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玉霞 《语文知识》2006,(12):22-22
经常有人把“贸然”误写为“冒然”.还有人提出疑问——“贸然”是“轻率地。不加考虑地”的意思,而“贸”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交易”的意思.“冒”则有“冒失.冒昧”的意思,为什么不写作“冒然”而要写作“贸然”呢?细究之下才知道这原来是通假现象在作怪。  相似文献   

2.
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单独进行写作教学,割裂“听说读”和“写”的关系。忽视写作教学,把阅读教学当作“硬任务”,把写作教学当作“软任务”。瞄准应试,迷信“快速作文”等训练程式。训练无序,缺乏计划性;训练无重点,指导不到位;教学环节轻重不适,缺乏科学性。有甚者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放手。难怪有人把作文教学现状夸张为“三个瞎子打天下”:一是“瞎子点灯”白费油,实际上是不会教;二是“瞎子摸象”想当然,实际上是不能教;三是“瞎子放驴”大撒手,实际上是不教。那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一、构建开放的、活泼的、…  相似文献   

3.
要使议论文写作时纵横捭阉,就要纵横拓展议论文的写作思路。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是议论文写作过程中思维运行的轨道。如果不懂得纵横拓展思路,写作时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就会“冰泉冷涩弦凝绝”;如果善于拓展思路,写作时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就能“间关莺语花底滑”。那么,该怎样纵横拓展议论文写作的思路呢?这里介绍一种有效的方法即腹部开花法。  相似文献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古语说明了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某种关系,即阅读是吸收,是积累,是基础;写作是在阅读的吸收和积累基础之上的表达。通过博览群书,从书中吸取精华,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学到写作技巧,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此,阅读是学习写作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呢?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考试说明》对写作的要求有这么一条:“文句有意蕴”。“意蕴”指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对“意蕴”的解释是:“内在的意义;含义”。那么“文句有意蕴”就是要求文句富于内涵,有概括性,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在表达上要形象而深刻,言简意赅。什么样的语言才有意蕴呢?  相似文献   

6.
本期为大家辑录了一组杂文,共五篇,合起来称为“逆思维”。 “逆思维”是写作中很流行的一种技巧。课堂上,老师们大力提倡;考场上,学生们竞相实践。但如何正确来看待它呢?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其中,“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重在交流信息,传达思想,适应社会需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应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个总目标呢?  相似文献   

8.
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曾说:写文章如同“工师之建宅”,“周到设计”“方显其奇巧”。所以,古今中外的作家,文学家对构思给予高度的重视,对构思的艺术进行着执着的追求,动笔之前,瞑思苦想;写作之中,惨淡经营,可见精巧构思,乃为文之要。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当学习和借鉴哪些精巧的构思方法呢?  相似文献   

9.
写作无疑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只有具备创造性心理机制,作者才能完成其写作任务。这种写作的创造性心理机制由什么心理因素组成?又是如何运用这些心理因素呢?刘勰曾言:“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说的就是写作的创作心理机制。这段话有几个关键词语——神、志气、枢机、辞令等,说的就是写作创造性的几个心理因素。“神”充满作者的头脑,当写作成功之时,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重要任务之一,阅读与写作又是相辅相成的。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写作训练呢?笔者的做法是: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寻找适合写作训练的材料,依照一定的练笔形式,寻找“切入口”。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一种自觉动机。在引导学生写作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利用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努力使他们热爱写作,快乐写作。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潘青松 《考试周刊》2009,(25):81-81
历来,许多学生惧怕写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内存”不够丰富而感到无话可说。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只有丰富“内存”,才能带动“内需”,使写作成为学生的自主行动。一、以活动为契机,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老师们常会碰到这样的困惑,写作指导细了,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作指导,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学生“作难”的问题呢?在多年的教学享践中,我的体会是:作要“小”、“真”、”实”。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学生对学习作文往往表现为“厌”和“怕”,探其心理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培养好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使其“情绪”高涨,“情感”萌发。古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动,辞才发;情不动,辞难发。因此,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爱写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在“情”与“趣”上多下功夫,要通过对学生情绪的调动、情感的激发,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使学生爱上“写作”。那么怎样来进行呢?  相似文献   

15.
吴亚平 《学语文》2008,(2):32-33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作文,话题作文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考场作文,讲究点题写作,可遗憾的是许多考生“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么在写作过程中怎样做到点题呢?下面六招。教你轻松学会点题写作。  相似文献   

16.
对于作文教学来说,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是求得学生人格、智慧和写作才能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叶老提出“立诚最为贵”的训练思路,无疑是一条最佳通道。什么叫“立诚最为贵”?叶老在早期的《作文论》中作过这样的解释:“作文上的求诚,实含着如下意思。从原料上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验证、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合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的写作理论研究虽然更趋于科学化,然而,在某些细节问题的研究中还存在着不足,如:“主题”概念是否能够概括所有文体形式表达的具体情况?是否有必要用“主旨”来取代“主题”成为文章写作的要素之一呢?这篇文章就这两方面的问题谈一些看法,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8.
作,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作教学应着力于使学生“想吃”,乐于表达。那么要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状况呢?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9.
贾晴 《山东教育》2007,(9):34-34
作文溧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双手握着笔,紧皱眉头;有的唉声叹气,草纸撕了一张又一张;有的忙着翻找作文选,东拼西凑……如何减轻作文课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把写作变成他们的“乐事”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的伟大创举,但他所开创的事业为什么没能坚持下去。并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活力呢?本文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下西洋中官方所垄断的朝贡贸易主要是围绕“宣德化”、“杨国威”、“柔远人”、“示富”等政治目的进行的,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是明王朝一贯推行的海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