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伟娟 《考试周刊》2011,(40):65-66
课堂教学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从生命力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课堂学情灵活多样、变化莫测,师生唯有从容迎变、应变,形成高效互动,才能生成课堂,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要能敏锐地捕捉即时生成的教学机遇,抓住生成的教育资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2.
新基础教育是一场变革性的教育改革,通过“生命·实践”之眼,提出了让课堂重新焕发生命力的价值追求。这一价值追求,是对教师思维模式转变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尊重。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力,关涉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而课堂生成资源的捕捉,则是实现师生和谐发展、焕发课堂生命力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3.
官云明 《考试周刊》2013,(29):67-67
<正>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随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课堂之所以充满生命力,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节课都是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那么如何演绎精彩动态生成,从而构建精彩的数学课堂呢?一、"随意"演绎精彩生成,构建精彩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4.
一、诠释课堂生命力课堂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单位,是以学习活动为主师生共同生活的时空。作为构建课堂的主体——教师、学生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课堂的组织、生成、建构等均是通过这两个生命个体完成的。因此,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气息的,是具备充盈的生命活力的。所谓生命力,它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5.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命。我作为评委,在品味了高中组百余篇案例后,脑海中所沉淀下来是对生命力课堂的思索。究竟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才具有生命力?在逐  相似文献   

6.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应从生命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构建课堂教学观,让英语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相似文献   

7.
施剑 《广西教育》2013,(1):85-85
活力课堂是全方位激发师生生命活力,全过程优化学习方式,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实现师生共同价值追求的理想课堂。叶澜教授曾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指出:"我们追求的课堂应该是焕发生命力量的、促进学生主体全面发展的、在互动生成中高效而愉悦的生命课堂。"笔者以为,如果教师做到了以下"四个并重",课堂就能活力四射。  相似文献   

8.
一、诠释课堂生命力课堂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单位,是以学习活动为主师生共同生活的时空。作为构建课堂的主体——教师、学生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课堂的组织、生成、建构等均是通过这两个生命个体完成的。因此,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气息的,是具备充盈的生命活力的。所谓生命力,它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活力,当这种活力被激发后,个体的潜能就会得到很好的释放。因此,课堂生命力的价值就在于要将师生双方的生命活力完全激发,使其生命价值在课堂中不断得到体现,个体在课堂这一时空中能够不断地彰显其生命的存在与意义。因为,教…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从生命力的角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课堂学情灵活多样、变化莫测,师生唯有从容迎变、应变,形成高效互动,才能生成课堂的精彩.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作为渗透于教学流程每一个环节的课堂评价,同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课堂即时评价,就是小学语文课堂中一种有生命力的主要评价形式,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1.
李红祥 《学周刊C版》2011,(8):115-115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场所;课堂不是学生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探索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机械运动的场所,而是展现教育智慧的场所。”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把课堂的舞台交给了学生,就是要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悟了很多:预设只是机械的重复,生成那才是生命的灵动,我们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接下来笔者结合具体事例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要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要从人的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去认识数学课堂教学.长期以来,高中数学教学强调精心备课,要求教师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技巧来圆满完成教案中的教学任务,在评课中,经常听到“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的评价,这种教学法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课堂教学往往显得机械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课堂静悄悄,学生学得吃力,成绩却难上去,唯有变革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中的教学情景、师生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行为,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教学方式.生成式课堂的核心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动态生成式教学能否取得使学生乐学、易学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的、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教学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及时捕促有价值的教学资源,适时调控与引导,促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珍视课堂提问,引导独特体验,在错误中求生成,在意外中求生成,在质疑中求生成,在感悟中求生成。  相似文献   

14.
新理念下的课堂是活的,随机生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从生命力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课堂充满生命力的主要原因是我们面对的是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是每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心学生,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控与教导,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和新策略,它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生成的新情境、新内容、新方法和新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它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生成性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我们教师能灵活机智地应对意想不到的新情况,并能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善于把学生的质疑、反常思考、错误想法等当成有价值的课堂新资源,充分利用,从而使课堂成为充满智慧与灵动、不断生成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动态生成”,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它必须是真实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教师过于偏重知识传授、接受学习、机械模仿,课堂成为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任主角,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剧本中的演员或者是观众和听众……这既忽视了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需要与有待开发的潜能,又忽视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双边多向、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创新能力。究…  相似文献   

19.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与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注重过程与方法、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不谋而合.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数学课堂教学逐渐摆脱应试教育的大框架,注意课堂中完整的人的教育,使教学不再机械化、程式化。叶澜教授认为:“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我们应从生命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构建数学课堂教学观,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