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全国开始评选“好新闻”以来,已有十多年历史了。各级新闻单位几乎逐年举行这种评选,并习惯把中选的作品称为“好新闻”。一些出版单位还将中选作品收编出书,取名《好新闻》。这些做法,对发展新闻事业是有益的。但我认为,“好新闻”的提法欠妥,起码是美中不足。在文学界,通常组织开展的是“优秀作品”“优秀书目”的评选,还有大量的《优秀小说选》《优秀诗歌选》出版;在艺术界,通常组织开展“优秀剧目”“优秀歌曲”评选。而在新闻界,却把中选作品通称“好新闻”。  相似文献   

2.
自全国开始评选“好新闻”以来,已有十多年历史了。各级新闻单位几乎逐年举行这种评选,并习惯把中选的作品称为“好新闻”。一些出版单位还将中选作品收编出书,取名《好新闻》。这些做法,对发展新闻事业是有益的。但我认为,“好新闻”的提法欠妥,起码是美中不足。在文学界,通常组织开展的是“优秀作品”“优秀书目”的评选,还有大量的《优秀小说选》《优秀诗歌选》出版;在艺术界,通常组织开展“优秀剧目”“优秀歌曲”评选。而在新闻界,却  相似文献   

3.
看了《新闻战线》1991年第5期中的《“好新闻”异议》一文,也想发点“异议”。这倒不是我本人得过多少“好新闻”奖,对这三字有特殊的好感,主要是想表明自己对“好新闻”命名的问题“不要求全责备”的观点,并希望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来回“翻烧饼”。宋振铎同志在《“好新闻”异议》一文中说:“众所周知,‘好’字的反义词是‘孬、差、坏’。对落选的作品而言,就容易使群众理解为  相似文献   

4.
看了《新闻战线》1991年第5期中的《“好新闻”异议》一文,也想发点“异议”。这倒不是我本人得过多少“好新闻”奖,对这三字有特殊的好感,主要是想表明自己对“好新闻”命名的问题“不要求全责备”的观点,并希望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来回“翻烧饼”。宋振铎同志在《“好新闻”异议》一文中说:“众所周知,‘好’字的反义词是‘孬、差、坏’。对落选的作品而言,就容易使群众理解为‘孬、差、坏’之作。”这恐怕是一种“求全责  相似文献   

5.
“疑义”和“异议”是两个读音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疑义”(yí yì)是指疑惑不定的含义或事理;“异议”(yì yì)则是指不同的或反对的议论。大概因为它们读音相近,有的人往往用混,其中常见的是该用“异议”的地方错用成“疑义”。例如: ①去年12月22日,本报一版刊登了……“南京居民王曼新人工诱发非豆科植物固氮根瘤成功”的消患,引起许多微生物、植保专家的疑义,纷纷向本报提出质  相似文献   

6.
7.
谈“受众本位”与“迎合受众”之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新闻改革,受众本位论在我国得到确立。受众本位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然而,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有些媒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竟把“受众本位”等同于“迎合受众”,给新闻事业和广大受众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本文主张新闻界应厘清是非,树立理性的受众本位观念。  相似文献   

8.
前些时从报上读到个体户“见义勇为奖”之类的报道,心中有些不安,然而又无可名状。近日又读到浙江温州一个体户设“廉政新闻奖”的消息,这回因为自己是新闻记者的缘故,惶惑之状便切实可述了。我能够理解个体户的一片好心,并以为设奖的目的里有一点自我宣传的成份也无妨,然而,一个新闻记者领取的奖金袋上有一个与新闻学毫无瓜葛的个体户的名字,我想,他恐怕会感到尴尬的。新闻奖,不管什么名目都一定与新闻学有关。因  相似文献   

9.
记者证、采访介绍信,是从事新闻采访职务行为的正常凭证,它表明持有者的身份及从事新闻采访的权利。未曾想到,它将在××市的公安部门失去作用。据《人民日报》1月24日的消息,该市公安局1月22日向全市各新闻单位的政法记者颁发了“特殊采访证”,“记者凭着这张特殊采访证可以对全市公安干警的日  相似文献   

10.
近一两年来,对影星、歌星等星字号人物的非议渐渐多了起来,有的还相当激烈.比如一家大报近期就有一篇措辞尖刻的“檄文”,对刘晓庆的“自我暴炒”大加挞伐: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个体育迷,不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凡是有关体育的消息,我都极为关注。时间长了,我发现有些新闻报道经常“刁难”受众。如报道某球队几位著名国手出国参赛,按理说是金牌在握,可几天后消息传来,只获得季军,至于负于谁,如何输的,比分多少,谁获得冠亚军,则没有下文。我有时看了或听了这样的新闻、广播不甘心,又去查报纸,结果还是找不到“下文”。其实作为球迷,不单单关心比赛结果,更希望了解比赛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受众结构是新闻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和探讨这个问题,对于了解和认识受众,满足受众的需要和兴趣,提高新闻传播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所谓受众结构,是指受众各个部分、要素的组织形式。是受众依据性别、年龄、文化、职业、区域、需要、兴趣等因素按一定方式和关系形成的群体。受众结构与其它社会结构不同,有其自身的结构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为社会性、整体性和可变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与写作》今年第三期“管见篇”所载《受众异议》一文,以为“受众”一词是新闻理论家们“自视甚高”把“听众、观众、读者”摆在“受教育”地位,而“生造”的新名词;因而对它的存在与使用提出了“何必呢”的否定性异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据笔者所知,“受众”是20世纪40年代末兴起的“大众传播学”领域里开始使用的学术概念;是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已形成体系的背景下,与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流活动时对信息接受一方的称谓,他泛指所有信息媒体的传播客体。如果说“听众”专用于“广播”等听觉媒体,“观众”专用于“电…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个体育迷,不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凡是有关体育的消息,我都极为关注。时间长了,我发现有些新闻报道经常“刁难”受众。如报道某球队几位著名国手出国参赛,按理说是金牌在握,可几天后消息传来,只获得季军,至于负于谁,如何输的,比分多少,谁获得冠亚  相似文献   

15.
当前出版界的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以下简作图书质量检查)模式,归纳起来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全检,一种是抽检。所谓全检,就是对全书作审读,得出一个质量等级。所谓抽检,就是抽取图书的一部分(一般是抽5万字,或抽10万字)进行审读,以该部分的质量等级代表全书的质量等级。图书的这种抽检方式,属于抽样调查中的整群抽样(集团抽样)方法。它是将总体各单位划分成许多群,然后从其中随机抽取部分群,对中选群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的抽样组织形式。过去在我们的认识中,对图书质量检查究竟采取全检还是采取抽检,似乎只是方法的不同而已,没有谁去深入考察它们在科学性上有什么差别,相反,我们每个人通过新闻媒体,经常接受市场上各种商品被“质量抽检”的信息,就更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期,不少文章批评群众中有人对形势不满,发牢骚,而自己却又拿不出什么妙算,甚至说“牢骚误国”。今年以来,一些报纸刊登了对此持异议的文章。现将一些基本观点综述如下: 一、牢骚并不可怕,而是政治清明的表现。言论自由是社会进步和繁荣的标志。不能听到一点不同声音,就大惊小怪说什么“牢骚误国”、“闲谈误国”。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曾经说过:"艺术作品尽管自成一种协调的完整世界,它作为现实的个别现象,却不是为它自己而是为我们而存在,为观照和欣赏它的听众而存在."  相似文献   

18.
只有唤起受众居安思危意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在这个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十分重要的历史责任。当前我国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我们的各项事业到处都在胜利地前进。有些外国朋友把这称为“奇迹”。奇迹发生在我们身边,有些人却浑然不觉,看不到近10多年来的巨大发展变化,甚至看不到自己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生活的明显变化,体会不到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下学习、工作是多么地幸福。身在福中不知福,却  相似文献   

19.
“受众是上帝”质疑刘章西近年来,“顾客是上帝”、“乘客是上帝”之类的提法颇为盛行。或许是受此影响,有的传媒也提出了“受众是上帝”的口号。为了迎合受众,有的传媒主张少讲指导性,多讲趣味性,甚至把“可读性”、“趣味性”作为择稿的首选标准,淡化新闻宣传的党...  相似文献   

20.
石翼 《军事记者》2010,(3):59-59
先说“受众”。它来自传播学,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处于“受”的一端的所有人。受众包括文字传播对象的读者.音响传播对象的听众,画面传播对象的观众等。也就是说,大凡书籍的读者、音乐的听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