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15-2020年我国博士毕业生数据,分析其去向及就业特征。研究发现,博士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就业单位偏好主要为高等学校、医疗卫生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国有企业等;就业地区具有明显属地原则和中心聚集效应;不同院校类型、不同学科门类(类别)的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差异显著。针对博士毕业生去向及就业特征,认为需建立就业动态反馈机制,完善就业创业知识培训与教育,积极引导高层次人才到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应协同国家社会需求,建立多元化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提升博士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5-2020年西部地区学术型博士毕业生数据的视角,分析其去向及就业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学术型博士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待业率较低。就业单位性质以“学术型”市场为主,主要为高等学校和科研设计单位。就业地区具有明显地域聚集效应,即学位授予单位所在地区。就业工作性质7成以上选择教学与(或)科研;不同院校类型、不同学科门类、不同论文研究类型的学术型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和工作性质选择差异显著。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户口所在地区、院校类型、学位类别、学习方式、毕业年份、论文类型、论文选题来源以及按照一级学科授予学位等因素对就业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4.
基于201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分析了中国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去向及就业质量状况。结果显示: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未就业比例很低,但其中超过20%的博士从事临时性的博士后工作、灵活就业和合同就业;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和行业分布呈现多元化特征,在高校或教育行业之外,企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已成为博士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从地区流向看,博士就业具有属地化和向北上广等东部地区集聚的特征;博士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工作与专业相关性较高,但部分学科薪酬回报不如硕士毕业生。在供需结构转变、博士就业多元化背景下,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博士生教育目标和培养机制,加强博士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追踪调查,重视博士生就业及就业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有以下就业特点:1.知识层次高,学科专业强.2.单位需求量大,跨地区择业多.3.人员分布散,管理难度大.4.择业期望值高,家庭制约条件多.针对这些特点,研究生毕业教育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以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十年毕业生就业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该专业十年来毕业生就业的趋势,对该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就业等相关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校教师简历数据,以97134条国内博士学位授权院校数据为样本,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博士研究生就业地域分布的总体特征与差异。研究发现,从博士来源看,各地区博士中本地区籍贯学生占比最高,各地区学生均倾向于在本地区读博;从博士就业去向看,各地区博士毕业生属地就业特征明显,中部和西部地区博士毕业生属地就业比例相对东部地区低,存在一定的人才流失问题;从博士就业区域差异来看,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博士人才流失相对更多;从博士就业地域分布趋势来看,在1996—2020年间,随时间推移,西部地区博士人才流失趋势逐渐增强。在博士就业区域分布失衡的背景下,需要加强对各地区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地域特征与差异的调查分析,重视各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薄弱地区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探索高层次人才良性流动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总结近三年广西中医药专业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并对研究生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及就业单位地域分布进行分析,提出要认清形势,加强对研究生政策引导,帮助中医药研究生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就业,把握政策和区域优势给中医药带来的机遇,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服务水平.高校要根据现代经济建设的需要,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培养质量,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全面知识和实际动手技能的高级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研究生教育在满足少数研究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培养国家重要部门所需要的精英人才外,大多数都要转向适应本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研究及开发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来。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后,应借鉴国外研究生职业教育有益经验,并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特色,从国家宏观需求和研究生培养单位适应高层次就业行业人才的需要出发,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研究生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就业视角——中外研究生教育取向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就业视角探讨各国研究生教育在满足少数研究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培养国家重要部门所需要的精英人才外,大多数都要转向适应本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研究及开发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发展趋势下,我国应借鉴国外研究生职业教育有益经验,并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特色,从国家宏观需求和研究生培养单位适应高层次就业行业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研究生高层次人才需要出发,探索了研究生教育今后的就业取向。  相似文献   

12.
从就业视角探讨各国研究生教育在满足少数研究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培养国家重要部门所需要的精英人才外,大多数都要转向适应本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研究及开发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发展趋势下,我国应借鉴国外研究生职业教育有益经验,并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特色,从国家宏观需求和研究生培养单位适应高层次就业行业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研究生高层次人才需要出发,探索了研究生教育今后的就业取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5/2016学年度至2019/2020学年度全国学术型博士学位授予数据,分析我国基础研究博士毕业生的去向及趋势。结果显示:基础研究博士毕业生就业比例逐年下降,入博士后流动站和待业的比例逐渐升高,到高校工作的比例增长较快,从事教学与(或)科研岗位的比例持续上升。与普通高校相比,“双一流”建设高校基础研究博士毕业生的就业比例较低,入博士后流动站和到企业就业的比例相对较高。理学、农学基础研究博士毕业生就业比例较低,农学基础研究博士毕业生待业比例最高,理学、工学基础研究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比例高于其他学科。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4届代表性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分析了我国博士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就业去向分布、就业单位分布、就业地域分布及就业行业分布情况。分析结果显示:除个别高校外,我国博士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普遍很高,艺术类和师范类高校灵活就业率普遍高于工科类高校;在就业去向上呈现东部研究型大学升学和出国“双高”态势;在就业单位上呈现向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集聚态势;在就业地域上具有明显的“属地就业”和东部就业特征等“溢出”效应;在就业行业选择上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等综合特征。建议未来应重视做大做好中西部地区博士后工作,继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博士生质量保障体系和治理体系,省级政府应继续增加对省域内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研究生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供需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当前形势下研究生的就业现状,从国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用人单位和研究生自身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2015~2018年3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来看,博士毕业生去向仍以直接工作为主,但近年来到境内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比例有所提升。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博士毕业后从事学术类工作的比例约60%,平均15%以上的博士毕业生会进入企业就职,“溢出”效应明显,研发型企业招聘博士毕业生人数突出。  相似文献   

17.
日前,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2001年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就2001年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政策作了明确规定。其主要政策规定包括: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成才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笔者仅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的视角,开展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诸方面进行初探。浙江卫视女主持人亚妮"隐身十年",走进"没眼人"群体的传奇故事无疑对这项社会系统工程的解决提供了具有示范效应的途径,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9.
学位类型结构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和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与比例逐年扩大,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缩减底线受到关注。以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案例,基于10年间42722名研究生就业数据,通过分析学位类型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对应关系发现,由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供大于求,学术硕士弃学就业和学术博士就业非学术化已成趋势,偏离了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认为应该对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进行“抑学增专”式调整,将学术学位硕士生比例降至12%~18%,将专业学位硕士生比例提高至82%~88%;将学术学位博士生比例降到36%~48%,将专业学位博士生比例提高到52%~64%。为切实实现“招生—培养—就业”相统一,应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实施硕博贯通培养,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的衔接。  相似文献   

20.
对近五年我校土木类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系统分析,根据一系列的数据,得出毕业生近五年就业去向总体趋势,从而以就业为导向,从适应社会需要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和方向,结合学科和专业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尤其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资的培训,根据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专业化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