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比分析两大语言学流派在研究对象与方法上的差异,阐述了两种语言学理论各自的优势、缺陷以及它们对现代语言学及其他学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学习理论是成人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形成于一定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中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流派有着各自不同的学习观,它们深刻影响了成人教育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3.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两大流派,它们的理论历史地位是在不断争论与融合中奠定的。本文的论述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阐述两大流派的理论发展;其次讨论两大流派的争论焦点;最后对两大流派的发展提出一些展望。本文试图通过这种梳理和分析来说明当前国际关系理论论争的特点和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伦敦学派语境理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于意义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众多的语言流派中是伦敦学派的语言学家首先将语境与意义研究相结合,并从各自的语言观和研究角度提出不同的语境理论。本文从历时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马林诺夫斯基、弗斯和韩礼德等人的语境理论,并对其理论进行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新制度主义视野中的制度与行为关系——一种比较的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制度与行为关系的分析,是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构成了区分新制度主义内部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标准。新制度主义三个主要理论流派,即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都从自己独特的理论视角对制度与行为关系展开了分析,并在理论内容和分析途径上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理论流派之间存在差异的同时,也为它们进行相互学习和理论整合提供了某种可能。而新制度主义各流派之间的理论交流,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这一过程的初步展开。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分析了国外主要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各自特点 ,阐明对外语教学法流派应借鉴和吸收各自优点 ,摒弃其不足 ,在此基础上提出外语综合教学法  相似文献   

7.
一百多年前,在活跃的欧美文坛上,先后诞生了两位伟大的作家———雨果和霍桑,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他们在各自的国度,各自的民族,各自的流派里独占鳌头,以妙笔生发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克罗德和丁梅斯代尔便是发人深思的两位。克罗德和丁梅斯代尔,两个异国同命...  相似文献   

8.
本对历史上各种档案鉴定理论进行梳理和综合分析,提出档案鉴定理论的历史分期的理论,并对主要鉴定理论流派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人类对于意义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众多的语言流派中是伦敦学派的语言学家首先将语境与意义研究相结合 ,并从各自的语言观和研究角度提出不同的语境理论。本文从历时的角度出发 ,着重研究马林诺夫斯基、弗斯和韩礼德等人的语境理论 ,并对其理论进行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章简析了陶行知教育理论与杜威教育理论产生的不同历史环境和价值取向,两种教育理论的不同哲学基础以及各自的基本概念和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1.
借鉴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历来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作为当前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首要目的也无可厚非,但随着全球后殖民时代的到来,以及西方后殖民主义在全球范围的蔓延,后殖民主义的浪潮对第三世界国家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反思中国当前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关系到中国教育发展的前景,因此通过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探讨来反思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和后殖民时代的到来,以及西方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的蔓延,对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不能以保护自己的文化免于西方侵犯为由,拒绝借鉴,借鉴仍是我国当前比较教育研究的首要目的.在后殖民主义的影响下,借鉴的主体、内容、对象、方式等应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3.
文化政治在近些年的学术界频繁出现。正确认识文化政治的含义对于理解当前出现的诸多文化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后现代文化语境出发。对文化政治的当下意义进行了阐释和注解,特别是对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文化政治的源起、复合理论的交融、微观政治的倾向以及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文化政治的两个重要表现: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进行了概述和阐释。对当前文化政治的含义理解有着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都市流行小说是都市文化的代言人,世纪之交的都市文化注重消费意识,具有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质和后殖民主义的文化心态,这些特征不仅体现在都市流行小说的主题和内容上,也体现在都市流行小说的言说方式上。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后半叶开始,后殖民理论由西方蔓延到全球。在中国语境下,后殖民批评存在的理论述误成为不可忽视和回避的事实。它具体体现在:以情绪化的“西方主义”取代后殖民批评;认为我国的文学批评患有一种“失语症”而产生的过度焦虑;后殖民批评实践中令人尴尬的悖论处境。由于“西方主义”那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强有力的挑战性与破坏性,它的兴起阻碍了东西方文化学术交流事业的顺利进行。“失语症”的提出,体现了提出者的拳拳爱国之心。然而,笔者认为,其存在的前提和相应的对策都值得商榷。至于后殖民批评中的理论悖反,这是我们在操持后殖民理论话语时无法回避的事实。关键是要考虑我们在操持这一话语时,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我们要超越东西方等级制度和人为的冲突模式,不仅要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心态,而且要排除那种狭隘的民族情绪。  相似文献   

16.
后马克思主义通过指认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断裂",解构文本,否定一元论主张多元论,否定历史必然性肯定偶然性,消解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论。但它又在区分"中心主义"与"中心"、运用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与历史主义观点透视晚期资本主义及其文化中,提供了认识社会发展动力的新视角并肯定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7.
后殖民翻译理论在国内的误读与误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是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审视不同殖民时期的翻译实践。我国学者在采用后殖民视角来分析翻译中各种问题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不乏对该理论的误读和误用。通过发现并找出国内学者利用后殖民翻译理论进行翻译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某些错误,希望对翻译的更好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美国翻译理论家戴维·贝娄斯在2011年提出了向上翻译和向下翻译的概念,用来解决描述不对称翻译关系的流动性方向概念,因为在后殖民翻译视域下,不同民族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不对称和不平衡性得到集中体现.本文从后殖民的视角,对向上与向下翻译这组新概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后殖民翻译对接受国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对译者主体性与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探讨不同民族、国家如何在不对称的语言、文化之间实现更好的交际.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文艺问题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研究在学界被简称为后学(post-ism)研究。这一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问题研究观点各异,取向不同。本文在对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文艺问题加以反思中强调:后学研究不仅要在严肃的学术研究中分析那些客观研究者的观点,还应该对后现代推进者观点加以梳理,对客观研究加以总结。要弄清“后学在中国”这个多维多面的问题,只能在学术正的历史平台上认真地考察各方的观点,对那些严肃的研究加以首肯,对那些不负责任的说法和想当然的滑过问题边界的做法,加以实事求是的审理,才能使反思有其正当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二元对立的拆解:读《北迁的季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迁的季节》描述的是被殖民国家苏丹民族独立后,所面临的民族内部的矛盾和困惑。以后殖民理论为视角,小说中体现的二元对立的民族主义思想受到批判,说明被殖民国家不能在民族主义的煽动下,为自己复制一个颠倒的"东方主义",只有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接纳先进的思想文化,批判地继承民族的传统文化,抛弃二元对立的民族主义思想,后殖民国家才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