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葳葳 《海外英语》2023,(23):200-202
近年来,网络小说已然成为国内文化领域中出海最大的IP来源。《庆余年》的英译本及其改编的影视剧深受海外市场关注以及国外受众推崇,其成功译介是古典气韵结合现代意识的文本、以受众为中心的翻译策略、多元化大众化的传播渠道这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言而喻,《庆余年》的海外传播效果能够为中国网络文学进一步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反思意义,从而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新名片。  相似文献   

2.
陈烁  陆颖 《海外英语》2024,(7):197-200
中国原创网络小说自孕育诞生之日便与世界流行文艺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中国原创网络小说已有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海外译本。文章以中国原创网络小说为研究对象,聚焦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原创网络小说在海外的传播现状。文章将结合新时代的历史条件,分析中国原创网络小说的海外传播现状以及传播发展的方向,探讨如何助力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及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3.
张超  孙霞 《现代英语》2023,(17):111-113
《本草纲目》集本草学之大成,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2003年出版的《本草纲目》罗希文英译本备受好评。文章拟从哲学阐释学角度出发,分析译者文化身份及其所处的历史语境对翻译策略和原则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翻译中医典籍时要重视译者文化身份构建、译本要服务于目标读者,以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4.
选取《关雎》的三个英译本,其译者阿瑟·韦利、杨宪益夫妇和许渊冲是三位文化身份各不相同的译者。通过对三个英译本进行分析,发现作为久居英国的犹太译者,韦利忠实于原诗的字面意义,偶有改动,以照顾西方读者的阅读感受;作为中西文化杂糅者,杨宪益夫妇用直白易懂的语言详尽阐释原文的思想和内涵;作为典型的民族文化认同者和爱国者,许渊冲更注重原诗风格和内涵在译文中的再现。  相似文献   

5.
探究科幻小说汉译英翻译方法与技巧,寻找合适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符合外国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逻辑文法,帮助国外读者理解并接受中国式科幻理念,是中国科幻文学翻译的重中之重。通过分析《北京折叠》英译本,发现在翻译中国科幻文学时,应适度归化,并重视异化,以在保留中国文化内涵的前提下使译文便于国外读者阅读和理解,以便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促进中国科幻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6.
在后殖民语境下文化身份依赖于他者的动态建构.林语堂从自身的文化间性身份出发,在《吾国与吾民》中建构了与西方相异的中国文化身份,修改了西方“中国形象”话语的负面成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西方人的期待视野,获得了西方读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戴维撰文《民族图腾与国家标志:龙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就中国龙在西方文化中建构的文化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就中国龙文化的国际传播实践来看,中国龙形象多由西方主导构建,中方往往以“沉默的对话者”的身份出现。自我发出的声音很小。与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类似,中国龙形象在国际传播中呈现出严重的“他塑”现象,长期处于“被塑造”的地位,甚至沦为西方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区别于传统文学的运行机制和文本群体。《斗破苍穹》是近年来较为典型的网络玄幻小说文本,从其文本结构、文体特征入手,考察《斗破苍穹》作为网络玄幻小说,如何以文学的方式阐释网络的"异面存在",进而得出关于网络玄幻小说文本的文体意义。为研究和把握网络文学的动向,探讨其发展规律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典籍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其翻译工作以及海外传播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中医药典籍《难经》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其成书、通行本以及英译本情况,再从全球图书馆馆藏情况、两大书评网站(Amazon和Goodreads)中的书籍销售情况、海外读者反馈(普通读者评论以及专业读者的书评和引用情况)三个方面对其英译本的海外传播和接受情况进行考察,以期对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林语堂的翻译提出了不少质疑,但对林氏翻译的诟病并未影响其译作在国外的再版发行。以《幽梦影》英译本为例,研究将从译本的时空转换、译本地位的凸显和译本成形的外因三个方面探讨林氏译文深受西方读者青睐和成功传播中国智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陈懿 《英语广场》2023,(18):11-14
作者从此次译介活动选题出发,总体介绍了网络小说《雷霆反击》译介活动的基本情况,并从译介策略、译文受众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分析了本次译介活动的效果和影响,指出网络小说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时代特征和民族气质,网络小说译介的进一步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中外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以“武侠世界”英译网站上《一念永恒》英译本的读者评论为研究对象,采用情感分析与文本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量化与质化分析,从宏观整体与微观特征两方面真实考察该译本在北美的实际传播效果。研究发现,海外读者整体上对《一念永恒》英译本呈正向情感态度,接受效果较好。微观特征情感分析方面,读者对译者、人物纬度的情感评分较高,情节以及叙事次之。海外读者对该译本的接受和喜爱的原因是,读者被小说中的建构的虚拟世界(人物、情节、叙事)以及异质文化所吸引,同时读者在武侠世界网站这一虚拟平台上留言评论自己的感受,与译者直接互动并参与翻译,较强的参与感优化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这些评论重新阐释与传播了该译本,使译本在英语世界产生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在《道德经》的三个最早英译本中,湛约翰、巴富尔和理雅各通过语法注释、语义注释、引言注释和篇末按语等注释方式辅助翻译。这些注释一方面帮助读者疏通文意,给予读者适当的文化解读,以使《道德经》英译本更好地融入目的语文化,从而为《道德经》在西方的传播和西方的汉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三位身份相殊的翻译家不同的翻译目的;同时,这些注释方式在现代汉学西渐与翻译实践中也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土文学出现于上个世纪20年代,主要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而《蛙》作为中国当代作家莫言的重要作品,秉承了其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2014年由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翻译出版的《蛙》在面向英语国家读者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本文通过对莫言《蛙》葛浩文英译本的研究,研究译者文化身份对译本的影响及译者在原文与译文之间身份的转换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陕西地方文化海外媒体传播不力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需增强媒体传播实力,媒体和高校需形成合力,担当国家形象对外建构的重任,引导地方民众清醒文化身份、树立正确文化立场、提升陕西地方文化价值观海外辐射力、防止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国地方文化的蚕食,追求多元文化合流与互惠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6.
唐洁 《考试周刊》2015,(28):19-20
文章以《鹿鼎记》英译本为例,从翻译策略、西方读者的阅读经验和读者反映等方面阐述译本是否忠实地传达出武侠小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进一步探讨西方读者对武侠小说英译本的接受情况,以及他们对武侠小说的期待等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武侠小说译介被推广给西方读者,相信对于金庸《鹿鼎记》译本的研究能给翻译工作者今后的武侠小说翻译实践以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黎锦扬是享誉西方文坛的华人作家先驱,比莫言、哈金、余华更早扬名西方世界。小说《花鼓歌》的出版,让西方人开始抛弃偏见,重新审视唐人街和中国人,是中国人在海外形象扭转的开端。该论文运用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来分析华裔男性在"第三空间"下混杂身份的建构历程,揭示出早期华裔移民积极寻求身份建构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8.
《流浪地球》是一部讲述人类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的科幻小说。该小说英译本在国外的成功发行得益于恰当的译文版本。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流浪地球》英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以期助力中国科幻小说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师专学报》2017,(3):88-91
译者的文化身份影响其文化态度,决定其翻译策略的取向。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的译者文化身份兼具民族性和杂糅性,在英译《湘西散记》时,民族性的译者文化身份促使他们大量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传播中国特色本土文化;杂糅性的译者文化身份使得他们以更开放的视角对待翻译,灵活采用归化翻译策略,让部分译文更贴近西方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0.
自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荣膺雨果奖以来,中国原创科幻作品的海外传播持续受到关注,具有打破长期以来由西方主导的主流科幻体系,反哺世界科幻之势。而“中国意象”作为中式科幻的一大异质因素,极易影响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判断。本文以《三体》为例,从语义、文化和读者反应层面探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科幻小说中的“中国意象”的译介方向,以期助力中国科幻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