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韩两国相邻,在很早以前儒家思想就从中国传到了韩国.儒家思想在韩国被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今天的儒家理论不但体现了韩民族的精神,更成为韩国教育的主体,是韩国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的灵魂.本文从儒家思想在韩国的现实应用情况来论述儒家思想在韩国教育中的地位和对韩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儒家家庭伦理对韩国家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思想在一千多年前就传入了韩国。据史书上记载,公元初便有一些韩国人背诵《诗经》、《书经》和《春秋》等儒家著作。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则是在三国时期。在高句丽,曾经建立过“太学”和“局堂”,分别招收贵族子弟和平民的子弟,向他们传授“五经”、“三史”等儒家经典以及射箭等技能。而在百济,从其建国初期就接受了儒学,到了四世纪  相似文献   

3.
韩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要道德理念的国家,历来重视道德教育.渗透着儒家思想的韩国学校道德教育,为韩国培养了大批精忠报国的人才.本文阐述了韩国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儒学思想及其所起的作用,对我国伦理道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于儒家思想文化在韩国的发展延续,并与我国儒家文化的现状进行比较,从而发现韩国的儒家思想对我国的高校教育的启发。并通过分析孔子的儒家文化在韩国被广泛应用并根深蒂固的原因及现状,发掘对中国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借鉴好的教育经验,使大家更好的接受德育教育成长成才,同时增强我们保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5.
西方人士评价韩国经济起飞的经验是:廉价劳动力+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而韩国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与其重视素质教育有很大关系。韩国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国格教育、职业学校中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职业教育把专业技术与人生教育、理想教育并重。  相似文献   

6.
韩国社会对儒学的尊崇和利用令世人瞩目。儒家思想影响着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更有相关人士提出,儒学精神成就了韩国的经济腾飞,是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亮丽因子。本文试图从韩国公民教育中,探求儒学精神的渗透脉络,以期找到儒学精神与现代社会的可能结合点,从而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乃至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因素。  相似文献   

7.
沙良波 《高等理科教育》2004,20(Z1):280-283
本文通过对儒家教育思想在韩国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性的介绍,挖掘出儒家思想对韩国企业文化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韩国企业文化和中韩合资企业的管理模式,以提高企业管理者跨文化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韩国现行小学《道德》教科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作为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要道德理念的国家,历来重视道德教育。自当代韩国建国以来,为传承儒家思想,国家正式把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道德》课也始终保持着它的主要课程地位。《正确生活》作为韩国现行小学《道德》课教材不仅体现了第七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还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文化特点。本文就《正确生活》教科书进行简单的评析,希望能给我国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秦汉时期教育具有重大转化和构造的特征:思想层面以儒学为主干对道、法等学派思想吸纳和改造,制度层面则有力地推进了中央和地方的学校教育,从而大大扩展了儒家思想的社会基础,同时完成了由进取到守成、由法制到德治的文教政策的历史性转化和儒家学派的经典文本再造,为以后的中国教育奠定了模式化的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10.
《课程.教材.教法》2017,(6):106-111
传统儒学课程指的是在我国古代社会被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素材并得以课程化的部分儒家经典,以及体现和阐发儒家思想的其他供儿童青少年研读的学习读物。儒家思想是传统儒学课程的源头,有些儒家经典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进入学校从而成为制度化的学习材料。传统儒学课程在维系古代中国的人文教化和维护德治取向的社会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韩国学校教育中的“仁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教育审议会以该国教育如何促进经济发展为宗旨,于80年代提出了十大教改措施,90年代初,又提出以“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化教育”的双重眼光进行具体实施和落实。在教育改革方案中。十分重视“国民道德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推行儒家哲学,宣扬宗教精神,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可以说儒家学说作为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对韩国教育产生极为深刻的人文影响。但是,儒家思想中由“唯有读书高”观念而产生的“考试竞争”、“学历病”等弊端也给韩国教育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随着产业化、核家族化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的伦理观衰退,青少年不…  相似文献   

12.
儒家通识教育思想的传统流变与现代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它蕴含着丰富的通识教育思想.儒家教育传统以"君子不器"为培养目标,围绕这个目标,重视人文经典和伦理道德教育,强调"知类通达".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只有植根于中国教育传统,对西方经验进行创造性转换,才能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南朝时期先后出现两部文学理论著作:钟嵘《诗品》及刘勰《文心雕龙》。虽然这时儒家思想相对来说有些薄弱,但这两部名著还是很明显受到经学的影响。故就钟嵘及《诗品》内容研究来分析钟嵘的宗经观。重点在于研究《周易》对钟嵘及《诗品》的影响和其他儒家经典的观点在《诗品》中的体现,钟嵘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及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朝鲜和韩国同样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社会上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两个国家的政府也都同样重视教师教育。但因其处在不同的国家制度和发展水平下,朝韩的教师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朝鲜和韩国的教师教育制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在职培训制度视角出发,比较朝、韩教师培养模式的区别,对我国的教师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构成部分,历千年而不衰,在不同时期都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教化功能。本文从实践层面探索用儒家思想教育学生的策略和方法: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将儒家思想与语文教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何慧芳 《教育与考试》2011,(2):43-46,80
韩国的科举制度萌芽于新罗时期,确立于高丽958年,在朝鲜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于1894年甲午更张时期被废除,在韩国共存在了936年。科举制度成为韩国封建制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韩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它丰富了韩国的政治文化,推动了儒学在韩国的传播,并促进了韩国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韩国经济起飞时期和80年代以来社会转型时期公民教育的论述,揭示了韩国公民教育的特质和现阶段的特点,并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文明形态等方面对韩国公民教育的演进历程以及今后发展走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8.
韩国的科举制度萌芽于新罗时期,确立于高丽958年,在朝鲜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于1894年甲午更张时期被废除,在韩国共存在了936年。科举制度成为韩国封建制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韩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它丰富了韩国的政治文化,推动了儒学在韩国的发展,并促进了韩国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师萌 《辽宁教育》2013,(2):89-92
我国蒙学教育由来已久,自汉以来至今,儒家思想在绝大部分历史时期都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受其影响的蒙学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宋代以前,我国虽有蒙养教育,但也只是隐含在一般意义的小学教育之中而未得到真正的重视。直到宋代,作为儒学流派之一的理学兴起,才将蒙养教育放到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宋明理学”时期的儒家蒙学教育思想入手,分析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蒙学观点,探讨其蒙学思想及方法,试图对我国当今的学前教育给予启示,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儒家博雅教育:理念、特征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蕴含着丰富的博雅教育思想。儒家博雅教育主张主体觉醒的教育理念,具有导向性、价值性、实践性等特征,其内涵包括以"君子不器"为培养目标,重视人文经典,强调"知类通达",突现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