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我国出版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处于机制转换的关键历史时刻,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更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出版行业喊了多年“狼”来了,这回是真来了,你是否做好了与“狼”共舞的准备。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出版业在市场运作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首先,西方出版业与市场经济融为一体,在策划、制作、营销、合同、会计、统计、审计、法制、管理等多方面,建立了完整、健全的市场游戏规则,而我国出版业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解脱出来。 其次,我国出版业在规模经营和综合实力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西方国家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文化全球地位的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共识,如何进一步推动出版业软实力建设成为重要话题。作为近现代中国出版业的发源地,上海出版业在软实力建设上具有综合优势和战略机遇。上海出版业软实力建设业已取得一系列成就,政策引领优势显著,主题出版成果丰富,专业与学术出版中心建设效益显现;但未来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为此,上海出版业亟需加强顶层设计,大力弘扬上海出版精神,推进“高峰高原”建设,整合全国学术出版资源,发挥集聚效应,优化出版人才发展环境,为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出版业的若干不同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出版业已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随着中国入世,出版业更面临着国际化带来的新挑战.鉴于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将中国出版业与西方出版业,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出版产业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中外出版的不同以及我们的差距是有必要的,它将为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借鉴与经验上的参考,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4.
更新观念就有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出版产业不仅面临着与国外出版产业相比严峻得多的形势,甚至较之于中国的传统产业,它也将面临更多的困境。因为无论是观念方面,还是管理体制方面,抑或是人才素质方面,中国出版业都还有巨大的差距;新经济本身带来的全球化的加剧和中国入世的双重挤压,更可能使中国绝大多数尚  相似文献   

5.
培养出版人才四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磊 《出版科学》2001,(3):43-44
牢固树立出版人才事关出版业前途命运的战略意识。出版业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与出版强国存在的诸多差距,归根到底是人才问题。没有人才,出版业不可能在知识经济中有所作为,数字化、网络化难以实现,也无法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出版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冲击。出版业属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兴衰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因此要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出版人才队伍,编辑出版高质量的优秀出版物,才能在国际出版业的激烈竞争中取胜,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6.
中外数字出版现状比较给我国出版业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它在出版领域的应用,促使出版业向数字时代转移,从而迎来了出版业的第三次革命。而曾经以活字印刷引领世界,以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改变中文乃至东方语言出版形式的中国,能否在这第三次出版业的革命中缩短与国外出版大国的差距,实现数字出版的飞跃,值得从业者深思。目前,我国的数字出版发展还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我国的数字出版业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比较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数字出版各个方面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向,发挥我们的优势,从而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出版产业。一、出版主体中国数字出版的驱动…  相似文献   

7.
激发创造力——谈出版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踏入 21世纪的门槛,作为朝阳产业的中国出版,机遇与挑战并存。惟一应对途径是直面现实,直面市场,与国际接轨,于竞争中取胜。未来出版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未来出版业的发展,来自于相关人才的支撑和推动。因此,对出版业而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激励就成为行之有效的举措。如何进一步激励出版人创造更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已成为出版组织领导者的当务之急。   首先,设计一个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组织目标。 领导者要让大家意识到,这个目标需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实现,以这个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合理差距所形成的张力来激发出版…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出版产业改革及数字化进程正如火如荼,希望这些学习心得与体会能给诸位带来一些启发。在为期一年的英国斯特灵大学国际出版管理专业硕士课程学习过程中,笔者首次深入了解了英国一些核心的出版观念,感受到了中国出版业与西方出版业出版理念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角度看,中国和美国都是出版大国;同时,后者又是目前公认的出版强国。本文从历史到现状对两国的出版业进行了比较,试图探究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得失,并找出两者的差异和差距所在,希望对处于改革、重构时期的中国出版业有所裨益;进一步地,也力求总结出版业发展的某些共同规律。 全文共分5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概述了中美两国的出版史,然后从中梳理出若干个对出版业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探索其与出版业的相互关系及发生作用的方式。第二部分,在叙述中美两国出版业宏观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总结两者的异同,提出中国出版管理体制的缺陷及改革的方向。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介绍了两国在具体的出版社经营管理及图书发行方面的情况,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展示了两国出版、发行的特点,强调市场及市场行为对美国出版业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对发展有中国特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版业的借鉴意义。出版业作为知识产业的一个部门,版权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因此,本文在第五部分简略地介绍了两国的版权保护和版权贸易状况。 全文约3.2万字。  相似文献   

10.
西学东渐是刺激上海近代出版业向现代转轨的动因.西方传教士和西方商人在上海建立的出版机构和从事的出版活动,刺激了上海现代出版业的兴起.西学出版既重视教务又重视商务的特征,在上海现代出版业兴起的一系列标志性事件中打上了鲜明的烙印,由此形成了上海现代出版业的传统.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出版业在经营规模和收入构成等方面,均与欧美发达新闻出版业存在不小的差距,而融资渠道不畅是造成现实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比分析中外新闻出版企业融资模式,我们在融资主体结构、业务规模与结构、市场基础与环境等方面,与欧美新闻出版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就决定了国内新闻出版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上市融资、企业债券、优化债务结构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出版产业的标准化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出版物物流标准化方面,差距更为突出。笔者日前随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物流标准化课题组到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进行了调研,发现不仅在出版业与社会大物流的对接方面存在许多由于标准化不规范造成的障碍,就是在出版行业内,出版、印制、销售各环节间也存在大量由于非标准化造成的问题。如在物流信息方面存在代码不准确、分类混乱的问题,造成出版物信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事实是,西部和东部的经济有着较大差距,和有些发达地区差距更大,出版业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些差距。但是,对出版业来讲不只是经济方面的差距,而主要表现为图书市场的份额、图书结构的力度、图书的版权贸易、出版整体操作理念的差距。应当承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发达地区,出版业完成了自身的原始资本积累,逐步培育了自己的图书市场,在完善操作理念的同时不断整合选题与市场的结构,调整经营方式,将要或已经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在这些方面西部出版业亟待加强。 在我国“…  相似文献   

14.
上海,是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祥地,在上一世纪的前五十年,是中国的出版中心.新中国建立后,上海的出版业享有全国出版业的"半壁江山"之誉.<上海出版志>以极其丰富翔实的资料全面地客观地记录了上海出版业的历史发展轨迹.上溯出版事物之肇始,下限至1998年,近千年上海出版业的兴衰、起伏,都记录在案."往事越千年",读<上海出版志>,不能不对上海出版业的历史辉煌,发出由衷的感叹.  相似文献   

15.
贝塔斯曼在中国市场扩张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贝塔斯曼集团在进入中国大陆8年多的时间里,努力营造其核心竞争力——书友会,并逐步向出版业的上游——出版和印刷进军,构建其一体化格局。贝塔斯曼在中国市场上所取得的成功给国内的出版业以巨大的冲击,他在市场扩张方面的一些举措也给中国的出版界诸多启示。我国出版业应尽快整合出版资源,打造销售渠道并注重采用新技术,才能更多更好地占领出版市场。  相似文献   

16.
骆欣  南长森 《编辑之友》2017,(10):98-102
上海无疑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中心,这一中心地位一方面来源于其覆盖性影响,另一方面因其对近代出版业品格的塑造.太平天国运动从人才、市场、理念等多个方面为上海近代文化市场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东南地区的传统士绅为避难而汇聚上海租界谋求新的出路,新兴出版业成为一个主要选择.而在出版业领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19世纪90年代科举正途出身的士绅阶层,特别是像张元济、汪康年这样从传统士绅阶层分化出来的知识精英.不同于1843年上海开埠后较早参与出版业的口岸知识分子,以谋生为主要取向,传统士绅将历来的家国情怀注入新兴出版业,以启迪民智作为追求,不仅改变了当时上海出版业的格局,且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品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荣使命.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出版业在"走出去"的具体方式上已经做出了多种探索.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中国出版实施"走出去"战略尚做出艰巨、勇敢、积极、智慧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8.
国外出版研究生教育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一些高等院校开始设置出版短期培训班,为出版业培育人才。60年代以后,西方一些高校又开设了出版专业,专门为出版业输送人才。目前,西方已经形成了出版短训班、出版本科教育、出版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出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外出版业宏观管理体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出版业宏观管理体系在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管理手段方面都有不同。管理主体上.中外政府专门机构在出版业宏观管理中职能不同、行业协会在出版业宏观管理中地位不同;管理客体上,经国家批准进入出版市场、以营利为目的的出版物商品经营者在中外也存在较大差异;管理手段上,西方出版业发达国家,政府多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调控出版业,对出版业的管理更侧重于宏观管理和间接管理;在我国,则主要使用行政管理和法律管理,管理更为微观、直接。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中的竞争,首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人才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正如海尔得益于张瑞敏,万科得于王石.出版业当然也概莫能外,比如张元济之于商务印书馆,陆费逵之于中华书局.在今天中国出版业全面进入市场经济之际,在出版业这个智力密集型的产业,人才的作用日益凸现,出版业亟待一批懂得出版规律又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脱颖而出,引领中国出版业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中做大做强,赢得出版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