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研究媒体折射出的残疾人身份对于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传播正能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考察情态和评价资源等语言项目,试图揭示新闻语篇中残疾人身份的建构。语料来自China Daily中有关残疾人报道,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媒体折射出的残疾人具有弱势身份、患者身份和自强身份;媒体在构建残疾人身份时,运用的话语策略,不利于残疾人主体身份的构建,媒体有义务采用有利于话语和谐的策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根据Hoey提出的互动理论,从词汇层、句子层和语篇层三个方面来分析研究英文童谣的语篇特点。研究表明:在词汇层方面,英文童谣主要运用词语简单重复和同类词来构建语篇;在句子层方面,句子之间主要是简单重复、平行、列举和时间顺序关系;在语篇层方面,童谣的语篇模式主要以问题—解决模式和问题—回答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3.
尝试以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为理论框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调查分析了自述语篇中态度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分布特征。旨在说明作者如何通过态度资源体现人际互动取向和构建学术身份,以期为中国学生学习撰写自述文书以及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语旨和语域是影响语言运用的两个因素,它们会对任何语篇产生综合性影响。通过对实例语篇的分析,分别对语旨和语域的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然后简单概括了三个范畴(语域、语式、语旨)的综合运用并得出结论:只有从三个方面对语篇作全面分析,人们才能看到语篇的全貌。对语篇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语码转换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语言交际现象,在交际过程中,它可用作一种社会指针,标记或构建交际双方的社会身份,这是源于语言与社会辩证统一的构建关系。因此,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可以通过语言的选择和转换实现社会身份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语篇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其基础是形成完整的语篇意识,语篇意识的形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高低.构建语篇能力首先要了解不同的语篇及其内容和特点,作者以语篇和语篇能力为依据,探讨在大学英语写作中贯彻语篇教学的意义、方法及步骤,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主要讨论在语篇构建过程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量对语言三大元功能的影响:语场作用于概念功能;语旨作用于人际功能;语式作用于语篇功能。本语篇分析采纳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观点,主要运用三元功能系统分析的模式。讨论所得出的结论表明,语篇作在从语言系统网络进行选择以体现语言三大元功能的意义潜势时,若能更充分的顾及到语境的三要素的语义内涵,所构建的语篇就会更加达意、得体。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语言学过度拘泥语言形式的局限性愈发显现的背景下,系统功能学派的创始人Halliday借鉴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Harris提出的“语篇分析”以及Mathesius为代表的布拉格学派提出的主述住理论,提出了系统功能语篇分析。Halliday按照“语言元功能”的理论,将主位分为概念主位、人际主住和语篇主位,还提出了标记主位和无标记主位的概念。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主位理论和主住推进的具体模式,并且以中外语篇为例研究主位推进理论在语篇构建中的具体应用,对于语篇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淘宝体"的语篇分析,讨论"淘宝体"的语篇构成,分析"淘宝体"的组成机制,包括其主述位推进的语篇构建、人际功能的语篇构建、评价意义的语篇构建以及隐喻认识的语篇构建四个方面。"淘宝体"有利于促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外经贸合同的语篇构建和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语篇功能理论为导向,分析了外经贸合同的语篇构建,论证了功能语言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从词汇和句法层面探讨外经贸合同的翻译,摆脱了传统的翻译理论框架,为外经贸合同语言层面的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11.
Language use can reflect social identities and the way a person is presenting himself or herself to other people. As to show how gender identities can be reflected from the discourse, a casual conversa...  相似文献   

12.
While social media is widely used by youth around the world, research is only beginning to document how transnational students employ these technologi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how English-learning adolesc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use social media to engage in social, academic, and identity work.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a four-day social media unit in a high school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class of mostly recently arrived East African youth. Data sources included Facebook posts, video recordings of class interactions, student presentations, and interviews. These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post-structuralist identity frames (e.g., Norton, 2010) and the social semiotic construct of modality (van Leeuwen, 2005).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rough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social presence (SP), learners asserted identities, which were affirmed by classmates, and legitimated their contributions. This legitimation resulted in rich, interactive learning experiences in the group. This finding has implications for using social media in classes with transnational newcomers.  相似文献   

13.
罗敏 《海外英语》2012,(15):236-238
Language is used to exchange information,but it means far more than that.It is also employed to establish and maintain social relationships.Language has varieties.Only by acquiring the variety of language a speech community adopts can a person be accepted and establish a target social identity.The movie My Fair Lady is a good illustration to this point,and Eliza’s experiences of transforming from a poor flower girl to a charming"princess"are cited in this paper.Both linguistic features like phonology,grammar,syntax and lexicon,and para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like pitch,volume,intonation,manners and topics will altogether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 identity.The ultimate goal is to cultivate people’s awareness of social identity and be conscious to speak.  相似文献   

14.
15.
语言·文本·社会实践——话语理论发展的三种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原为现代西方语言学用语,自美国新批评引用到文学批评领域后,相继在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文学批评流派流行开来,并最终成为了当今文化批评和历史解读的最重要的理论武器之一。本文试图从语言、文本和社会实践三个不同层面,来梳理和分析话语理论的发展历史,并重点论述了福柯的话语理论在这整个过程中所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鉴于目前对外汉语学界对于课堂教学中具体的师生言语交际、话语互动的研究近于空白,因此,将社会学的"互动理论"运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研究,选取普林斯顿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办暑期培训班(简称"普北班")中、高年级(二年级和四年级)优秀教师的一个课时教学录音,采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S),对师生话语互动情况加以详细分析,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研究的宏观的、总体的定性描述,转变为师生互动的微观的定量分析,认为"普北班"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样化、高密度的话语互动。这一教学模式可为对外汉语教学短期培训、为汉语国际教学师资培训和国内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福柯的话语建构理论和费尔克劳夫"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话语分析框架的文本解读表明:从清朝、民国到当下的黄帝祭祀文化认同话语建构具有明显的嬗变特征。清朝(1723年)黄帝祭文互文性不明显,其典型的中国传统话语建构了"天子-家国天下"文化认同;民国(1912年)黄帝祭文具有明显的西方话语与中国传统话语碰撞产生的互文性,所建构的"中华文明古国"认同带有认同焦虑;当下(2011年)黄帝祭文中丰富的中西话语互文性建构出自信、复兴的中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8.
文学艺术无疑是关于主体精神与现实世界之间关系的话语表征,主体身份及其精神的言语叙事自然也就成为文艺研究的主要对象,文章以拉康精神分析学主体无意识的话语理论为依据,以文学艺术中审美的主体机制为主线,力图在精神分析学与文学叙事及文化研究之间建立一种审美的思辨联系。  相似文献   

19.
在语言交际行为的过程中,价值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已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元素,它在话语中交际的过程中表现为一种价值系统,并随着话语内容的改变呈现出多种变化的形态。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结合英汉语料,对话语双方的价值系统进行了一定地探讨并对交际双方各自持有的价值观对话语的缺失起到的决定性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