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捞铁牛》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全文分为四段,记叙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其中第二段(第3自然段)和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是写事情经过的,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也是理解的难点所在。“怀丙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这篇课文,可抓住重点段落,充分利用课后问题,使学生受到“归纳段落大意”的初步训练。 片断一 指导步骤: 一、指导初读,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主要写什么?画出每句的重点词。[评析:先从内容入手,运用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2.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记叙文,是状物的。它体现了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组课文的重点要求,是学生练习把文章写得中心明确、段落分明的例子。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对故乡杨梅的回忆,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作者以时间(节令)为顺序,也可以说是按杨梅从开花、结果到成熟这一客观生长过程来写的。可以此为线索来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即把全文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第三自然段  相似文献   

3.
[文本介绍]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五年制小语第五册9课《罗盛教》是一篇讲读课文。该文记叙了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崔(王莹)而英勇牺牲的事迹。重点写了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朝鲜儿童的经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记一件事的写法。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按事情发展顺序”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这样一个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一个朝鲜儿童在滑冰时冰破落水。这一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重点写了事情发生的原因。第二段(第二、三、四自然段),写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朝鲜儿童而牺牲的经过。这段是本课教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八册第七课《手》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课文。课文以主要的篇幅描述技术组长陈秉正老人的手。通过对他一双久经磨炼,饱历风霜、坚实能干的手的描述,深情地赞颂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艰苦创业的可贵品质。文章虽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写的,但让人读起来却感到生动、深刻。陈秉正老人的一双手以及他的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给人留下了亲切难忘的印象。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是读懂和深入领会课文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想着重有关手的描述部分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6.
《丰碑》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课文。本文的教学,我安排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讲读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第二课时讲读第二、三部分(3~14自然段);第三课时总结全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和最后3个自然段(课后练习4的要求),完成有关书面作业。其中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情况是这样。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丰碑》。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复习1~2自然段。略) 师:“丰碑”即高大的石碑,常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上一堂课中同学们提出过这样  相似文献   

7.
《种子的力》这篇课文是现代剧作家夏衍同志在抗日战争期间于一九四○年写的。文章通过赞扬种子和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含蓄地歌颂中国人民蕴藏着的不可抗拒的伟大力量。本课的主要教学要求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怎样完成这个任务呢?要注意抓重点。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前三个自然段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只抓住其中的几个生词即可;后两个自然段内容抽象,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应做重点处理。第一自然段是说明“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教学中应抓住“金刚”、  相似文献   

8.
《捞铁牛》(六年制第七册14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要对同学加强思维训练,通过思维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教学过程是: 1·初读课文,理清结构。全文可分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的是为什么要捞铁牛。理解重点;一个疑问句:“可是有哪个大力士能把那么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主要是  相似文献   

9.
今秋使用的初中语文第五册,是在原来的试用课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次修订共选入八篇新课文,现把这八篇课文分别简介如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介绍了花朵呈现红色的科学知识,说明花朵的红色是由于它自身的各种条件和需要,以及自然、人工等因素对它作用的结果。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赞美红花的鲜艳美丽、热情奔放,并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 第二部分(第二至第十自然段),说明花朵呈现  相似文献   

10.
<正>《花钟》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无疑是本单元的主题"留心观察新发现"和语文要素"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学习;研读课后练习的具体要求,我们会发现每一道题都指向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这就说明本篇课文的第1自然段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一、如何细读三个不同的句子课文第1自然段,只有三个句子,每个句子都独具特点。第一个句子是总起句,写鲜花的美好,用了三个四字短语。这样的总起句给全文  相似文献   

11.
《手》一文(六年制九册第19课)是著名现代作家赵树理的作品。课文以质朴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陈秉正那一双与众不同的手,赞扬了老一辈人高超的劳动技能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一篇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教材。因此,教学这一课,除了指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外,还要注意对学生渗透劳动教育,促使学生自觉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一、初读课文,认识手的外形,初知劳动的作用教学开始,让学生轻读课文并思考:①这一课向我们介绍了谁的一双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②陈秉正的手是什么样子?他这双手和别人的手有什么不同?③七十六岁的老人,身体为什么会如此强健?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意在让学生明白:陈秉正虽  相似文献   

12.
五年制小语第五册第12课《大海的歌》是一篇讲读课文。写的是作者出海参观,在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貌,初步领会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来描述景物的变化的写法。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全文按观察地点的变化,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在码头上看到美  相似文献   

13.
《老科学家下乡》(第十一册第2课)是一篇以表现人物为重点的看图学文课。课文以深秋的北方农村为广阔背景,紧紧围绕“老科学家下乡”这一主要事件,刻画了一组生动感人的人物群象。这篇课文图文结合,语言精炼,情景交融,在写作上有如下几个特点。一、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课文紧扣题目,以“老科学家下乡”为主线贯穿全文。全文七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段来理解:第一段以洗炼的笔触,描绘出深秋之晨北方农村的自然景色:辽阔的平原,无边的土地,薄  相似文献   

14.
训练重点: 1、学习课文内容,知道植物的神奇,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2、学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怎样抓住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进行具体描述。 [预习课文] 一、读一读,说一说,查一查,做一做。 1、本文的作者是谁?你知道有关他的事吗?说给大家听听。 2、你见过爬山虎吗?把它的样子说给大家听听。 3、读读课文,查查带点字的意思。 空隙 漾起 叶柄 拂过 萎了 4、默读全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再填空。 这篇课文的第( )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第( )自然段写了和爬山虎的脚有关的内容。 二“、读一读课文,根据描述内容不同,给课文分成三段。  相似文献   

15.
《前后照应》是五年制第八册第八组课文的“读写例话”。“读写例话”属于三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读懂。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这篇课文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初读课文,理解“前后照应”在初读课文时,先重点指导学生读首末两个自然段。这两段内容属于概念性的东西。读前,教师拟出思考题:①什么是前后照应?②写文章为什么要前后照应?学生读时,可以圈点勾画。在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议论,重点理解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榴》一课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作者通过对石榴的详尽描摹,表达了对家乡、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这一自然段共五句话,前三句写了石榴成熟过程中外皮颜色的变化,后两句写了石榴成熟后的可爱模样。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 学习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 ,明确重点师 :读完《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 ,想一想 ,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生 :课文先写杨梅树 ,再写杨梅果。师 :哪些自然段写杨梅树?哪些自然段写杨梅果?重点写什么?生 :第二自然段写杨梅树 ,第三至六自然段写杨梅果 ,重点是写杨梅果。二、渗透学法 ,突出重点1 教给学法师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杨梅果呢?(指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后 ,放录像)生 :作者按顺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师 :能找出与这些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吗?生 :第…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长课文,又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五年制教材选入第七册,因其难度较大,六年制教材调入第九册。随着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自学的要求也应逐步提高。对高年级学生,不仅要求他们能够在自学中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要求能够试着分析文章,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在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这篇课文时,可先让学生按顺序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码(凡提行的都标),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试  相似文献   

19.
《乡下人家》(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是一篇如诗如画的优美散文,全文共7个自然段,前6个自然段各写了一幅迷人的风景画,相互之间在内容上以并列为主,难以进行合并归属。许多教师教学时便抓住课文结尾中总结性的话来演绎前面的内容,结果,要么平均用力,要么显得零乱。细读文本,可以发现课文第2自然段有与众不同之处,在这个自然段中,两个“还”的出现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0.
<正>《云房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清新、活泼、生动的文字描写了雨后天空云彩的多姿多态和天空中小鸟欢快飞动的场面。课文以小鸟的活动为线索,以小鸟的目光观察空中的景色,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是指导朗读、背诵,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和想象的好素材。本案例展示的是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教学。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写小鸟见到许多白云后说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