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做“观察根的离子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中,被亚甲基蓝染色的根放入氯化钙溶液后,会再次发生离子交换吸附,可为什么报上的颜色却不能完全褪去呢?.常见的解释是很通过主动运输吸收了亚甲基蓝田离子,所以很不能通过离子交换褪色。实际情况是这样吗?主动运输是一个耗能的过程,能量来源于ATP的水解。机酸盐能抑制ATP酶的活性。因此若根在进入亚甲基蓝溶液前,先用钒酸盐处理,那么亚甲基蓝就只能通过交换吸附附着在根上,而不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中。如果根不能完全褪色,则是由于通过主动运输吸收了离子。那么经过机酸盐处理…  相似文献   

2.
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包括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两个步骤。交换吸附是吸附在根细胞表面上的H-和HCO3-离子与土壤中的阴、阳离子发生交换的过程。结果是土壤中的阴、阳离子吸附在根细胞表面上。那么矿质元素离子是吸附在细胞壁上还是吸附在细胞膜上?这个问题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为了验证矿质元素离子的吸附部位。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取葱的叶鞘内表皮,用剪刀剪成小方块浸入0.01%的亚甲基蓝溶液中染色几分钟。待表皮被染成蓝色后,取出,用蒸馏水反复冲洗,直到冲洗掉浮色为止。取一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蒸馏水,把染色的葱叶…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教学中.实验的材料(含试剂)选择、步骤的组织设计等实验的构思,都牵涉到实验教学思想问题。现以高中生物的实验三“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的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1问题的提出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一般认为它包括离子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两个步骤。在这一过程中,呼吸作用为前宕据供了H 、HCO3-为后者提供了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为了提高教学过程的直观性,设计如下实验来证实很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呼吸作用有关。2实验设计申应对决的问杨ZI应设计两套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放置于有发与无氧条件下。22对比装担的培养液中应含有某种植物必需元素。2.3能够用较简便的办法测定出培养液中这种元素离子浓度的变化。3问杨的历决通过查找工具书,以上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办法解决。3]两套…  相似文献   

5.
新编高中《生物》课本新增了两个学生实验: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以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对此,我们组织了部分生物教师和实验管理员,进行了实验摸索,现将我们在实验中的一些体会,对教材的实验做一些补充说明。一、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是我省实验会考的必考实验。但如果按照教材中的方法来做这个实验时,笔者感到存在以下问题:①用洋葱的根做实验材料时,由于洋葱的生根率低,且本实验要用大量的洋葱根才能收到应有的实验效果,所以在实验前5~6天,必须从市场买大量的洋葱,花不少时间来培养洋葱根。②用0.01%的亚甲基蓝溶液来染色时,染色时间若超过1分钟,此时根成蓝色的因素有三个:a、能否用蒸馏水反复冲洗洗掉浮色;b、通过交换吸附现象到根细胞膜外侧的亚甲基蓝阳离子,这部分亚甲基蓝阳离子可以和Ca~(2-)发生交换吸附;c、通过主动运输到根细胞内侧的亚甲基蓝阳离子,这部分亚甲基蓝阳离子已进入细胞内部,不可以和Ca~(2-)发生交换吸附。所以染色时间过长,在做下一步对比实验时,虽然溶液颜色变化明显,但根的颜色变化不明显。③用小烧杯来做对比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现选择高中《生物》重难点“很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一节内容,谈谈实施的过程及体会。1从素质教育要求出发,依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通过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现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如下:1.1认识目标理解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交换吸附。1.2动作技能①自学实验内容做好“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②学习对照实验的科学思维方法。③培养自学能力、比较能力及观察能力。1…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物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三“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都需用洋葱,我校虽为农村区完中,但由于洋葱生长的季节性关系,做上列实验时不容易找到新鲜洋葱,而用隔年的洋葱,保存也较为困难。为保证学生分组实验按时完成,几年来我对上述两个实验做了改进。  相似文献   

9.
浮色冲洗法     
在观察“根对离子的交换吸附”实验中,有一步骤是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已发生离子交换吸附而呈蓝色的根,直至洗去报上的浮色为止。浮色是否冲洗干净,将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采用下列冲洗方法:首先,自制一直径约7厘米的塑纱小箩筐。具体做法是:取长约25厘米左右、高1厘米左右的薄竹片两根.弯曲连接为两个圆环,使一环能紧贴于另一环内侧。取一直径约10厘米的塑料纱网,将其圆周边缘紧压在两圆形竹片之间,即制成塑纱小箩筐。将塑纱箩筐置于100毫升的烧坏上,然后将已经发生离子吸附的根放置于小箩筐中,用蒸馏水…  相似文献   

10.
谈实验设计的科学性湖北省松滋市教育技术装备站松滋市第一中学(434200)周卫华黄元雄在生物实验中,实验材料(含试剂)的选择,实验步骤的组织设计,都牵涉到实验设计的科学性问题。下面以高中生物实验三“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为例加以说明。一...  相似文献   

11.
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的两个实验,都要用到洋葱根尖,但课本上介绍的培养方法比较麻烦。笔者在培养洋葱根尖方法上作了改进,并与水培法做了对比,效果较好。方法是:在水槽中放上潮湿的细沙,把洋葱的底部放在细沙上,...  相似文献   

12.
学完高中生物《矿质代谢》一节后,有学生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来证实“根对矿质离子的选择吸收”。按照他的设想:溶液中有NH4和SO2-4,植物的根吸收NH4比SO2-4多,而植物的根在吸收NH4时,以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H与NH交换,这样就会有许多H残...  相似文献   

13.
居津 《物理教学》2022,(5):23-25+29
人教版新教材将“曲线运动”列为单独一节,旨在让学生充分体验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曲线运动条件两个探究实验[1]。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探究实验的“留迹”过程是否简单可操作,轨迹是否清晰,直接影响学生对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认知;探究曲线运动条件的实验是否形象直观,是否便于学生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受力特点都直接影响学生构建曲线运动的物理观念。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将现有的曲线运动探究实验进行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原创自制创新实验仪器,能直观高效地完成“曲线运动”的两个探究实验。  相似文献   

14.
1 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系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由什么结构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各器官的运输结构是否互相连通 ,蒸腾作用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否有影响 ?用什么材料做实验效果最明显 ?2 组织形式2 .1 初步探究阶段 (自由发挥阶段 ) 上课前两周 ,布置初一级全体学生阅读课本 ,查阅资料 ,自由组合若干实验组 ,利用课余时间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选择实验材料 ,进行初步的实验探究。该实验探究阶段的目的在于确定开展探究实验的方案 ,并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创造能力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2 .2 深入探究阶段 (精细化操作阶段 ) 经过…  相似文献   

15.
植物的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分“离子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两步。由于这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运用磁性教具进行演示,有助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了解。现将教具制作的方法介绍如下: 1.在磁性黑板的一边,先画好磷脂双分子层,用以表示细胞膜的骨架。(见图1) 2.在磷脂双子层的空白间隙处嵌入可以活动的载体模型。做法是这样的:用硬纸板以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的宽度为直径,剪二个园。其中一个园的边上剪下一个小园,这个小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生物》“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是“矿质代谢”的第一课时。从教材内容看 ,基本思路是先学习离子吸收的两个阶段 ,然后总结其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但通过这个思路进行教学 ,往往造成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脱节现象 ,很难达到教学大纲的有关目标。作者利用本节课所蕴含的科学实验 ,把教材上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探索性研究课题 ,使科学知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载体 ,并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去再发现知识 ,这便是探索式教学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便能解决上述问题。1 发现问题出示分别用蒸馏水及土壤浸出液培养两周以上的小麦…  相似文献   

17.
生物实验材料制作两则宣恩县一中杨芳泉(445500)一、用玉米根做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实验高中生物课本中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安排在秋季做,用的材料是洋葱根。秋季洋葱已经过休眠,易于长根。但春季做这个实验,用当年收获的洋葱很...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物》必修本《观察根对矿物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实验中,根尖的制备以及去阳离子水的制取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现就我的做法简介如下。1 制取去阳离子水 1.目的 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我选用的是磺酸型苯乙烯—二乙烯苯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天然水进行处理,除去阳离子,代替本实验中的蒸馏水进行染色后浮邑的漂洗和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19.
细胞靠消耗能量使离子和分子作逆浓度梯度的运动称为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通常由于主动运输是一种细胞的耗能活性功能,因此进行这类实验要比以渗透原理进行的被动扩散实验困难得多。经试验用昆虫马氏管(malpighian tubules)演示主动运输,取材方便,实验简单,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0.
高二《生物》课本提到植物吸收水分的形式有两种 :未成熟植物细胞通过吸胀作用吸收水分 ,成熟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渗透作用和吸胀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怎样验证这两个原理 ?用什么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做实验效果最好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组织学生讨论 ,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性实验 ,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具体做法如下。初步探究阶段 (自由发挥阶段 ) :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材 ,查阅资料 ,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筛选实验材料 ,自由结合实验小组 ,然后开放实验室 ,提供仪器、药品供学生选择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去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