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清朝雍正年间,大将军年羹尧深得皇帝器重,成为当朝最有权势的"红人"。书生蒋衡听说年羹尧惜才爱才,便约了几个同门去投奔。蒋衡来到年羹尧府上,年羹尧见他书法飘逸,谈吐非凡,很是满意,当即许诺道:"你跟着我干,保证下科状元非你莫属!"蒋衡一愣,心想,状元是由皇帝钦定,他的口气怎么这么大?于是没做声,退到一边。年羹尧对其他人印象也不错,同样承诺重赏,还指定了下科的榜眼、探花。才子们都高兴不已,唯独蒋衡忧心忡忡。他偷偷地对一位至交说:"年大将军自恃功  相似文献   

2.
秀才和艄公     
一个秀才去省城参加考试,来到渡口准备搭船过河。艄公见他是赶考的学子,有意要试一试他的才学,便对秀才说:“先生,我有一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如果拥有知恩的情怀,他的生活便会像魔方一样充满神奇的力量。《读者》上有一则故事,一秀才人京参加科举考试,路上他和同伴在一间破庙里歇息。吃饭时秀才发现一只蚂蚁趴在干粮上。伙伴说:"捏死它,竟敢偷吃。"秀才却用手指轻轻地把小蚂蚁放在地上,说: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如果拥有感恩的情怀,他的生活便会像魔方一样充满神奇的力量。《读者》上有一则故事:一秀才入京参加科举考试,路上他和同伴在一间破庙里歇息。吃饭时秀才发现一只蚂蚁趴在干粮上。伙伴说:"捏死它,竟敢偷吃。"秀才却用手指  相似文献   

5.
有个故事说,从前有四个秀才,都是吟诗高手.一天碰到一起,要做一首咏景诗,决定各吟一句,联成一首.每个人单独做诗就够好的,四个人合作岂不更好!秀才甲起句说:“阳春白日风花香”,秀才乙紧接说:“绿树浓荫夏日长”,秀才丙按作诗要求来了个转折:“长风万里送秋雁”,最后秀才丁结束全诗:“塞北江南尽银妆”.吟罢,四人得意非凡,连声自赞曰:“好诗好诗.”只听旁边一位老者吟道:“字字珠玑如断线,春夏秋冬不相连:此篇若能称佳作,李杜泉台亦唤天!”确实如此,四秀才的咏景诗咏的是什么景?地地道道的四不象,四句话把四时景色说全了,这要算好诗,李白、杜甫九泉之下只有徒唤“天晓得”了!  相似文献   

6.
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相似文献   

9.
秀才赶考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家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着伞。秀才对这两个梦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还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你怎么今天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中)…  相似文献   

10.
《制台见洋人》节选自李宝嘉所著《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洋务能员但求形式,外交老手别具肺肠“.李宝嘉(1867年—1906年),字伯元,江苏武进人.少年时期,他曾考取第一名秀才,但始终没有考中举人.他写小说成名后,曾被人荐举,认为他适合当时“经济特科”的资格.“经济特科”属于科举考试临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考试前两天他连续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秀才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问:“不是明天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一想,墙上种菜不是高中吗?戴斗笠打伞不说明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心理暗示有时候对人的影响很大。语文的学习也是如此。袋,可有的人写起来龙飞凤舞,讲起来却嗑嗑吧吧,甚至不敢开口。什么原因呢?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畏难情绪、消极心理在作怪,生怕自己写不好,写的不如说的妙;生怕自己说不好,说的不如写的巧。这种畏难情绪、自卑心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普遍的心理障碍。如何使学生保持积极、愉快、稳定的心理状态,让他们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呢?寻找“亮点”,给予激励。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熟知其音域,方可奏出美...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相似文献   

13.
从前,在康底勒小客栈有一个人。他的声音比一千人的声音还大。他住在客栈的顶楼上。如果有人吵架,他大吼一声:“我要下去了!”谁也不敢再吱声了。听那强健粗野的嗓音,都期待在声音之后,看见一个可怕的巨人:黑黑的,斜眼,丑陋,蓝胡子,蒜头鼻子,伴着轰隆巨响,走下楼来。可是,他从来没有露面。有一次,他大声问:“下面出了什么事?”“你下来瞧瞧这乱子吧。”海雷斯的一个小伙子说。“我就下去!”这一声大喊,震耳欲聋,从来没有这样强大有力的声音。小伙子说:“下来,我们十分高兴看见你。”在门厅里,一群人被凶暴的声音吓得发抖。而他在阁楼上面却…  相似文献   

14.
有位进京赶考的秀才,在考试前两天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跟梦中情人擦肩而过,失之交臂。秀才感到这三个梦颇有深意,就赶紧去找算命先生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趁早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梦中情人擦肩而过,不是没缘分、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明天不是案例一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把算命先生的话如此这般一说,店老板乐了:“呦,我也会解梦的,你想想,墙…  相似文献   

15.
古时候有个秀才,虽才华横溢却又有点目空一切。他的老师发现了这一点。就决定找个机会教训教训他。 有一年,秀才参加了科考,自感考得不错。就故意在考试之后问了老师一句:“听说您会测字算命。能否给学生算算前程?”老师问:“但不知所问何事?”秀才回答:“我想请问录取名次。”老师听了。看了看他,说:“如此请先写一字。”秀才并不谦让。而是立即挥笔在纸上点了一点.老师看了看这一点,立即开口算道:“由此看来,你有望考上一等。”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相似文献   

17.
任志强 《江西教育》2004,(21):43-43
从前,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想问樵夫的那担柴多少钱,就说:“其价几何?”樵夫听不懂,因为自己是卖柴的,就说了柴的价钱。秀才听了以后,想让他便宜点儿,就用“挺学问”的话给那担柴找了一堆毛病,末了说“请损之”。樵夫早就听得不耐烦了,一气之下,挑起柴走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江西早期的农民革命运动领袖、红十军创始人邵式平同志是我党一位著名的活动家、政治家和忠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坚强战士。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能文能武”的人才。和秀才们比高低一九一九年夏,邵式平从县学堂高小毕业了。这时的科举考试已经废除,在乡亲们的眼里,他等于前清中了秀才一般。按家乡弋阳县邵家畈的族规,凡中了秀才的同族人都可以得三年学租,可是村里的财主和几位老秀才拒不承认式平能顶个秀才。并扬言“欲算秀才者,与吾等真秀才比试比试也”。邵式平本不想要那几十担谷子学租,但为了长长穷人的志气,压压这些财主和老朽们的傲气,欣然同意和他们比试一番。考试由本地比较公正的私塾先生主持,他出了两  相似文献   

19.
古时候,有位秀才赴京赶考。途中在—位财主家寄宿时,正赶上财主的儿子——丘尔在家练书法。财主向秀才求教,秀才先询问了丘尔练习书法的情况。财主说;“他练书法已经三年了,由于每次练习时都不够认真,所以才到现在这种地步。”听了财主的叙述以后,秀才沉思了一会儿,  相似文献   

20.
肇银  雅健  婉琼 《江西教育》2010,(1):8-12
秀才岭,一个牵动文化人情结的地名。相传这里有一位胸怀大志的青年,却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时间一长,在当地人给他封了个“秀才”的绰号后,他索性在村前的无名小山坡上搭了个简陋的木棚办起了私塾,想一边教书一边攻读,以待再考。因自身多次落榜,他只收到了两个学生。寒来暑往,他与学生形影不离,同窗共读。有年,他领着学生一起去应考,结果师生三人同时登上秀才榜。从此,这个无名小山坡便有了个响亮的名字——秀才岭:从此,秀才岭的百姓们弘扬着重教兴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