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儒俊  陈凌 《当代传播》2011,(2):92-94,97
广告娱乐化是近年来在整个社会文化转向大众化、娱乐化过程中兴起的一种传播文化现象.它是在整合娱乐要素的基础上,以娱乐受众、说服消费为主要目的广告传播文化行为.广告娱乐化通常以虚拟情境,建构社会符号、议程设置等传播方式,更隐蔽、更形象、更贴近地对广泛的个体进行反复刺激,以实现集体无意识的情感认同、强化原型和外倾型性格,达到...  相似文献   

2.
杨静 《新闻世界》2008,(7):59-59
网络的出现,为娱乐发展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载体。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常见的网络娱乐形式有以下几种:娱乐化的新闻、网络游戏、博客、QQ/MSN、BBS/网络论坛、邮件/ICQ等等。网络的普及使网络的娱乐功能更具大众化,更具有天生的愉悦性和易得性,也使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关系中最为密切的娱乐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3.
徐健 《青年记者》2009,(24):50-51
什么是娱乐化 “娱乐化”从其诞生之初就没有明确的定义,这是一直以来人们在争论新闻娱乐化现象时经常进入死胡同的根本原因。以新闻娱乐化为例,人们普遍认为,一般“新闻娱乐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偏向软新闻或使硬性新闻软化,其特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  相似文献   

4.
张熹 《新闻传播》2009,(8):23-24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电视新闻娱乐化问题,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和新闻传播的发展。本文从电视新闻娱乐化产生的原因、消极影响及正确对待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态度进行了探析、有利于对电视新闻娱乐化把握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新闻娱乐化”的负面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新闻报道逐渐呈现出娱乐化的走向,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新闻娱乐化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从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强调新闻报道故事性、情节性、煽情性、刺激性的娱乐化效果,让新闻进入故事化、文学化、人性化、趣味化的娱乐化状态。  相似文献   

6.
进一步理清新闻娱乐化、传媒娱乐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加强对新闻娱乐化的伦理反思和对策研究.有助于更有效地推动我国大众传媒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叔翼健 《新闻界》2012,(13):31-35
近年来,伴随着电视节目整体娱乐化的背景,综艺节目主持人在言语、副言语和身势语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娱乐化特征,言语方面的娱乐化体现在话题选择的娱乐性、言语表达的搞笑性以及言语创造的悬念性和轰动性,副言语和身势语方面的娱乐化体现在主持的夸张和表演性,以及轻松而有个性的造型设计,本文所探讨的正是主持人如何将自身的主持传播行为娱乐化,并对这种娱乐化主持倾向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8.
如果把新闻看作消费品的话,那么作为消费者的受众希望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消费新闻,就是再正常不过的要求了。于是,新闻的娱乐化就有了市场。而众多的新闻报道手段中,摄影本身就是一种娱乐方式,新闻摄影的娱乐化就更受到欢迎。本文以英国威廉王子婚礼报道为例,对世界主流报纸头版图片使用中的娱乐化倾向做比对分析。  相似文献   

9.
汪秋萍 《新闻通讯》2013,(12):47-48
毫无疑问,我们已进入娱乐时代。电视台的黄金时段被各类娱乐节目占据,报纸的文娱版充斥着明星八卦,网络更是制造娱乐的超级工厂,一切都以娱乐化的方式呈现,包括新闻。无度的娱乐使文化的光芒日渐黯淡,使独立理性的思考变得式微。全民娱乐时代,更需要媒体葆有一份责任和清醒,更需要媒体的文化坚守和担当。  相似文献   

10.
娱乐新闻的后现代性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娱乐新闻成为很多媒体必不可少的部分。 娱乐新闻的出炉,有其深刻的后现代性背景。后现代性是针对现代性而提出的概念。“现代性”指的是17世纪以来,以“理性”为核心词建立起来的以启蒙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化模式。现代性理论倡导人类依靠理性建造一个更合理的社会。现代性的思维逻辑一直影响到今天,并且塑造了现代社会基本的历史和化景观。  相似文献   

11.
“娱乐化”不忘媒体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锋 《新闻实践》2006,(10):56-56
近两年以来,国内各地新闻以及省内各档新闻,都有一种“娱乐化”倾向。要不要“娱乐化”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什么是新闻“娱乐化”?有的把社会新闻的增加归为“娱乐化”;有的把民生新闻增加归为“娱乐化”;有的把奇闻逸事增多,叫做“娱乐化”;也有的把报道方式的“剧情化”叫做“娱乐化”。以我的理解,娱乐化应该是,“用多种娱乐方式,侧重选择一些非传统题材,为增加报道可看性的新闻报道倾向”。它把新闻从以传递信息为目的要求,向以观赏性、娱乐性目的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娱乐化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新闻的娱乐化较好地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本文从新闻娱乐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开来,论述了新闻娱乐化的两面性。如何破解新闻与娱乐之间存在的矛盾,关系到我们新闻媒体未来的前进方向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信息全球化背景下,传媒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媒体拥有了更广泛的传播与影响力。"娱乐化"本身是为了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但过度"娱乐化"导致了网络媒体滋生出一系列伦理危机,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重构,降低了大众文化品位,模糊扭曲了善、恶、美、丑的概念。审视网络媒体过度娱乐化现象,呼唤伦理道德的回归,是防止"娱乐化"造成价值观沦陷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社交化数字娱乐是基于社交网络的数字娱乐模式。具有潜在用户多、社交分享特性和实时互动性等特点,同时也面临传统娱乐观点和内容深入人心及用户受社交网络影响越来越大等问题,然而社交化数字娱乐的发展前景依旧广阔。在未来,社交化数字娱乐将在广度深度上拥有更多用户群,会成为一站式娱乐中心,会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更会成为值得期待的收入盈利热点。  相似文献   

15.
张鸿雁  杜威 《声屏世界》2010,(12):22-22
“新闻娱乐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将新闻和娱乐结合起来,竭力从严肃的政治、伦理问题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强调新闻报道故事性、情节性、煽情性、刺激性的娱乐效果。在此类报道中,媒体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社会规范强制功能”的积极作用,而由于其媒介内容的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使得媒体功能出现异化。  相似文献   

16.
杨丽微 《新闻世界》2013,(3):149-150
“病毒式”蔓延的《中国好声音》,标新立异,打破本土一贯的娱乐手法,大获成功,这仅仅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娱乐”盛宴,亦或是标志着媒体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本文以此疑问为基础,在思考媒体的娱乐化对受众日常社会生活的介入影响之外,更反思整个媒体行业的娱乐化倾向对社会精神指向的侵染。  相似文献   

17.
“娱乐至死”的担忧虽有道理,但忽略了我国的国情和媒介体制,缺乏对中国式娱乐的深层认识,忽略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娱乐解放力和转型中新闻体制的双重性挤压所带来的娱乐偏向力,忽略了媒介作为文化的载体在解构文化的同时也在昭示着现代文化的某些品格。娱乐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是通过媒介受众的主体参与和媒介意识的养成,来形成媒介娱乐化的主体启蒙价值的,其良性发展需多向度规范,而糅合我国群众性政治取向的大众文化思路,则可以突破对媒介娱乐化的单向批评,以更加理性的、务实的、建构性的取向来实现媒介文化的自我扬弃。  相似文献   

18.
刘倩 《中国广播》2013,(11):59-61
随着全球新闻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以严谨、枯燥、高端著称的广播电视财经节目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娱乐化倾向。本文对财经娱乐化的界定及基本形式、发展特征、需求、负面影响以及未来方向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不是所有的财经类节目都要融入娱乐化因素,好的娱乐化财经节目的宗旨应该是差异化表达、多样化表现、平民化视角。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娱乐化具有双面性,既具有积极意义,又具有消极意义。有利于新闻的灵活化,也容易脱离行业的相关制度。把握好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度,是电视新闻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笔者针对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关于电视新闻娱乐化发展的策略。希望电视新闻工作者关注新闻娱乐化的度,利用有效的方法来促进电视新闻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06,(11X):F0004-F0004
陕西卫视以独特的化背景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以“大化”的概念打造省级卫视第一人频道。以人关怀之视角切入观念、切入生活。遵循“化与娱乐联通,市场化与多元化结合”的宗旨,以“人娱乐化、娱乐人化”的整合思路,打造富有人气质和娱乐精神的传媒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