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字句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句式,其基本语义可分为领属和存在两种。表领属的"有"字句语义明确,是在很多语言中都存在的句式。文章以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为对象,采用语料分析法,对领属"有"字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对领属"有"字句的使用仍然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同时,文章也谈及了本研究对汉语教学和语言习得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上古汉语"S之所以VP"结构中"之"的性质,学术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之"是结构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一种认为"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在比较这一结构中"所"、"所以"、"所以VP"的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各种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认同将"之"看做定语标记的主流意见。  相似文献   

3.
从"犀利哥""芙蓉姐(姐)"闪电般蹿红网络以后,"哥""姐"的风潮席卷了整个网络及各类媒体。出现了诸如"励志哥""相亲哥""萝卜哥""瞌睡哥""煎饼哥""拾荒哥""大衣哥""hold住姐""失控姐""蛋糕姐""著姐""青泥姐""炫校姐"等一系列"X哥(姐)"结构的词语。在"X哥(姐)"词族中,"哥(姐)"的理性意义已经虚化,语法意义增强,成为一个构词语素,构词能力扩大,推出一系列"X哥(姐)"词汇,且其所处位置相对固定。本文将从"哥(姐)"词义、语法特征、"X"的性质特征以及"X哥(姐)"产生并迅速流行的原因三个方面对网络流行语"X哥(姐)"这一词族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举出大量语言实例基础上,考察了"没A没B"和"无A无B"两种语型,分别在结构、语义、声调三个方面进行了辨析,以便在汉语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外国学生理解和运用。两种语型都可以做谓语、定语、状语,皆可转换成"没AB""无AB"的形式,且都具开放性和能产性。"没A没B"偏向口语化,多含贬义色彩,"无A无B"偏向书面语,可表示贬义也可以含褒义色彩。"没A没B"表示斥责或抱怨时,最后一个字常为三声(上声),调值为214的较多。包含褒义或中性义时,"无A无B"中最后一个字,常为四声(去声),调值为51的较多。AB的声调大多都遵循"阴阳上去"的顺序。  相似文献   

5.
"被""把"同现句是汉语中值得关注的一种句式,这一句式在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中大量存在。从句法结构层次、语义以及语用功能这三个方面入手,可对文本中的这一重要句法现象进行详尽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面对全球性的现代化大潮,牟宗三致力于为儒学"开出"以科学和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新外王"。他认为,就特征来讲,西方哲学是"理性的架构表现",而中国哲学是"理性的运用表现"。为了实现现代化,必须在形上层面由"理性的运用表现"通过"曲通""转出""理性的架构表现",而此"曲通"即是"良知的自我坎陷"。进而,为了在现实层面促进科学与民主,牟宗三提出了"三统并建说",主张通过"肯定""道统"以稳住儒学之传统慧命,"开出""学统"以建立科学知识,"继续""政统"以确立民主政治。在这"三统"当中,面对现时代之需要应以"学统"和"政统"为主,但"学统"和"政统"的根本还在于"道统"之"肯定"。  相似文献   

7.
郭择汗 《教师》2011,(8):119-119
一、留学生混用"的""地""得"的情况 1".的"和"地"的相互误用 (1)因此便自然的认为,第三喷注是由新粒子辐射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胡志军 《考试周刊》2012,(26):34-35
"特点"、"特色"和"特征"都可以指"特殊的不同于一般的性质",是一组同义词,但是"同义"并不是"等义"。本文旨在从语义、句法搭配、语用三方面对三者进行辨析,找出三者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个以"形、义互证"为基础的、相对严密的现代汉语定语语义类别系统,有助于我们从语义层面上对现代汉语多项定语"的"字隐现规律同多项定语语序问题进行统一的观察、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10.
卓静 《考试周刊》2012,(1):30-32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英汉语都有复数名词作定语的现象,其中英语复数名词定语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汉语在强调复数概念与中心词正确搭配等方面的原因与英语有相似之处。英语复数名词定语的语义特征表现在限制中心语和描述所属关系。汉语复数名词定语的语义特征表现在限制、描述中心语的特征、性质和范围。与英语不同的是,汉语复数名词定语还可以通过夸大的方法来修饰中心语名词,也可通过添加复数名词定语使得中心语在人们概念中的范围最大化,本文称后者为"泛范围修饰功能"。  相似文献   

11.
钟海英 《双语学习》2007,(9M):155-156,158
本文以语用为视角,探讨了英语定语从句翻译的语用策略和方法。通过分析论证《名利场》及其中译本的诸多实例,文章认为,英语定语从句翻译是一种动态翻译,翻译时在理清其信息性质和结构-语义关系的基础上,要打破英语定语从句"定语"的框框,译出定语从句的语用特征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周日安 《天中学刊》2007,22(4):94-96
两类定语的三组句法语义特征与修饰语N1的意义运动关系密切:领属定语的"属"在组合中得到完整的保留,不存在义素脱落现象;属性定语的"属"在组合中被删除或弱化,整个组合凸显N2的"属"。名词定语"属"的保留或删除,还决定着名词在组合中的配价能力。  相似文献   

13.
徐小萍 《考试周刊》2011,(16):130-131
英语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发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知识表达、思考和做事的习惯,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效果。本文从英语课堂活动、英语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的英语学习开展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讨,以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力求达到"活""新""实"等三个要求。  相似文献   

14.
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中的定语对中心词起修饰限制作用,或说明事物的性质(正确意见、干净帽子),或说明事物的状态(黄灿灿的水稻、红红的脸),或说明事物的质料(红木椅子、真皮沙发),或说明事物的领属(单位的房子、爸爸的书),或说明事物的数量(三辆客车、五艘轮船),等等,作用多多。而定语的构成情况也是复杂多样的,各类实词和短语几乎都可以作定语。要把事物表达得更准确、具体,中心词前面的定语往往不止一个。如果中心词前面有多层定语,它们的排序不是随意而为的,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现在,我们就从较简单的语言现象中逐步发现其中的规律。先看…  相似文献   

15.
说“死死”     
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分析了“死死”,发现它一般在句中充当定语、状语、补语,若与“生生”结合使用,可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语义丰富;一般运用在文艺语体和新闻语体中,使表达简洁、语义凸显。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的感情表达"声""形""神"是组织教学的一个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声""形""神"的效能,使其起到潜移默化和引导指令的作用。一、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声""声"指的是教师的语言声调,甚至包括非语言的哨声、掌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小学生中的"宅男""宅女"现象,探究"宅"对小学生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缓解小学生中"宅男""宅女"现象,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孨"的含义从其出现到现代一直比较固定,《新华字典》对它的解释是"①谨慎;②弱,懦弱;③孤儿"。但是,网络的发展使"孨"获得了新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三子"叠加正好是"孨"字,所以三子即"房子、车子和妻子"。"孨"字以这种新的含义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同时又以这个字为词根生发出一些新词,如"孨族""孨人""孨男""孨女"等。古汉语中这些生僻字的复活反映了其背后隐藏的社会、文化状况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动量词是汉语量词重要的一类,"回""次""趟""遭"这四个词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动量词,重点分析这四个常用动量的起源和演变,观察其使用情况,考察其从古代到现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旨在从历时角度考察"上上"连用的语义、句法功能及其演变。研究发现:第一,"上上"的语义始现于周朝,发展于元朝,明清小说之中使用频率增多,在当代有表示"次序靠前的"这一新用法;第二,"上上"连用具有补语、定语、状语、主语和谓语等五大句法功能;第三,人们对"上上"的认知次序总体遵循空间域社会域时间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