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宏篇巨制《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丫头香菱向大才女林黛玉请教写诗的方法 ,林黛玉没有给丫头喋喋不休地讲解如何如何去构思 ,又如何如何去推敲 ,而是让她先熟读古诗 ,把几百首优秀的古诗烂熟于心。那丫头倒也听话 ,认认真真地去读摩诘五律、杜工部七律、李青莲七绝等大量古诗 ,边读边琢磨 ,读到痴迷。果然 ,工夫不负有心人 ,素被人认为“俗”、“呆”的香菱竟也写出了一首令众人喝彩的诗来。由此可见 ,林黛玉深谙读的妙用。其实 ,读 ,在汉语学习中自古以来就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旧书不厌百回…  相似文献   

2.
在宏篇巨制《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丫头香菱向大才女林黛玉请教写诗的方法,林黛玉没有给丫头喋喋不休地讲解如何如何去构思,又如何如何去推敲,而是让她先熟读  相似文献   

3.
近日看到一篇名为《关于“丫头”品味》的文章,读后感受颇深;最近刚学了课文《林黛玉进贾府》,其中丫头特多,不禁想起了她们。《红楼梦》中的雅主子,瞧不起模式化的丫头,假如这些丫头已经驯化到木头的程度,通身都可怜巴巴、呆头呆脑的奴才气,似贾母、王熙凤及贾宝宝那样“高层次”的主子一定不会十分满意。然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阅读一定数量的古诗。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这些古诗呢?下面笔者就古诗教学中摸索到的一些方法,略谈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阅读一定数量的古诗。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这些古诗呢?下面笔者就古诗教学中摸索到的一些方法,略谈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学用书》高中语文第四册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时指出:“‘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存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林黛玉时时处处持这种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的思想反映这是课文反映的黛玉性格中的重要的一面。”笔者认为,这种分析,甚为不妥。教师用书用“寄人篱下”来概括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情感,来理解和探讨林黛玉的性格特征,也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7.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抒情诗的最高成就,而以时空艺术美去欣赏《古诗十九首》另有韵味。物理时空是有限的,但心理(或说主观)时空是无限的,《古诗十九首》的美的原因之一是善于用心理时空生动感人地表达了当时人们的一种人生的悲剧意识或者说是时空忧患感。  相似文献   

8.
我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小说,同学们往往只对小说情节、人物感兴趣,而忽视语言魅力,鉴赏文学作品还缺乏必要的经验。如在上《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同学们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心有灵犀充满了好奇,而无视其它,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任何收获。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不禁思考: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在一次校内公开课上,对如何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我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9.
《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经典名段中给予王夫人的笔墨并不多,但就是这不多的笔墨中,却分明地活现着一个心理蕴藏异常丰厚的王夫人形象。那么,林黛玉进贾府究竟让王夫人心里起了怎样的波动呢?我们不妨走进原文去品咂品咂。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课本里选入了许多古诗,这些古诗看来很简单,但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握诗意。由于古诗是用古代汉语写的,跟现代汉语的距离较大,所以只有首先理解诗意,才能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和作者的感情。那么如何去把握呢?一、解诗题古人讲:“题”是额也、‘泪”是眼睛。任何诗文都有题目,古诗也是一样,诗题往往带有总纲的意思,所以,无论讲解哪首诗,首先得解题。如《送元二使安西》,“元二”是人名,“安西”是唐朝所设安西都护府的治所,“使”是“赴”的意思。那么从题目可以看这是友人送元二到安西去写的一首送别诗了,既然知道是送别…  相似文献   

11.
经历了千百年风雨洗礼的古代诗。无疑是祖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一份遗产。如何通过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去指导学生尽可能多地领略、品味、鉴赏出作品所独具的无限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博大精深的艺术成就,始终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思维能力受年龄限制,初中学生在古诗学习诵读  相似文献   

12.
古诗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小学生读一点古诗,也就初步地接触了古代的一种文学作品,读得熟了,可以慢慢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伟大、优美,体会一些古诗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激情,并且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生学古诗,只是初步接触古诗这种文学形式。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对古诗词句进行解释和停留在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的基本要求上,应该结合古诗语言精炼、形象思维丰富、感情色彩浓厚、富有想象力等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领会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例如《出塞》一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之后,教材变了,但仍保留有不少传统的课文,如《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药》等。那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这些传统课文又该如何教?下面我就《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先请看《林黛玉进贾府》(高中语文第四册)中的三段描写(按照原作的自然顺序编号): ①(王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相似文献   

15.
潘红娟 《现代语文》2010,(6):140-141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学语文课本上的经典篇目,因为它全方位地向我们展示了《红楼梦》的所有精华:文学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建筑的,医学的——可以说《林黛玉进贾府》是解读《红楼梦》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6.
咏史怀古诗是古诗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咏史诗”是针对古人古事陈说见地,总结历史教训;“怀古诗”是由登临地之景所诱发而抒发感慨。2003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题的古诗鉴赏题所考的唐朝杜牧的《过华清官》及宋代杜常的《题华清官》就是“咏史”与“怀古”的代表之作。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背诵的30首古诗词曲中,咏史怀古诗就有5首——《石头城》、《桂枝香》(登临送目)、《念奴娇》(大江东去)、《永遇乐》(千古江山)、《扬州慢》(淮左名郡)。如何对这类题材的古诗进行鉴赏呢?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唱古诗歌曲《锄禾》;欣赏《读唐诗》。 年级:四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听音乐、诵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在音乐中吟唱古诗的能力,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课前预热——(学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接着,师生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随后,教师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并引出“推敲”的典故。)  相似文献   

19.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抒情诗的最高成就 ,而以时空艺术美去欣赏《古诗十九首》另有韵味。物理时空是有限的 ,但心理 (或说主观 )时空是无限的 ,《古诗十九首》的美的原因之一是善于用心理时空生动感人地表达了当时人们的一种人生的悲剧意识或者说是时空忧患感。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实习中,有位师范生这样讲授《林黛玉进贾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