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几年来,二三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成为各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要着力布局的新的就业市场。目前制约毕业生到二三线城市就业的最大瓶颈是其掌握的二三线城市就业信息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曲阜师范大学国内首家创建了二三线就业目标城市信息系统。收集、整理、提炼、宣传二三线城市的就业信息,为毕业生到二三线城市就业提供一站式指导和服务,解决了毕业生为什么去、到哪去、怎么去等一系列问题,帮助毕业生在全国范围内平衡就业。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就业是高校教育培养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它是学校声誉、生存、发展和办学的生命线,并已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和高校及相关部门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傅时波 《高教论坛》2020,(10):77-81
高校毕业生是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人力资源,而近年来,非中心城市高校毕业生流失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浙江省2016-2018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温州市生源人才流失现象。通过问卷调查、毕业生座谈会等方法,分析了其原因,主要为城市吸引力不强、高等教育规模问题、人才政策宣传不到位。高学历人才存量与引才能力往往形成正向良性循环,因此,加强人才政策动态调整主动吸引高校毕业生非常重要。最后,针对温州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实施温籍人才回归计划、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动态优化人才政策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向三所中等规模普通全日制高校的3000份调查问卷和20余个典型案例的深度访谈调查分析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价值观和择业期望.  相似文献   

5.
2006年4月至6月,安徽教育学院以信函问卷和回访座谈的方式对2003—2005届部分普高毕业生及其就业的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印象较好,毕业生对我院的教育教学是肯定的、对教师的评价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学院普高办学水平,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造就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加强就业指导,促进学生促进尽快成才;积极开展毕业生跟踪调研,使办学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吉林省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的现状,并剖析其产生原因。从提高留省就业比率、改善留省就业环境、满足毕业生留省就业意愿等角度出发,提出促进吉林省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的建议,以期推动吉林省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宋宗智 《莆田学院学报》2006,13(4):22-25,47
从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入手,通过剖析莆田学院2005届毕业生的就业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认为应该正视就业危机,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开拓思路,鼓励支持多种形式就业;树立创业意识,勇于开拓创新;改进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转变工作思路,为学生提供人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包括大学生就业市场和大学生的专业结构以及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四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决定毕业生能否实现顺利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关键,而科学地评价与预测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水平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是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结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构建了系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北省高校2012届5,979名毕业生为例,进行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的定量评价,展开了2013年至2018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得到了初步结论,并提出了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吉林省高校毕业生达到17.2万人,就业人数增至历史新高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本文分析了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以及近几年来吉林省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提出促进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石河子大学为例,在描述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少数民族毕业生高质量的充分就业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受新冠肺炎疫情及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剧。文章以西部5所非民族高校为例,对2020届离校未就业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状态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就业动态掌握困难、未就业原因复杂多样、就业促进帮扶不够系统、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合肥职业技术学院1706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文科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理科毕业生,专业满意度低的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专业满意度高的毕业生,农村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城镇毕业生,没有实习或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已有实习或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高校应正视性别差异,做好就业指导差异化;因材施教,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坚持以生为本,提升就业实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帮助毕业生增加就业实践经验,合理调整就业期望,贯彻三全育人。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文试通过从区域合作的视角出发,分析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结合区域合作的特点,提出通过创办特色专业教育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方法,探讨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从国际视角看,青年人就业是各个国家都在关心的、民生的大事,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包括很多发达国家在内,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采取各种措施,致力于年轻人就业问题的顺利解决。一个有效的就业要满足几个条件:第一,这个地方要有就业的需求,要有一定数量的岗位的提供;第二,有比较好的有关就业的政策、办法与环境;第三,要有较顺畅的就业信息的流通;第四,要有比较丰富的实习岗位和兼职岗位的提供。第五,要有比较完备的就业培训体系。第六,求职者的求职心态是成熟的、理性的。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年轻人在这个地方顺利就业,使他能够在就业的初始阶段,比较顺利地度过职业生涯的早期。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和体系得以不断健全完善,对确保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合理配置大学生人才资源,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本研究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总结回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实施情况,分析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崔聪颖  石娟娟  王敏  罗军 《文教资料》2009,(15):163-164
本文首先进行了高校就业难相关性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政府对就业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畅通就业渠道;企业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为就业做好预演;高校应针对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将教学与提高就业力联系起来,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反映,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滞后的应付代价.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本质原因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市场机制还未真正形成并发挥有效作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需求机制、供给机制和匹配机制三个关键环节错位的现象还很普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根本进路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和导向,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继续完善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责,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切实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全面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形成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揽子"措施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广东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从经济学视角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因为金融危机冲击造成就业岗位的减少,而且是因为高校毕业生供给数量的激增以及高等教育和人力资源市场的脱节,提出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更加突出,弱势群体的就业更加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面对日益增长的毕业生人数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无论是毕业生自己还是高等学校、企业、政府等都应该积极寻求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使高校毕业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