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为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所创立,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文学、和平事业及经济学六种奖.每年12月1日颁奖。奖金约20万美元.  相似文献   

2.
3.
4.
吕增建 《成才之路》2009,(27):80-81
一百多年来,全世界先后有530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科学奖,这些科学大师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和与卡文迪什实验室关系密切的就有30位科学家获诺贝尔科学奖,卡文迪什实验室也被人们誉为诺贝尔科学奖的摇篮,光彩照人。研究卡文迪什实验室如此成功的经验,对于我国科技发展、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诺贝尔科学奖为标志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主要来自于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大学无缘诺贝尔科学奖原因很多,其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科研、师资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切切实实地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才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亲吻”诺贝尔科学奖,否则,就不会筑起通往诺贝尔科学奖的“通天塔”。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00多年来诺贝尔科学奖数据的统计分析,展现了大学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对科学的贡献:其一,获奖者多为大学教授;其二,获奖者出自全球251所大学;其三,世界一流大学是诺贝尔科学奖的摇篮。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诺贝尔科学奖的内涵"以及"为什么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作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00多年来诺贝尔科学奖数据的统计分析,展现了大学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对科学的贡献:其一,获奖者多为大学教授;其二,获奖者出自全球251所大学;其三,世界一流大学是诺贝尔科学奖的摇篮.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诺贝尔科学奖的内涵"以及"为什么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作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卢瑟福与诺贝尔科学奖“人才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2 0世纪来说 ,诺贝尔科学奖的设立和颁发 ,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百年间 ,全世界先后有 45 6位科学家获此“殊荣”,成为 2 0世纪的“科学精英”和“顶尖大师”,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中间 ,英籍新西兰裔科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不仅由于研究放射性物质及对原子科学的贡献荣获 190 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而且在造就大量优秀科学人才方面 ,创下了个人培养诺贝尔奖科学家人数最多的“世界纪录”。在他的培养和指导下 ,他的学生和助手中十多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从而在诺贝尔奖史上形成了一条奇特的“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日本在2001年提出了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而在过去的10年内,他们已经完成了计划的近1/3.本文通过研究日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人生经历,着重通过对典型的案例分析,得出杰出创新人才成长的一些内在要素,以及如何利用良好的外在条件做出重大的创新成果,从而对我国的科学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给出一些启示.直面世界各国科技的激烈竞争,民族的创新能力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因此,当前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在我国已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美国综合国力的强盛,得益于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而站在美国科学顶峰的是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之所以成为20世纪荣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就在于它有一套以“功绩本位制”和“优势积累原则”为指导的行之有效的科学英才培养体系。解读该模式,探究其奥秘,对于向诺贝尔科学奖奋力冲击的中国教育界、科学界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科技发展加大投入,在教育、研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诺贝尔科学奖对中国来说并非遥不可及,中国科学家们正在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在一步步走近这一奖项并很有可能在未来10年至15年内获得这一殊荣。”  相似文献   

12.
大学科研队伍应当成为中国冲击诺贝尔科学奖的先锋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如数学、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等领域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科学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诸如急于求成和担心失败、过分强调研究条件、缺少合作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科学家应当在正确研究方法指引下,通过不懈努力,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大学是优秀人才聚集的地方,为自然科学研究创造了一支活力较强、敢于创新的人才队伍,发挥着既是培养科学家的摇篮,又是科学研究主力军的作用。大学科学研究队伍应当成为中国冲击诺贝尔科学奖的先锋队。  相似文献   

13.
美国综合国力的强盛,得益于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而站在美国科学顶峰的是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美国之所以成为20世纪荣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就在于它有一套以“功绩本位制”和“优势积累原则”为指导的行之有效的科学英才培养体系。解读该模式,探究其奥秘,对于向诺贝尔科学奖奋力冲击的中国教育界、科学界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科学奖在每年的10月份陆续揭晓,12月10日正式颁奖.毋庸置疑,诺贝尔科学奖代表了世界学术殿堂的最高水平.诺贝尔科学奖设立100多年来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榜上有名.中国有13亿人口,居世界第一,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至今中国本土科学家仍没有一位榜上有名,这一事实也导致中国民众有很强的"诺贝尔情结".诺贝尔科学奖反映出的是一个国家的科学综合实力,科技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就是一个铁证.每年的此时此刻,关于中国距离诺贝尔科学奖究竟有多远之类的话题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热点,许多科学家也在探讨中国获奖的可能性、已具备的条件和某些方面的劣势.就此问题,本刊编辑部特约了王绶琯院士的《诺贝尔科学奖离我们有多近?》一文,王院士从分析青年天文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过程入手,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回答了中国人距离诺贝尔科学奖远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水母荧光追踪癌细胞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是发现和研究水母荧光蛋白取得突出成就的3位科学家——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和日本学者下村修。他们发现的绿色荧光蛋白质被广泛应用于癌症诊断技术中。利用这种生物荧光,研究人员能够同时跟踪多种不同的生物学过程,清楚地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0月6日,新一年诺贝尔奖各项得主一一揭晓。 约翰·欧基夫、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索尔荣获生理学或医学奖。 约翰·欧基夫拥有美国和英国国籍,神经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索尔是一对夫妻,他们来自挪威,都是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家。 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获得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民间力量设奖中,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已然成为一个标杆,它的设立开启了科技奖励的国际化大视野。有个形象的比喻:物理、化学和医学等领域最优秀果实都被放入了诺贝尔奖的篮子里。诺贝尔奖精神在中国如何生根?200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了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设立陈嘉庚科学奖,以发展求索回应着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18.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诺贝尔奖涉及了文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理学等很多学科.以表彰在这些领域里取得卓越成就的人.因此,现在这个奖项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和认可,所以许多科学家努力奋斗,以能获得诺贝尔奖为荣.不过令人困惑的是.在诺贝尔奖中却没有被誉为“科学女皇的骑士”的数学学科.  相似文献   

19.
20.
诺贝尔科学奖在每年的10月份陆续揭晓,12月10日正式颁奖。毋庸置疑,诺贝尔科学奖代表了世界学术殿堂的最高水平。诺贝尔科学奖设立100多年来,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榜上有名。中国有13亿人口,居世界第一,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至今中国本土科学家仍没有一位榜上有名,这一事实也导致中国民众有很强的"诺贝尔情结"。诺贝尔科学奖反映出的是一个国家的科学综合实力,科技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就是一个铁证。每年的此时此刻,关于中国距离诺贝尔科学奖究竟有多远之类的话题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热点,许多科学家也在探讨中国获奖的可能性、已具备的条件和某些方面的劣势。就此问题,本刊编辑部特约了王绶琯院士的《诺贝尔科学奖离我们有多近?》一文,王院士从分析青年天文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过程入手,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回答了中国人距离诺贝尔科学奖远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