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课堂教学目标是连接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纽带,但对于教学目标制定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相对滞后,这导致了学科核心素养难以在课堂落地。1.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统领教学目标制定制定教学目标离不开价值判断和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学校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学生的现象.为了尽快遏制这种现象,<规定>不得不以法规的形式赋予班主任以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不过其方式必须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3.
张富群 《师道》2014,(9):16-17
教育价值取向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教育名词,本文试图探讨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和外延,与同行们交流。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指的是校长在党的教育方针引领下,在国家教育法规政策约束下具有个性特点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发展目标愿景。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外延包括教师发展价值取向、课堂文化价值取向、学生培养目标价值取向等。  相似文献   

4.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所在、精神所聚,而课堂文化是学校价值取向在课堂活动中的集中体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以文化自觉为引领,涵养"教师文化",凝炼"学生文化",打造"课堂文化". 所谓课堂文化的自觉,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者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它源于对文化、对人的理解;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它源于对课标、对教材、对人才观的理解;三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它源于对学习目的、对价值观、对未来发展的理解. 回望课堂,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教师充分利用课上每分每秒进行知识的讲解、学法的指导与应试训练,一节课下来,师生都很疲惫.这样的课堂,知识的气味过于浓重,文化的气息却踪迹全无,文化自觉也就无从谈起.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对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实施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 ,以全面发展为目的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为此 ,应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 ,改革现有课程教材和课堂教学模式 ,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保障创新教育健康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思想。 传统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 ,其特点是 :教师为完成认识性任务 ,并把此任务做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 ;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也是以此为中心 ,教师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 ,而不是“节外生枝”。这种教学把丰富复杂、变动不拘的课堂教学过程 ,简约…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的教育实践形成了"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教学价值以应试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经验。而在这种传统教学经验支配下形成的"讲授教学取向"的课堂教学观消解了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应该培养的课程能力,这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参与主体"单一化"特点和体系构成"边缘化"现象三个方面的偏离。需要在价值取向上,从注重功利化的外在价值向注重学生发展、激发学生自身双创意识的内在价值转变;在参与主体上,从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向构建多元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转变;在体系构成上从"游离""分散"的要素状态向"整合""系统"的体系转变。同时,还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平台建设和持续改进机制四个环节进行系统改进,探寻适切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学本式课堂"是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所进行的一种教学改革;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要体现"学为中心"的特点,要建构"先学后导、互助展评"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当堂自学""学然后导""活动展评""同伴助学"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是开发学生潜能的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是强调"怎样学"的教育模式,在学本教育理念中,教师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模式起到关键作用,将教与学融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3日02版报道:作为"双减"政策的落实主体,学校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守好育人主阵地,事关"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学校打好"双减"主动仗,在于调整好自身定位和角色,打好课堂教学的关键仗,做好课后服务保障,用好评价指挥棒,持续提供优质、丰富的校内教育供给.学校落实"双减",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教育的价值取向.作为基层校长,要深刻认识到,中小学生负担太重、校外培训泛滥是长期积累而成的问题.国家重拳出击,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集中整治,看似指向校外,根源却在校内.从某种程度上说,由于过去校内教育教学的质量存在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从而间接造成了校外培训机构的野蛮生长.对学校育人主阵地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学校克服教育改革难题的动力来源.打好课堂教学提升的关键仗,是学校落实"双减"的核心环节.推动"双减"落地,核心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有效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战场和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获得感,感受到成长,体验到成功.在这一点上,学校要善于动用资源,给教师提供扎实而有力的支持.例如,可引入校外教研员、专家等专业力量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校内开展校长、中层行政拉练式听评课活动,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如果说课堂是推进"双减"工作的主战场,那么课后服务就是大后方,两者需要相互配合.具体到实践上,学校可瞄准学生需求,打造"校本+社团+才情"的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体系,将课后服务开辟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各类作业,落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减负要求;第二时段依据"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宗旨,有效整合校内社团优质资源,聚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开设高质量内涵发展项目服务课程.同时,学校可根据学生个人需求,以社团形式建设体育、艺术、科学等"全美育"特长培养系列课程群,课上课后协同发力.落实"双减",还要用好评价指挥棒.评价不仅左右教育价值的取向,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也起着牵引作用.学校应以此为指引,依托课题研究,深化教师问题意识,致力于课堂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积极落实"双减"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质.一所学校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面貌和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校的整体发展.近几年来,我们根据"三个面向"和教育创新的精神,坚持"面向现代化,体现实验性,突显个性化"的办学方向,落实"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乐园;  相似文献   

11.
过去,我国传统的高等医学教育人才模式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学生围绕"三个中心"团团转,缺乏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双向交流.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上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但综合素质低,甚至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怪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校课堂伦理失范的主要表象,一是课堂价值取向处于准功利状态,二是课堂文化处于亚健康状态,三是课堂气质处于低、平、俗状态,四是课堂理念处于保守状态.因此,构建现代课堂伦理,一要构建具有和谐生态意义的“绿色课堂”,确立“课堂就是学校”的治学理念;二要构建基于“绿色教育”理念的教师文化,确立“教师就是教育”的教育哲学观;三是构建具有生态意义的课堂价值取向,在精彩课堂上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13.
孔培 《考试周刊》2008,(25):222-22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践,新的教育理念中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本文就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效率,从教师如何组织全新的课堂,如何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整合教材、教师自身、学生、环境四位一体的新课程资源,以"全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去着眼于学生--这个"成长"的个体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当前高校中存在的商业行为、知识经济以及人们在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化等现象分析,认为高校#在教书育人与经济利益的关系上应该更加强调教书育人的独立性,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在教育价值的取向上应更注重社会公平优于经济效益.为此,必须从解决高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价值取向上的冲突为切入点,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确立高校大学生的中心地位,实现德法并举,以进一步完善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一直是教师们感到棘手而困难的问题。究其原因,教师在课堂上构建的教学模式以传统教育观念为价值取向。因此,本文以教育价值取向为切点,探讨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它具有主导性、指导性、灵活性与可操作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一些学校对学生依然主要采取灌输的教育方式。在知识教育方面,部分学校、老师认为灌输方式最好掌控,也能让学生快速提高学习成绩。"只育分,不育人"的结果是不考虑学生的变化,而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主进行教育教学,在考试内容、教材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教学方式可能一直不变。以育人为中心,则必须以学生、生活为中心,了解现实社会、关切学生的所思所想。比如,不少学校对网络游戏采取的是一禁了之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生动课堂是课堂本真意义的回归,它使学生"主动"互动",动得"有序"有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核心素养"培育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教育是发生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中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因此,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生动课堂应该成为我们课堂的常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验)》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  相似文献   

18.
课标课程改革多年,不可否认数学教育教学的实绩斐然.但我们又不能不清楚地看到,还有不少高中数学课堂的现象是教师激情澎湃,学生却是一片寂然.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由于教师的专业性、先知性与学生的求知性、未知性的不对称状况,使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具有"主导"权利,这直接导  相似文献   

19.
1.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隐"。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几乎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的"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应用题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20.
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教育探索》2009,(3):109-110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政治上趋向现实化、自我意识上趋向个性化、精英意识上转向平民化、网络沟通日渐生活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重塑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建设的基本要求.需要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大学教师的文化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有机结合,需要进行学校主课堂、辅课堂和社会课堂相结合的综合教育,需要宿舍文化、网络建设、党团组织活动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需要注意高校教师人格力量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