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英南 《武当》2010,(11):15-17
看了李亚萍先生的《传统杨式太极拳基本习练技法》(下称《技法》,载《武魂》杂志2009年第4~5期),很受启发。《技法》对传统杨式套路的一些主要动作要领和基本技法作了简明易懂的阐述,使习练者对依照规范动作习练拳架当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正>崔仲三,自幼秉承家传,4岁起就开始随祖父崔毅士习练传统杨式太极拳,在祖父严格教导下全面掌握太极拳、器械及推手。他继承了祖父拳架舒展大方、匀缓柔和、轻灵沉稳、刚柔相济、意在其中的风范,是北京杨式太极拳嫡传之人,也是杨式太极拳宗谱载名的第五代正宗传人。  相似文献   

3.
杨振铎(1926—)杨式太极拳主 要传人之一。河北水年人。杨澄甫之 三子。自幼随父习练杨氏家传太极拳 及刀、剑、推手等。1951年到山西。 多年来致力于杨式太极拳的推广与普 及工作。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习练太极拳人群主要以健康、健身、防病、治病为目的。60岁以上老人占7成,平均拳龄8.1年,每周习练3次以上者为100%;拳式主要以简式、杨式和吴式为多;患有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者习练太极拳后,病情有不同程度好转;大部分人已不用药或停止治疗。表明,太极拳练习能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术》2006,(1):F0002-F0002
1948年出生,北京市人,祖籍河北。北京体育大学毕业,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现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西城区武协副主席。自幼随祖父崔毅士练习传统杨式太极拳。多次出访日本、美国等国传授太极拳。主要著作有《杨式太极拳体用图解》《传统杨式太极拳入门》《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太极刀》《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108式》《杨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56式》《杨式太极拳拆招》等,并录制了太极拳光盘和录像带等教学片。  相似文献   

6.
杨波 《精武》2004,(5):30-31
本人习练传统吴氏太极拳推手多年,时常留心体会传统太极拳论中对推手的要求,还将一些太极明家的推手经验在实践中加以印证,逐渐有了一点认识。现表述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武当》2009,(7):5-5
2009年5月下旬,在香港元朗天水围,由杨式太极拳第五代联谊会和香港杨式太极拳总会联合主办了传统杨式太极拳国际论坛。海内外众多太极名家以及专家学者到会,深入研讨太极拳理法。论坛取得了重要成果,对太极拳的研究、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杨式太极拳的发展、传承进行论述。杨式太极拳的发展经历了发展期与普及期,杨式太极拳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进行传承。研究希望能对杨式太极拳的传承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期中国传统文化能借着太极拳这一载体发扬得更加广大。  相似文献   

9.
《武当》2013,(8):2
李应宏汉族,1949年7月生,山东蓬莱人。"武当百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国"群众喜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现任山东省聊城市永年太极拳社社长兼总教练。自幼习武,尤爱太极。师从民间武术家刘学道先生(姜公容樵之弟子)等,习练形意、八卦、太极、迷踪艺及国家统一的长拳竞赛系列套路等等。后来又跟从著名武术家、杨式太极拳衣钵传人王志远先生习练正宗杨式太极拳。1986年由军队开始义务教授传统杨  相似文献   

10.
杨振铎,1926年生于北京。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之曾孙,杨澄甫之三子,河北永年人。杨振铎自幼随父习练杨式家传太极拳及各类器械、推手等。1951年移居山西。 多年来,杨振铎始终致力于杨式太极拳的推广与普及工作。1982年山西省杨式太极拳协会成立,杨振铎任会长。他多次应邀赴世界各地进行讲学活动,学员遍布世界各国,具有很高的  相似文献   

11.
名家信箱     
山西长治王伟斌(000415号会员)来信;学习了太极拳名家讲堂《杨式太极拳精解》收获很大,现有两个问题向崔仲三老师请教。24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可否称为杨式太极拳?为什么?为什幺24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的一些动作和传统的杨式太极拳不一样?如脚尖的翘与不翘、立掌前推与斜掌前推、实腿转脚与后坐转脚,动作不一样,是否技击作用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2.
梅永顺 《武当》2011,(9):13
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拳的拳式名称,虽然与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拳式名称相同,但是拳式动作却是不尽相同或大同小异,这里介绍的"搂膝拗步"只是其中的一个拳式动作。在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搂膝拗步之拳式动作简单松柔,用意不用力,运行轨迹走的是正面方向。与之相比,我所习练的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  相似文献   

13.
严翰秀 《武当》2011,(8):27-28
对郑曼青宗师,过去我知道的并不多。随着大陆与台湾文化、太极拳交往的增多,我对郑曼青宗师的了解和认识逐渐深入。我深深地感到,在杨式太极拳的发展过程中,郑曼青老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杨澄甫宗师的杰出弟子,也是中国太极拳界的杰出人物。现在纪念他,对杨式太极拳的继往开来,对中国的太极拳进一步走向世界很有现实意义。现在将郑曼青宗师对杨式太极拳的贡献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传统太极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古为今用,2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术、剑术应运而生。2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剑套路突破了传统教学程式,焕发新的活力,以适应信息社会、快节奏生活的需求。2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术、剑术套路,是以上世纪30年代杨澄甫宗师在北京所传108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及68式传统杨式太极剑为蓝本,依据杨澄甫入门弟子崔毅士前辈所传套路由其嫡孙崔仲三先生编创,是传统杨式太极拳系列套路练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2002,(11):34-36
在近代,杨式太极拳是流传最为广泛的拳种。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提倡,再加以根据传统杨式太极拳改编的24式简化太极拳的推出,使杨式太极拳的流传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6.
刘伟 《武当》2011,(6):3
2011年4月23日~24日,为期两天的第三届"赵斌杯"太极拳邀请赛在武汉市二中体育馆隆重举行。本次大赛由武汉市老年体协武术专业委员会和武汉市传统杨式太极拳研究会共同主办,由武汉市赵幼斌杨式太极拳咨询中心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45支代表队,516名杨式太极拳选手参加了此次比赛,还有美国、香港等地的239名拳友应邀专程来汉观摩。开幕式上,武汉市老年体协主任吴玉梅女士和武汉市传统杨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海平  相似文献   

17.
周英南 《武当》2011,(6):13-14
杨振基先生是杨式太极拳始祖杨露禅曾孙,一代宗师杨澄甫次子,为杨家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宗师5岁从父学拳,后又跟随其兄守中(振铭)一起练拳传拳。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老家河北邯郸。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应邀并调入河北省体工大队,任太极拳专职教练,开始了他的教拳生涯。杨振基先生幼承庭训,矢志太极,在家学渊源的熏陶下习练拳术技艺,扎根传统,较为完整地继承了杨氏家传太极拳之精要。在教拳中,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好,好在它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人体运动。多年来,我所接触的习练太极拳的中外人士,从亲身受益中一致称赞太极拳好。 太极拳在中国走过了几百年的漫长道路。初时有“十三势”、“长拳”、“炮锤”等套路。18世纪末,山西王宗岳用太极哲理解释拳理,撰写了《太极拳论》,从此出现了“太极拳”的统称。太极拳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主要的有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等太极拳。除了拳,还有太极刀、太极剑、太极枪和技击性的太极推手等太极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以杨式太极拳拳架与素  相似文献   

19.
有腿病和膝关节损伤的患者如何正确习练太极拳呢?患者要以养为主以健(练)为辅,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练养结合。这里根据经验和传统太极拳的要领略述一二,供中老年朋友们习练太极拳时参考:一是量力而行:架子不可太低,很多  相似文献   

20.
揽雀尾是杨式太极拳重要的拳式动作之一,起势之后,第一个就是揽雀尾,而且在整个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多次重复出现,足以说明这个拳式的重要性。在其他一些流派的太极拳中,揽雀尾被称为"懒扎衣"。杨式太极拳之所以把这个动作称为"揽雀尾",我认为是为了表现这个动作的轻柔沉稳、活泼灵敏,它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太极拳的稳健灵活特点。揽雀尾动作尽管复杂,但是,其基本内容就是掤捋挤按,表现了太极拳四正手法和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