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人们常说,记者要有一双"新闻眼",要善于发现新闻,尤其是要善于抓住好新闻。同样,编辑也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要善于辨别真假,识别优劣,当好伯乐,发现好新闻,使好新闻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2.
俞景华 《出版科学》2010,18(1):21-22
好编辑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好文章的慧眼,在高水平上寻求与作者的共鸣、共通。慧眼重在"慧",贵在"情",难在"专"。  相似文献   

3.
作为策划编辑要想做到选题精准,组稿恰当,就应该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文章从"慧眼看市场,把握机遇不错过"、"慧眼看读者,贴近需求靠创新"、"慧眼看专家,为选题物色好作者"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和提高策划编辑发现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多年的业余报道工作中,我有这样一条经验,即通讯员除了具备刻苦精神外,还要具备“编辑意识”。编辑意识,实际上是一种编辑思想。即报刊编辑人员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结合实际情况所产生的宣传思想和计划。通讯员如果缺乏编辑意识,就不可能写出一碰即响的稿子。那么,如何提高通讯员的编辑意识呢? 一、站在“点”上,想到“面”,点面结合出佳篇基层通讯员,大都是在本单位寻找材料写稿子,这在客观上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据一位老编辑说,在选择稿件时,首先要把它放在社会这架天平上,去掂量它的价值。从编辑的角度来看,既要看“点”上(指拟选用的这篇稿件),但想  相似文献   

5.
徐雁 《中国编辑》2006,(3):73-75
《藏书报》2006年第3期上有《编辑莫忘旧书摊》一文,所论颇为精彩。作者说:“每周至少逛一次书店,是成熟编辑的一门必修课。不同风格的书店,堪称编辑丰赡的信息库,良师济济的大讲堂,观察图书优劣成败的解剖室。”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08,(12):6-6
李甬在2008年第10期《青年记者》中撰文认为,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作业模式、媒体特点不一样.网络编辑需要一种“互联网感觉”。  相似文献   

7.
8.
如果说,一份党报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那么,编辑则是擦亮名片的人.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党报如何成为“永远引领时代潮流的旗帜”?如何办得让领导满意、让读者觉得好看和有用?这是编辑无法回避的课题. 无论是曾经的一纸风行也好,还是当下的唱衰纸媒之声四起也罢,编辑始终肩负着发展党报、壮大党报的神圣职责.只是,身处媒体大变局中,编辑更需多“几把刷子”.笔者认为,编辑只有拥有“四手”,才能与记者一道,站在新闻传播的前沿阵地,成为打赢党报保卫战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9.
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有些内涵深刻、有价值的新闻,常常被一些不起眼的现象所掩盖。记者在采访时如果能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善于洞察细微,耐心地深入下去,发现、识别、挖掘,去伪存真,那么即使有些看来是微不  相似文献   

10.
版面编辑要有“第一眼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面编辑要想真正在报纸版面设计上发挥作用,使所在报纸的版面设计既能真正反映本报的办报宗旨,很好地为内容服务,又能照顾到受众的需求,反映地域特点,有审美性,有特色性,就必须真正提高"第一眼效应",增强报纸的竞争力,具有较高、较全面的素质.笔者认为"第一眼效应"就是要抓住读者的阅读心理,让读者不仅想读而且爱读.对此,要想培养编辑的"第一眼效应",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如果报纸被比喻成一道精神大餐,那么新闻单位的记者就好比是采买,编辑就是厨师。采访记者是捕鱼人,编辑则是烹饪师。编辑在报刊工作中负有非常重大的责任不同的报纸根据不同的属性、分类和定位,由编辑做出适合读者口味的各道大菜和地方小吃。新闻编辑如何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很重要方面就是要具备“三有”。何为“三有”?  相似文献   

12.
在古玩市场,捡漏是收藏的至高乐趣,能够沙里淘金,用慧眼识财富。而一名优秀的编辑,同样要具备在如山的文稿中"捡漏"的本领,让原本看似不起眼、普通的稿件,通过编辑的再加工后大放异彩,使其可读性及新闻价值得以提升。笔者在新疆北屯报社从事编辑工作七八  相似文献   

13.
出版社是党的重要宣传舆论阵地。是党的重要喉舌。它的独特作用,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党和政府历来就对出版社非常重视。这首先从批准成立一家出版社的权限就可以观察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一个省(市)的省委、省政府的权力是很大的了。但却无权批准成立出版社(报社、期刊社);即使按照规定的程序申报到新闻出版总署,也不一定获准。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起,更是如此。据笔者了解,1984年至1989年,全国通过正规程序申报成立新的出版社达340余家,而最终只批准成立了12家,仅占申报总数的4%左右。笔者之所以反…  相似文献   

14.
李乐 《中国出版》2012,(6):52-53
从2001年浙江摄影出版社的范达明先生提出"编辑权"至今已经10年有余,出版业在体制上经历了改制、在技术上经历了数字化,编辑的工作内容更丰富、责任更重大。编辑的责任是调节并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与表达权,具体来说就是"动议权"、"修改权"、"转型权"和"把关权",编辑的这种权利虽然和著作权完全不同,但同样需要法律规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曾倩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219-220
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利益纠纷复杂的形势下,部分观众或报料人向新闻媒体报料往往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甚至利用记者以实现某种利益,新闻记者面对纷繁复杂的线索更要练就一对"火眼金睛",以免成为报料人利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一、摄影记者应有强烈的追“动”意识 追“动”也就是在追求新闻事件最精彩瞬间的魅力。这瞬间,倏忽即逝。一旦失去,会令你仰天长叹。 追“动”也是在追求对新闻事件最本质的意义的提炼。有一年获中国新闻奖大奖的作品《深圳8·10股潮》,抓取了在一夜等候之后却在关键时刻被人流无情挤了出来的青年的形象,他汗、泪交织,  相似文献   

17.
编辑,按照相关要求对稿件进行策划、修改、加工。有人说,编辑就是一项"挑刺"的工作,这样的说法虽然不太客气,但也有其道理。从事报纸编辑工作十年有余,笔者认为,编辑是稿件的"美容师",是版面的"看门人",编辑在加工稿件、编排版面的时候,必须具备一双"火眼"。在报社工作久了,发现编报纸的比起做电视、做广播、做网络的要"吃亏"得多,人家可以随时更新修改稿件,而报纸白纸黑字,一旦出版就再无收回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要有“三心”“二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峻 《编辑学报》2018,30(6):655-657
青年编辑的成长和培养问题是科技期刊编辑界关注的热点。结合新时代要求,对青年编辑应当具备的时代风貌进行探讨。认为青年编辑要有“三心”“二意”,即坚定信心、胸怀匠心、不忘初心,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市场意识。  相似文献   

19.
陆宜新 《编辑学报》2015,27(1):92-93
根据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学术期刊的要求,认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当在编辑工作中做到“有心、用心、细心”,要具有一定的学习意识、沟通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经营意识;只有做到有“心”有“意”,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编辑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字之妙,一篇文章,常常因为一个字的不同,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杨乃武与小白菜》中杨乃武那篇状词,那位老讼师把“无青天”改为“有青天”,一无一有,大不相同。记得有一个故事,说一批土匪抢劫了一个财主家,后来土匪捉到了,财主一定要把他们严办,可是这批土匪罪不至死,财主去同讼师商量,讼师看这个案件的上报呈文上说这批土匪抢劫之后,夺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