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在我国教育史上,历代的当政者以及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荀子就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也曾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强调“:不学礼,无以立。…  相似文献   

2.
刘文 《湖南教育》2006,(4):26-27
现代社会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人手的。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在我国教育史上,历代的当政者以及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苟子就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也曾说:“道之以德.  相似文献   

3.
郑余霞 《教师》2011,(25):16-17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周无礼则不宁。”因此,学校教育尤其要重视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4.
应重视中职学生的礼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富有悠久的礼仪传统,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一个不注重礼仪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他非常重视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衣冠整齐,走有走的样子,坐有坐的姿势,为人处世要彬彬有礼,温文尔雅。荀子也曾提出: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前人对礼仪的重要性从个人、…  相似文献   

5.
<正>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从社会的角度看,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礼仪文明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广泛深远的影响,《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而对一个人而言,礼仪则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北齐书·皇甫和传》:"及长,深沉有雅量,尤明礼仪。"荀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社会化是一个人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幼儿的  相似文献   

6.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直观反映。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在当前,开展礼仪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对落实养成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人常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技巧,学习礼仪就是从道德修养、健全人格上得到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后转化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及外在表现形式,从而使自然美、心灵美、仪表美相结合,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质。因此,学校要使在校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知道学校基本的生活过程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应有的仪表仪态及行为规范要求,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规范自己的行为与言语,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  相似文献   

8.
古人常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技巧,学习礼仪就是从道德修养、健全人格上得到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后转化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及外在表现形式,从而使自然美、心灵美、仪表美相结合,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质。因此,学校要使在校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知道学校基本的生活过程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应有的仪表仪态及行为规范要求,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规范自己的行为与言语,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  相似文献   

9.
孔老夫子提出“克己复礼”,“礼义”作为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两千多年,中国因此而成为“文明礼仪之邦”,讲文明、重礼仪、和善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荀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即人以礼为重,无礼无立,人若无立,如何去走向社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故此,人一定要知礼,懂礼,守礼。自 2016 年起,张鹏飞校长提倡以“礼仪特色创建为核心”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提出创建要求和目标,几年来,我校结合高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围绕“明礼、守礼、行礼”,在注重常规礼仪特色创建的同时,积极开展文明礼仪系列教育和主题活动,大型成年礼活动是高中生主题活动的“必修课”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荀子说:国无礼而不宁,事无礼而不成,人无礼而不生。礼仪犹如一张名片,它不仅可以展现一个人的风度与魅力,还体现一个人的内在学识和修养;礼仪犹如一张名片,它折射出一个城市文明的程度;礼仪犹  相似文献   

11.
叶杏妹 《师道》2013,(1):31-32
荀子说:“国无礼而不宁.事无礼而不成,人无礼而不生。”孔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礼仪教育要取得实效、长效,教育者心中得有一杆秤——掌握礼仪教育的核心价值:尊敬遵守、利己利他、自律他律。这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有的放矢地导行。  相似文献   

12.
呼唤文明     
在校园里,曾见过这样一条非常醒目的标语:“事无礼而不成,人无礼而不生,国无礼而不宁。”每每看到这条标语,我都要在心里默诵几遍,并由衷地自问:“我做到了以礼而行事,以礼而做人了吗?”是啊,这是一条多么好的励志标语啊!它时刻在告诫我们:文  相似文献   

13.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 “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 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 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 礼也,非妇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  相似文献   

14.
正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一种礼貌、一种素养、一种人格的教育,还肩负着选择、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今后乃至终身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现在的学生既是未来的接班人,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15.
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从而重视执政者的表率作用,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是儒家学者的优良传统之一.这个传统的奠基者是孔子,并为先秦以来儒家学派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所继承和发展.孔子继承和发展了西周以来“敬德保民”思想,十分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他鲜明地提出“为政以德”(《论语·为政》),“为国以礼”(《论语·先进》)的观点,主张治国执政要依靠德教礼义.之后,孟子强调“善教”的作用.荀子强调“隆礼”.乃至认定“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荀子·大略》),都是这一传统的发展.对于这个传统,我以为应着重从如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6,(3)
1.礼貌论述指要a.礼貌反映着一个人的教养和文明程度b.礼貌是赢得别人尊重、善待的自我出发点c.礼貌可以协调人际关系,温馨社会空气d.礼貌的培养须耳濡目染,逐渐训练e.礼貌应当真诚而不能虚情假意名言摘录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就十分崇尚“礼”,也极为重视礼仪教育,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节、礼仪、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对文明礼仪的要求越来越高,礼仪是走向成功必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8.
金丹萍 《教学随笔》2013,(16):138-139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国学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利用国学经典进行礼仪教育,让学生在诵读国学中明礼仪;在国学故事中习礼仪;在国学表演中知礼仪,促使学生将礼仪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礼仪道德观和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孔子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苟子》上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孔子教给弟子的“六经”中,礼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古人说话、写信也讲究礼节,注重遣词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有些表示称呼的词语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被称作“礼仪之邦”、“文明的摇篮”……由此可见,古人尤其注重学“礼”和行“礼”,并把这一传统延续了下来。文明礼仪,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就个人而言,谦让有礼,落落大方,表明这个人是文明的,有教养的。反之,蛮横无礼,粗野鄙俗,只能说明一个人的愚昧落后,缺少教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