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伤仲永》是现行初中《语文》第二册教材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王安石以《伤仲永》为题,意在通过对方仲永的惋惜,说明天赋条件不足恃,而教育和学习在人的成才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王安石的这种教育思想就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放射着迷人的光彩。方仲永虽天赋卓异,聪颖过人,但因失去学习的机会,没有受到后天的培养和教育,最后成为普通人。那么,资质平常的普通人,如果不受教育和努力学习,那就更不堪设想。王安石就是为了说明这样的一个道理,才引用了方仲永这样一个例子。作者采取先叙后议、寓理于事的谋篇技艺;叙事时,作者用前…  相似文献   

2.
刘华 《职大学报》2006,(3):54-58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比较有影响的人物,也是一个一直有争议的人物,他既是清廷重臣,又是一个理学家,同时又是洋务派代表,在他死后以及现实社会有些人将他说成是一个成功大士,而津津乐道地大力推崇曾国藩,甚至有人对他的为官之道、做人之道、人生变术、甚至诡计多端等都大为吹捧,但是他的理学对近代中国社会到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理学家?是否值得推崇?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眼睛     
王铭 《阅读》2015,(Z3):17-18
在美国,有一个男孩,他与父亲相依为命,父子感情特别深。男孩喜欢橄榄球,虽然在球场上常常是板凳队员,但他的父亲仍然场场不落地前来观看,每次比赛都在看台上为儿子鼓劲。整个中学时期,男孩没有误过一场训练或者比赛,但他仍然是一个板凳队员,而他的父亲也一直在鼓励着他。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例子:37岁的深圳著名歌手从飞10多年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当他身患癌症时,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从飞乐于助人,服务于他人的爱心之举感动了无数的人。但是,在从飞自己身患重病住院,经费十分困难时,他资助过的那么多学生,竟然没有一个人去看他,更不用说去帮助他,在受资助的人中,就有好几个已经大学毕业,有几个就在深圳。此事经新闻披露后,有一个受资助者竟然怨气十足地说,媒体的举动让他没有面子。…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界和台湾政界,李敖就像<西游记>里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倚仗丰厚学养和铁齿铜牙,搅起万丈波澜,引来褒贬不一的热潮.作为一个另类的文人,他是一个无法忽略的存在:他颇有魏晋名士的狂狷,又有骂遍台岛的勇敢,更有为人所不齿的狡黠和对名利的热衷.但他却以一个特立独行的姿态,在红尘俗世游刃有余,继续着他李敖式的嬉笑怒骂.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胡适有幸得以留美,在那里他感受到了一个完全与祖国不同的制度、文化及风土人情的国家,从他的视角出发,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民主物质的社会以及对他影响最深,最有感触的一些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7.
背景资料:彭泰戈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孩子,他的语言和行为有不少问题,有时不像一个五岁的孩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彭泰戈父母的工作不需要坐班,他经常呆在家里和父母一起玩,所以,他不喜欢上幼儿园;其次,他不太会交往,是个“独行侠”,没有好朋友,平时总喜欢一个人玩,分享玩  相似文献   

8.
欧内斯特·海明威在美国文坛上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不仅是一个经历了特殊战争时期的普通人,也是一个接触了文学,善于进行创作的额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很善于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来表达写作的意图,他的语言虽然简洁,但是却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对他的一生的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他的代表作品《丧钟为谁而鸣》中人物的语言风格进行解读,以了解海明威创作过程中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9.
水晶贾科莫     
罗大里 《阅读》2007,(6):10-11
从前,在很远的一个城市里,降生了一个透明的孩子。透过他的四肢,人们能看见空气和水是如何穿过他的身体的。他的肉和骨头好像是玻璃做的,要是跌一跤,顶多额头上留下一个透明的圆包包。人们看得见他的心脏跳动,看得见他的思想像他们鱼缸里的彩色鱼一样在跳跃。有一次,由于犯了个错儿,孩子撒了个  相似文献   

10.
苏雯雯 《阅读》2010,(7):58-59
英语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要每天坚持,每天都会有收获的!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10多岁的小男孩赤脚伫立在百老汇的一家鞋店前,祈祷着上帝能赠予他一双鞋。他的愿望能实现吗?  相似文献   

11.
Sheila  Margaret  Ward  小雨 《阅读》2007,(10):F0004-F0004
我有一个机器人,我的家里有个机器人。他有手有脚,有鼻有眼有嘴巴。他能洗会刷爱打扫。我觉得他有血有肉不是玩具。  相似文献   

12.
周敏 《阅读》2009,(3):12-13
据说,古时候有一个国王,他决定把统治权转给一个叫奥鲁拉的人。但是奥鲁拉很年轻,他能不能挑起这副重担呢?国王有点担心,他决定试试奥鲁拉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胖老师外传     
毛欣雨 《阅读》2009,(9):29-30
张老师有一个外号:张胖胖。说到他,我们又喜欢又害怕因为张老师在课外任你没大没小,但在学习上,他那根高压线是碰不得的。  相似文献   

14.
在长篇小说《西游记》中,作者塑造了一个软弱、胆怯、遇到各种凶险之事都是滚鞍下马,吓得战战兢兢,像个"脓包"样的唐僧形象,和历史中那个有执著的追求,有大胆的冒险精神,有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有豪气干云、气吞万里的高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描写他是一个凡人,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俗人所拥有的一切本能,一切俗念,一切举止他都具有,从而显示出他出家修行的必要性和改造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15.
名著点击     
《阅读》2007,(4)
精彩点播一个满天星斗的夜里,他看守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有一点儿风,就沙拉沙拉地响。稻草人看着,心里很高兴。他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指出:如果一个铅球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没有目标,那么,他的成绩一定不会很好。如果他心中有一个奋斗目标,铅球就会朝着那个目标飞行,而且投掷的距离就会更远。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它具体地说明了学习目标的重要性。每日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就是使每个学生每天有一个追求的学习目标,不懈地去努力。  相似文献   

17.
希斯克厉夫是《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许多人都把他看成一个魔鬼,十恶不赦,而使他变成魔鬼的根本原因是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笔者认为,希斯克厉夫虽是一个变态的魔鬼,但他的性格形成有其阶级压迫和金钱门第影响的原因,仍然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而凯瑟琳只是点燃他仇恨之火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18.
方素珍 《阅读》2012,(12):12-14
从前,有一只大猩猩,他常常想:“我没有朋友,我好孤单。”有一天,他在树上贴了一片叶子,上面写着“我有友情要出租,一小时5块钱”。然后他坐在树下等呀,等呀……这时候,有一个随着做研究的父母来到森林的小女孩儿,名叫苗苗,正好骑着脚踏车经过。  相似文献   

19.
叶明 《阅读》2014,(23):11-12
<正>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惟一能延续求学的方法。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毕淑敏 《阅读》2011,(5):13-14
有一位非常有名的魔术师,当记者问起他成功的秘诀时,他带着记者,来到他平日演出的规模宏大的剧场门口。记者以为他会走进富丽堂皇的大门。没想到他领着记者来到了马路对面的一个下水道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