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解、领悟建立数学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掌握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即教师在教学中要建构数学模型,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注重理科思维的培养,树立理科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本文在此探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应用及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一、对数学模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莫宇平 《成才之路》2021,(11):58-59
在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师要关注知识应用,重视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渗透、培养与应用,以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应用模型思想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时,可以从借助真实情境、分析题干信息、重视课堂交流、研究要素关系和建构数学模型等方面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一种模型科学,数学教学同样是模型建构的教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建构有意义的数学模型,渗透数学模型思想。通过聚类抽象、原型启发和符号概括,可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促进学生把握数学模型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就是数学概念模型建构的过程,也是模型思想形成的过程。模型思想蕴含在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中并指导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将模型思想渗透其间,并引导学生感悟模型思想:创设情境,析出数学问题;数学抽象,建立概念模型;正反例证,理解关系结构;应用拓展,衔接后续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在概念模型建立过程中学习建模方法、感悟模型思想。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A0):59-60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构建数学模型,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数学模型思想是利用数学语言构建相应的模型,从而解决实际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模型思想能够使得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不断地强化学生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此,本文就模型思想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数学模型思想是一般化思想方法,数学模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数学符号表达式、图形和图表;数学模型思想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小学生模型思想相对薄弱,只能在课堂中有效渗透,才能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模型思想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阐述建构数学模型辅助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性。结合“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等教学实践,分析建构表格模型、曲线模型、集合模型和图像模型等数学模型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其他同类型课程教学中建构数学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数学模型是三大数学思想之一,是从实际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并通过模型的建构表达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为此,要将数学建模思想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以量化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随机抽样统计思想为依据,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模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建模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现实材料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引导其将建构的模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提升学生研究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乘法分配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怎样帮助学生掌握该运算定律一直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文...  相似文献   

10.
黄朝阳 《学苑教育》2023,(7):17-18+21
数学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够通过数学语言描述具体的事物,深度培养学生抽象、简化等思维素养,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文章以模型思想提高学生推理能力为主题展开论述,阐述了数学模型思想与推理能力的内涵,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在充分结合小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开展高效教学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对学生模型思想的引导和培养,不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持续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1.
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中,学生围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同时,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数学问题、活动要求这两个核心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根据课型的不同,开发出了不同的数学模型,组织学生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建立数学模型过程,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模型思维,促进学生模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模型思想是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十大垓心概念之一,模型思想是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我们在平时的解题教学中,要善于将一个数学模型转化为另一个数学模型,以求得问题的巧解.有些题目本身又孕育着不同的数学模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来进行构建数学模型.一、建立几何模型诸如工程定位、边角余料加工、拱桥计算、皮带传动、修复破残轮片、跑道的设计与计算等应用问题,涉及一定  相似文献   

13.
张翠红 《小学生》2022,(12):10-12
数学作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一门工具性学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模型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师将模型思想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将抽象的、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本文针对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与实践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按照代表和反映原型的方式,模型可以分为物质模型和思想模型。模型的认知功能主要包括描述、解释、预见、判断。在模型认知的教学中,可以将模型展示与模型建构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模型观察与模型制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模型建构与模型演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将模型建构与问题解决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学生能自觉得“模型化”处理不熟悉的各种数学问题情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断培养学生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模型思想方法的意识和能力。文章结合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实践,分析如何结合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在精心设计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模型的选择、分析、求解、解释等环节,了解和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经历,推动学生去关注生活,积累数学模型解题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养成数学模型解题的思维习惯和观念意识,进而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等.建构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在建构中体会并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建模思想的重要性,也才能更好地培养起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模型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积淀,山穷水尽之时,巧妙地借助模型的建构将问题进行转化,往往能起到柳暗花明的效果.本文以求最值问题中的模型建构为例,诠释模型建构的技巧,并通过教学实践引领学生学思相融、学以致用,在建模过程中有效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模型建构的过程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建构物理模型更是高中数学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从两则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案例出发,分析高中数学模型建构教学的特点,并对建构方式提出了四点思考,指出模型建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模型思想是指通过识别模式或者构建模型,将问题化归转化,从而轻松解决问题的一种解题策略。初中数学几何模型思想的建构往往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从教材习题中发现几何模型、立足变式建构几何模型、在试题中应用几何模型。让学生在这些步骤中理解几何知识、几何思想、几何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模型思想是学生可以通过模型构建的方法,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品质。新课程标准(2022修订版)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灵活应用多种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满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通过对小学数学模型思想渗透的问题研究,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