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许多县市报纷纷把增办和办好副刊当作扩大读者队伍、促进发行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如何才能办好县市报副刊呢?特色是报纸存在的基础,是报纸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县市报要办好副刊,就必须在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抓住地方特色做文章。一、要从定位上突出地方特色,贴近读者和社会。县市报副刊的读者定位,应该是本地域的每一位读者。报纸副刊作为报纸新闻版面的补充和延伸,应  相似文献   

2.
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党报,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呢? 与中央、省、地(市)党委机关报一样,县市报要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耳目,社会效益是第一标准;但从商品属性和市场属性而言,报纸又是特殊的商品,同样要受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也就是说,只有读者认可,报纸才有市场。因此,县市报必须认真研究自己的消费群体,找准位置。 县市报的消费群体在哪里?县市报最大的特点是地方性、接近性,这是县市报的立身之本,也是它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县市报的市场在农村,其目标对象应锁定在乡…  相似文献   

3.
略谈县市报的读者意识张昌俊,朱孝诗(-)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县市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不可避免地要投入到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去,但是县市报在某些方面还处于劣势,即:在权威性方面不如省以上大报,在可读性方面不如晚报,在知识性方面不如专业报...  相似文献   

4.
面对省报、地市报的扩版增容,晚报、都市报的跨区域发行,县市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怎样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是摆在县市报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开放意识,是重要的应对举措。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县市报优势县市报作为地方党报,地方性是其立身之本。只有做强地域特色,强化自身优势,才能打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县市报的地域特色,是指地方报独特的个性风格。主要体现在报纸定位是地方性的——主流新闻是地方新闻;读者定位是地方性的——主体读者是本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突出县市…  相似文献   

5.
据资料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全线飘红。1月至5月,我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17%。其中,新闻出版总产值增长势头良好达30%,销售增长20%。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说,中国文化产业在十年里,走过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文化市场全面拓展,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文化体制改革日益深化,有力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那么,作为地市报来说,最近两年文化产业开辟得如何?在“本期特别视点”点专栏里,我们推介地市报同仁撰写的有关文化产业方面的几篇文章,其中有观点,有体会,也有一些经验做法,仅供广大读者参考,其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和加快地市报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9月11日至13日,中国县市报研究会第十八次年会在重庆合川举行,来自全国的83家会员单位的县市报社长、总编等100多人到会。这次年会围绕如何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更好地发挥县市报舆论引导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13位同志在会上发言。他们指出,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办好报纸是立身之本,增强报社经济实力是强身之策。县市报的同志必须提高前瞻性,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努力提高报纸质量,办出区域特色,增强竞争实力;努力培养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7,(2)
农业科技学术期刊工作在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的过程中,作为一种经济行为的主体,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通过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抓住机遇,作好经营。(1)抓住机遇、利用政策,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为了支持和搞活出...  相似文献   

8.
朱友好 《新闻实践》2012,(11):41-43
新闻工作者具备新闻发现力、表现力和影响力(简称“三力”),是出新闻好作品、好版面。提升报纸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县市报要提升新闻影响,增强其区域竞争力,必须把新闻人“三力”的培养作为报社的重要抓手。本文以瑞安日报新闻“三力”的探索和实践,来阐述县市报如何做好新闻“三力”培养的理念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报业群雄割据的复杂局面面前,县市报要解决自身生存与发展问题,必须寻求和精调办报的“位”与“味”。一、不断探求和奠定县市报的地位一个县市级报纸的影响如何,取决于她在本地的地位,而县市级报纸在众多的、形式各异的传媒中,如何做到独树一帜,具有其他传媒的不可替代性,则需要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不断解放思想,让县市报在全县干部群众中打下烙印,扎下根来。(一)有作为才有地位。要地位必须要有作为,要敢于和善于利用自己的阵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不甘平庸,有所作为。在新闻工作中积极主动地配合中心工作,守土有责,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包括县市报在内的报业逐步转轨改制,发行将逐步走向市场。如何迎接这一挑战,让报纸发行顺利完成向市场过渡?广水日报社经过几年的探索,认为实行报社乡镇征订、邮局投递发行的订投分离运行机制是县(市)党报转轨过渡期发行的最佳选择。1999年下半年,报社新一届领导班子经过认真调查和思考认为,现阶段一步跨入市场化自办发行之路和完全恢复昔日传统的邮局发行方式都有难以克服的弊端。为此从2000年的报纸发行工作开始,报社吸取自发和邮发两个方面的教训,结合各自的优势,对报纸发行再次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7,(10)
农业科技学术期刊的市场机遇文/罗志成农业科技学术期刊工作在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的过程中,作为一种经济行为的主体,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通过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抓住机遇,作好经营。(1)抓住机遇、利用政策,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2.
县市报如何提高办报质量?新闻宣传策划是重要的途径。这是因为:一是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党报,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贴得最近,其所产生的影响最直接,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主阵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县市报必须注重新闻宣传策划;二是由于县市报办报起步晚,队伍年轻,从锻炼队伍、提高整体采编水平看,必须重视新闻宣传策划,三是由于县市报地域范围相对窄小,新闻资源相对缺乏,“集雨面积小”的现实,迫使县市报“挖井取水”,从广度、深度上挖掘新闻源,因此也必须重视新闻宣传策划,否则,县市报会出现缺稿甚至稿…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得到迅速发展。县市报目前已成为我国新闻事业中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是县市新闻宣传的一支劲旅。面对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县市报如何改革,使之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无疑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一、县市报的优势和劣势 我国的县市报由县市一级党委主办,是县市党委的机关报,是四级党报中最基层的一级党报。和中央、省、地级党报相比,县市报的优势是明显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县市报处于基层,在党报中是自费订阅比例最大的党报,可以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最直接地宣传到普通群众中去;二、县市报办在基层,对读者最熟悉,对读者最了解,可以及时了解到、听到真实的情况和声音,更有效地开展新闻宣传;三、县市报地方特色更为明显,群众爱看;四、县市报报小订价低,群众承受能力较强。县市报的劣势也较为突出:一是周期长(主要为周报),新闻宣传时效差;二是编采人员素质低,报纸质量不高;三是经费来源少,很难走出经济好时办报、经济差时停报的怪圈。 二、县市报面对的“读者市场” 要研究县市报的改革,就必须研究县市报的“读者市场”。中央级和省级党报多为公费订阅,地市级党报  相似文献   

14.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必须牢固树立的,县市报人当然不能例外。除此之外,作为“权威性不如大报,娱乐性不如晚报,知识性不如专业报”的县市报还应树立和强化以下三种意识。认真分析县市报面临的严峻形势,强化忧患意识。照实说,前些年办起来的县市报,都是在荫凉底下生存和发展的:财政全额拨款、行政干预发行,可谓悠哉游哉。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原先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不见了,而且还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报刊的市场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作为县市级党报,如问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这是县市级党报“老总”们苦苦思索的一个严峻课题。更好地发挥县市级党报的功能和作用,必须在如何吸引读者、形成读卖热点上下功夫。 一、县市报读卖的热点在哪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市报沐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纷纷复刊或创刊。近20年来,县市报为配合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和当地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由于县市报起步晚,设备简陋,办报条件较差,人员素质较低,地域天地狭窄等因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报刊市场上,处于弱势。好的县市报发行在2万至5万份。一般的在1万份左右,且大都是靠行政手段、公费订阅在发行。这就是县市报的劣势。劣势就是羁绊,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理顺思路,势必成为县市报发展的拦路虎。那么,县市报的读卖热点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县市报的读卖热点就在于吸引读者,大力开拓自费订阅市场。  相似文献   

16.
时政报道民生视角的现实需求一、媒体竞争的需要。媒体竞争要求县市报的时政报道必须从民生的视角去关注,去吸引读者。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对所属9家县市报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第一传媒",明确要求县市报引入都市报办报理念,在内容和形式上借鉴都市报的视角和手法,体现亲民性和贴近性。这就要求时政报道必须高出一筹,发挥舆论引导主阵地的功能。二、群众主动参与、监督的需要。2011年3月,海宁市将整治水环境工作列为政府实事工程,而水环境整治是事关百姓健康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的都市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都市报是指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即市民新闻报. 都市报作为我国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兴起于90年代中期,异军突起,蓬勃发展.目前全国已有20多家都市报.这些报纸以新的办报思路与理念,新的内部机制与营销方式,在新闻界产生了一股冲击波,形成了一个都市报的报业群体,被称为`都市报现象'.都市报已成为继机关报、晚报之后,我国综合性日报中一个新的报种,在全国报业大家庭里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席位. 都市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面向市场,走向市场,追求市场份额最大化,成为都市报群体的本质特征. 都市报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走向市场是其…  相似文献   

18.
伴随改革开放进程,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起来,很快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报业新军。但毋庸讳言,县市报由于覆盖面小,办报力量薄弱等原因,近年来在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处境更加艰难。 县市报应如何面向市场?县市报发展路子究竟该怎样走?笔者在县市报社岗位上工作了10多年,对这些问题有过较多的思考。在此,结合我们仙桃日报社的实践,谈一些看法和体会,与同行们共同交流、探讨。 市场体制给予县市报的机遇多于挑战。更新观念,转变办报模式,出路就在脚下 市场经济体制对县市报的影响是空前的,它既给县市报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报纸众多,包括县市报在内,全国已正式登记的各类报纸有1618种。这些报纸各有各的层次,各有各的宣传任务,各有各的读者对象和服务对象。县市报是四级党报中处在最基层的一种报纸,其读者对象和服务对象应该而且必须是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因此,面向基层,为基层两个文明建设和基层干部、群众服务,是县市报必须坚持、永不动摇的办报方向。近几年来,各县市报在新闻改革中,着眼于农村发展的大趋势,着眼于把农民引上共同富裕之路,正确反映和引导舆论,加强多方面服务,使报纸质量提高,因而受到了当地党委的赞赏和广大读者的青睐。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有少数县市报热衷于模仿大  相似文献   

20.
面对汹涌的改革大潮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国报业特别是县市报业如何从上下挤压的夹缝中走向市场,迎接挑战,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已经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县市报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