这一现象在应制诗中表现特别明显。晋宋时四言应制诗发端多颂圣冗语,数韵方及主题;在四言和五言祖饯应制诗中,诗人突出帝王在送行中的地位,隐去自身,以颂圣代替违恋之情,和“冒头”同一机杼,至唐甚至发展为在饯送诗中抒酬恩报恩之念。应制诗具有的意识形态、文化资本、仪式化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冒头”的成因,表现出应制诗的政治功利性和工具性。同时,“冒头”也反映出应制诗人对君权的策略性妥协及其屏营于人格独立和依附间的焦虑和无奈。  相似文献   

10.
长安气质是从长安城“轴心时期”的文化遗存中抽绎出来的主流价值观念、审美取向、格调气韵及“抽象氛围”的融合,唐长安应制诗是探赜这一新质的最佳文化地理文本.应制诗人善于将“坚硬”的文化景观和“柔软”的自然山水对举,表现出城市“天然壮丽”的审美趣味和中和气象;对“女性化”自然景观的关注来自于初盛唐相对淡薄的女性意识和主流社会包容的文化心态.这些都有助于钧陶平和雍容、大气庄重的城市气质.应制诗人在渲染盛大优渥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乐于表现其对圆融心境和艺术人生的追求,从而展示其懿雅清贵的生活格调.应制诗人对十三个节令的不同民俗都有点染,在“损益”的基础上将之诗化.诗意的栖居生活使城市表现出浪漫的独特气质.  相似文献   

11.
唐王朝在隋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刚刚经过隋末的战乱,其中许多人还曾追随李氏父子多年征战,因而生活道路也与梁、陈宫体诗人们完全不同,精神状态发扬蹈厉.这势必产生新的审美风尚和文学品位,在创作应制诗的过程中,把太平盛世和开国气象结合起来,把自身的感受融入到理想的实现之中,并不只是用空虚的词藻来阿谀媚附,言语虽华丽,但并不过分雕琢,而且言归雅正,表现了昂扬向上的积极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2.
唐京兆府泾阳县尉沈全交系大诗人沈俭期之弟,新出墓志对于研究两兄弟的郡望籍贯、家族世系、株连牵累、入狱贬官、文学成就等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谈及《唐诗三百首》中的奉和应制作品,似乎后人还用力不足或有失公允。原因有二:一是学者大多保留了传统的偏见,即因奉和应制诗内容和形式高度模式化的特点而否定其价值;二是脱离了诗选的整体存在情态而以孤立的文本去探讨这类诗歌。对于此类诗歌的探讨,应回归选本,同时需要把诗与诗人、诗与诗选、诗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以此为前提,就能更好地认识奉和应制诗在《唐诗三百首》中的价值和意义,也有利于给予孙洙编选此类诗歌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陶敏、易淑琼关于沈佺期驩州诗的部分注释提出质疑,并结合史书记载、沈佺期诗歌提供的材料和有关历史知识、古今地理、气候环境等方面条件进行辨析,提出新的看法,可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沈佺期之贬谪岭南,是一次痛苦的生命体验,也是一个诗歌艺术的拓展时期。这次贬谪使得沈佺期竭力运用近体诗来表露他在贬谪中的多种情感,特别是成为第一批首次用严格规范的近体诗描写岭南山山水水的诗人,这样的诗作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读一读沈佺期贬谪岭南时期的诗歌,其中的由不白之冤带来的激愤,其中的山山水水的奇险怪异,是会永留记忆中的;而其完美的结构、谐美的韵调以及形象的语言也是难以忘却的。  相似文献   

16.
生活环境以及淳朴真实的个性使冬婴走上了校园诗的创作道路。他以质朴、清新、自然的语言,对校园进行挖掘和巧思,写出了灵动、俊爽的具有飞扬之韵的校园诗歌,受到了广大青少年朋友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在贬谪中大量创作了以贬谪为题材的诗作,以诗纪行,真实展现了诗人的贬谪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与贬谪前的创作相比,诗歌在表现对象、创作手法等各方面呈现出明显变异,表现出创作从局限于宫廷生活转向个人情志抒写的趋势,对迁谪题材诗歌的创作做出了有益开拓。  相似文献   

18.
19.
关于杜审言《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应制》一诗的系年历来分歧较大,徐定祥先生认为作于708年岁夜,王雄夫先生认为此诗应作于708年之后且非杜审言所作,张清华先生认为作于707或708年岁夜,陈钧先生认为此诗最早应作于景龙三年(709)岁夜。经笔者详加考证,认为此诗当作于神龙二年(706)岁夜。  相似文献   

20.
杨万里平生喜爱花,也喜好咏花,直接以花为题的诗歌达300多首。杨万里的咏花诗在题材内容上或描摹花态,或直接抒情,或表达志趣。另外,他在语言、意象、结构、修辞手法上锤炼诗歌,从而增强咏花诗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