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这是一首咏史诗。李商隐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反映他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出他的现实主义倾向。同时借题寄慨,委婉地抒发了他对时政的深沉感喟和愤懑,从而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涵量,扩大了咏史诗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一位杰出的诗人,在他的整个诗歌创作中,咏物诗、咏史诗、无题诗鼎足而立,而其中最具艺术魅力的是无题诗。他一生写了九十余首无题诗,一类是标明无题的,另一类虽有题目,实质上也是无题诗,如《锦瑟》《日射》。他的这些无题诗一直受到历代读者的青睐。无题诗何以具有如此浓烈的艺术美,凝聚着这样多的注意力呢?究其原因,在于李商隐无题诗易产生多主题,多主题形成了增俄美,正是这源脱美使读者留连忘返、沉醉于其中。让我们先来看看他的《无题》四首中的第一首诗: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明确的创作意图.是政治诗特殊的表现形式。其在艺术上的创新是成熟地使用了近体的七律、七绝的形式,特别是七绝的大量运用。李商隐用咏史诗的形式写爱情、恋情是他的新创造。李商隐在其咏史诗中说理时大多能以形象、感情出之。总之,李商隐的咏史诗承前启后,是这一题材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4.
对于同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人们往往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切入点,从而表现出文人对此的不同心态。李商隐与王安石都有一首名为《贾生》的咏史诗,二人对这一历史人物所经历的历史事件的认同与否定的取向,揭示李商隐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怀疑心态,从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到对现实政治的怀疑,再到对历史传统的怀疑,并由此产生深刻的哲理性思辨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若联系时代背景来看,这种怀疑心态不只是属于他个人的,也是属于他所处的整个晚唐社会的,是晚唐文人群体意识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的托物寓怀诗及其对古代咏物诗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是唐代写作咏物诗数量达百首以上的少数几位诗人之一。在他的整个诗歌创作中,咏物诗是和咏史诗、无题诗鼎足而三,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大类作品。这百余首咏物诗类型多样,成就各异,其中尤以托物寓怀之作最具个性特色,且对古代咏物诗的传统有明显发展。一在李商隐之前,咏物诗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从先秦到南朝初期,是古代咏物诗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诗经》中虽无完整的咏  相似文献   

6.
本从李商隐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李商隐渴望早日成名取官的客观原因,探讨了商隐的政治抱负,关心时事的性特征,由此指出其写咏史诗隐晦的原由,并以咏史诗《贾生》为例,着重分析了李商隐个人的思想情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其咏史诗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西晋左思今存诗十四首,八首《咏史》诗为其代表作,在中国咏史诗发展的过程中竖起了一座丰碑! 《昭明文选》有咏史诗一类,共选魏晋南北朝9位诗人的21首咏史诗。其中最早的是王粲的《咏史》,其次是曹植的《三良》,再次是左思的《咏史》8首。其实在左思之前的咏史诗及其作家,还要早一些,多一些。其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先秦《诗经》、《楚辞》中虽没有出现咏史诗,而在《诗经》中却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5篇,写的是历史,即记述周的祖先后稷的出世、公刘从邰迁至豳、古公室父再由豳迁往歧山、文王和武王的武功。“五篇连起来便成为一部周人建国的历史。”(余冠英《诗经选》序言)这与后来的咏史诗虽有所不  相似文献   

8.
李商隐咏史诗艺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咏史诗滥筋于《诗经》“大雅”及楚辞中的一些篇章c屈原的《离骚)中就涉及到许多历史传说及重大历史事件,借以调古谕今,抒写怀抱。咏史诗经历魏晋南北朝发展到晚唐,达到了繁荣,不仅出现了许多咏史名家,而且在艺术上自觉地将咏史和现实、人生结合起来,创造出风格多样的咏史诗。特别是晚唐的李商隐,面对着江河日下的李唐王朝,他感到回天无力而悲忿交加c岁月陆路,壮志未酬,生存的不幸凝聚成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沉感慨与思索,再加上对诗歌艺术的不懈追求,使李商隐的咏史诗开阅自如而又寄托遥深、暗藏锋芒,在穿越古今时空…  相似文献   

9.
在晚唐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诗坛上咏史诗的作者之多,数最之广,在整个唐代都是很突出的。其中李商隐和杜牧的咏史诗如鹤立鸡群,有着引人注目的独特风貌。沈德潜说李商隐的七绝“长于讽谕,工于徵引,唐人中另开一境”①,主要就是指咏史诗而言的。因之,对李商隐的啄史诗作一些探讨,对我们研究唐代诗歌发展规律中的一些问题,对了解他的思想艺术成就,颇为必要。本文拟从李商隐咏史诗产生的主要客观原因、思想艺术特色以及贡献等几个方面,谈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0.
纳兰成德《咏史诗》20首试释高亢纳兰成德《咏史诗》20首,起战国初至北宋亡。计战国初二首,三国六首,南北朝七首,唐三首,宋二首。因事立论,前后似乎并没有什么联系,但通过这一组诗可以看出纳兰的历史观,从而考察纳兰的思想。纳兰论咏史诗,主张有意而不落议论...  相似文献   

11.
元好问持正宗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在《论诗三十首》中,肯定了李商隐诗之“精纯”.赞扬它世代受到人们的喜受.但对其隐晦处略有批评.同时认为不十分“雅正”,更进一步斥乏为“新声”,这反映出他诗论中的保守面。元好问对李商隐是在肯定的基础上有批评,他是辩证地评论李商隐的。  相似文献   

12.
元好问持正宗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在《论诗三十首》中,肯定了李商隐诗之“精纯”,赞扬它世代受到人们的喜受,但对其隐晦处略有批评,同时认为不十分“雅正”,更进一步斥之为“新声”,这反映出他诗论中的保守面。元好问对李商隐是在肯定的基础上有批评,他是辩证地评论李商隐的。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的咏史诗大都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其对统治者辛辣尖刻而冷峻的讽刺和揶揄挖苦,使他的咏史诗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和独特的艺术个性.笔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就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择、修辞技巧三方面分析和解读李商隐咏史诗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是大家所熟悉的作家,他给人的一般印象是,爱情诗的创作取得卓越成就。其实,他的咏史诗亦独具特色。本文打算把它放在咏史诗发展的长河中作些探讨。 一 我国诗歌创作中出现咏史诗是在东汉,班固《咏史》是最早的一篇。但却“质木无文”。建安时期咏史作品有所增加,曹植、王粲等均有诗篇传世。它们与班固《咏史》相比,一是增添了文采,二是带有较多的情感。但依然是就事论事,“(隐木)括本传”。而后的杜挚有所突破,其《赠毋丘俭》已不再是咏一人一事,而是列举了许多古人的事迹,但显  相似文献   

15.
汪守英 《甘肃教育》2011,(15):59-59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的杰出诗人,咏史诗是其创作的重要题材,约占他全部诗篇的七分之一,而且成就卓越,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一、擅长将追怀史事与讽刺时弊融于一体李商隐的咏史诗决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为咏史而咏史,  相似文献   

16.
<正> 左思以《咏史》著称,陶渊明的咏史诗虽只有十多首,却代表着他诗歌创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不容忽视。钟嵘在评陶诗时说“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①,而他所举五言之警策者中,于陶诗仪取《咏贫》,可见他已认识到二人咏史诗的联系,因此我们将二人的咏史诗放在一起讨论。咏史诗作为诗的一个支流,它的发展当然要受整个诗歌发展规律的制约,但它还应有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前人虽对咏史诗的源流有零星论述,但总的说来,这方面的研究至今仍是个薄弱环节,深入不够,推考亦非无误,当然难以揭示其发展规律。而揭示咏史诗的发展规律亦非本文所能担当得起的任务,本文仅试图从咏史诗发展的角度,对左、陶咏史诗的历史地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许多诗句脍炙人口,多被后人引用。其诗风格立意高远,境界空明,情感浓郁。这首《回中牡丹为雨所败》是李商隐的名篇,全诗以回中牡丹被暴风雨摧残为背景,抒发自己的政治心境。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的咏史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蕴含着深沉浓郁的悲怆美,高度集中地体现了晚唐咏史诗的审美趣味,而其悲怆美的形成则离不开诗人对画面场景的精心剪裁,对意境情趣的营构,以及其大胆酣畅的讽刺手法.这使得李商隐的咏史诗显得摇曳多姿,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的咏史诗在晚唐诗坛因为其独特的艺术个性而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咏史诗具有高度概括、善用对比、以小说笔法入诗等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马嵬(其二)》是李商隐的一首咏史诗,选入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近人黄侃评价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其中对于其"讽意至深"的"讽",许多老师理解为"讽刺",这固然不错,但是笔者认为"讽刺"只是表层旨意,依据"讽"的本义,"借古讽今",即"婉言规劝"才是诗歌的深层意旨。诗歌的确有着很强烈的讽刺之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一个"徒"字表明"海外更九州"这种传说是没有依据的,唐玄宗却派人去海外寻找杨贵妃的灵魂,以至于炼丹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