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繁荣新闻传媒业理论研究,促进文化建设和经验交流,加强新闻队伍和相关行业系统队伍建设,《青年记者》今年五月、六月下半月刊将编辑出版理论研究专集。专集将开设理论创新、新闻业务、新  相似文献   

2.
石英 《传媒》2000,(4):27-28
创刊已届八周年的人民日报《大地》杂志,在新千年伊始全面革新,从办刊旨向、文稿内容、风格特色、装帧设计、印刷质量等方面,都力争超越过去,更上台阶,达到庄重不俗与可读性更好的统一。自2000年伊始,《大地》由月刊改为半月刊,节奏的加快不仅未给人以匆促之感,  相似文献   

3.
今天,有机会能参加《新闻知识》创刊三周年座谈会,我非常高兴。《新闻知识》这份刊物,是新老新闻工作者和广大通讯员的良师益友。这样的评价,我认为是恰当的,它当之无愧。第一,《新闻知识》从创刊至今。发表了大量的新闻知识讲座,这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通讯员,自费订阅了好几家新闻期刊;有北京的《新闻与写作》。陕西的《新知识》河南的《新闻爱好者》,江闻苏的《新闻通讯》、辽宁的《记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新闻战线》是新中国创刊最早的新闻杂志。我在50年代做记者时,个人订了三份杂志,其中一份就是《新闻战线》。从创刊号起,我一直挨期把它保存着,直到“文化大革命”中被人抄走。后来它复刊了,我仍经常翻阅。因为我把《新闻战线》当做新闻业务老师,从它身...  相似文献   

6.
我是个新闻写作爱好者,但是缺少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我常常为此而苦恼。今年我订了份《新闻通讯》,第三期上新开辟的《新闻学  相似文献   

7.
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以介绍我国各界优秀人物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新闻半月刊——《中华英才》画报,展现在我的面前。打开目录一看,一个摄影作者的名字反复地映入我的眼帘,他就是这个报社的摄影部副主任陆中秋。《中华英才》画报创刊两年多来,承  相似文献   

8.
A 社会新闻的采写是一个有趣而又值得探究的问题。早在20世纪20年代,新闻界老前辈邵飘萍就给社会新闻下了如下定义:社会新闻就是政治以外的新闻,其价值与政治、外交等新闻并重,有时超越而上之。社会新闻包括广泛的内容:人们公共生活、家庭生活、经济生活、业余生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公共关系,还有灾害事故、世态万象等。社会新闻包罗万象,其采写也纷繁复杂。作为《宜昌日报》记者,我有幸走访采写了大批社会新闻,其中不乏重大题材的新闻。如《少帅保镖高嗣斋》、《土家奇人庞四海》、《少林寺探秘》、《暗流“高利贷”》、《“出卖拳  相似文献   

9.
对一个企业秘书来讲,常读《新闻知识》也能使人受益匪浅。《新闻知识》在今年的订阅计划中,已成为我的友好“伙伴”。《新闻知识》贵在“新”,时效性强、可读性浓,是初学写作的阶梯。我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在《新闻知识》上学到的知识,采写了一篇通讯,被《军工报》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到江苏省涟水县采访。在县委办公室里,我看到每人办公桌上都放着一本新出版的《新闻业务》。这使我这个新闻记者、《新闻业务》的热心读者大为惊奇和兴奋:党政干部也喜欢看《新闻业务》!我似乎找到了知音,就和他们交谈起来。他们告诉我,他们所以爱看《新闻业务》,是因为《新闻业务》能给他们提供许多有益的东西,比如《信息与展望》专栏,能使他  相似文献   

11.
每当我捧起新来的《新闻三昧》时,总有一种故友重逢的感受,每期都能给我新的收获,使我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初次结识《新闻三昧》是我在技校任校报编辑的时候,当时,新闻稿件极缺,新闻写作的重任落在了我的肩上。我苦苦寻觅,终于有幸找到了这个关于新闻写作的刊物。我如获至宝地细细研读起来,深得裨益,写出的新闻越来越受到广  相似文献   

12.
延频 《今传媒》2003,(2):62
《人民日报》2003年1月7日在《视点新闻》刊登一幅图片新闻,标题是《打工新观念——别人回家我进城赚钱要打时间差》,报道了来自贵州的陈师傅更新打工观念,抓住春节来临之际大批民工回家过年,城市务工人员相对紧缺的时机,进城打工的新闻,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出现在图片画面上的是陈师傅右手提着小包,左手牵着一名儿童,后面跟着一位肩挎手拎行李的年轻人,满怀希望走出火车站的情景。陈  相似文献   

13.
去年以来,在学习《新闻知识》过程中,的确收获不小。我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原来对新闻采写是一个外行。平时身边所发生的值得写的新闻题材很多,可是几乎都放过去了。1991年10月份,在县台同志的帮助下,我开始学习新闻采写。尤其是《新闻知识》到手之后,我的水平不断提高,由原来等新闻到找新闻、抢新  相似文献   

14.
我是《新闻战线》的忠实读者。读完新世纪的第一期《新闻战线》,总的感觉是:面目一新。 为何说新? 新栏目多了。与去年第一期《新闻战线》比较,今年第一期除保留原有的《一月谈》、《经济报道纵横谈》、《报业经济与管理》、《地市县报》、《读者论坛》、《舆论监督大家谈》、《广播电视专页》、《新闻摄影》、《报业百花园》、《新闻界信息》、《漫画》栏目之外,新增加了《高层访谈》、《要闻播报》、《专论》、《前沿关注》、《新闻阅评》、《三新书屋》、《临窗寄语》、《世界新闻窗》、《回忆与怀念》等栏目。把原有的《业务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6,(1)
新闻作品集《留在韩塬大地上的记忆》出版《韩城报》副总编宁永泉的新闻作品集《留在韩源大地上的记忆》近日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收人消息、通讯、文学、言论、新闻摄影、论文共140篇(幅),是近10年韩城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辉煌成就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16.
我面前摆着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趟过新闻那条河》。我奉劝年轻的新闻记者读一读这本书,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即使老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界领导干部也不妨看一看这本书,知道我国基层新闻界隐藏着多么可敬可爱的人物。这本书的作者周克冰,我以往并不相识。从什么时候起,我看到一张新闻业务小报《新闻桥》(四开四版半月刊)。这刊物上面每期都有一篇周克冰同志的两千来字的文章,首先是它清新活泼的文笔吸引了我,读起来如泉水般清澈。文章往往从一个小问题着手,从一个缺口插进去,引发出许多有趣的事实和议论,从小看大,作者从一个小问题阐发了一…  相似文献   

17.
正如新华社女名记者周建英在序言中所说的《脚印》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祖国改革开放以来新变化、新成就、新经验。“看看他一望无际的脚印,才知道每个脚印中的含义是多么深重”。你如果读一读这本新闻作品,就会真切地感受记者侯嘉荫在三秦大地和祖国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那豪迈而矫健的一只只脚印。   嘉荫是新华社陕西分社资深记者。举凡改革开放 20多年来三秦大地上所涌现出的闯将、名人和具有新闻价值的大事,许多都由他采写而广为传播。如《向旱魃挑战的科学家李立科》、《全国人大代表、电子专家吴祖垲访谈集》、《“人民好公仆”靖边…  相似文献   

18.
《新闻知识》一九八六年第六期发表方明同志文章《新闻转轨刍议》,从论证新闻事业的服务性着手提出了新闻转轨问题,我认为这个命题是值得研究的。方明同志在《刍议》中提出了“新闻事业也是服务业”、“服务性与指导性相辅相成”,认为新闻事业的服务性既“是优良传统,也是新问题”等论点,我  相似文献   

19.
征订工作刚一开始,我便到邮局订阅了一份2002年的《新闻爱好者》。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结识,我深深地感到:是新闻写作使我与惭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是一名农民新闻业余爱好者。《新闻爱好者》以其容量大,视野新、实用、实在而深受我的喜爱。每期杂志收到后,我都逐篇逐字细读,每篇文章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读性,是她使我在新闻写作中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场短新闻的采写》、《“一句话新闻”有啥好笑》等一篇篇文章时刻激励我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洞察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去弘扬人间的真善美、去唾弃社会的丑恶现象,更…  相似文献   

20.
我的几点感想李梦莲今年10月,是《新闻战线》创刊40周年的大喜日子,编辑部的同志请我谈谈在《新闻战线》工作的经验体会。我干新闻这一行有50个年头,在《新闻战线》就工作了40年,也可算是“元老”一个。经验体会谈不上,感想倒有一些。第一个感想,就是在《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