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赛珍珠创作中的无意识精神在《群芳亭》中吴太太身上的体现,本文作者曾做过详细的阐述。《群芳亭》虽是一部讲述中国封建大家庭故事的小说,但其中我们敏感地觉察到故事中所反映的赛珍珠的内心冲突与痛苦。赛珍珠自认为是个家庭主妇,一度把家庭、孩子作为生活的中心,但男权世界、婚姻失败、不能生育的痛苦使她把饱满的激情与热爱投入到小说的创作中,蒋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欲望在艺术世界里得到了补偿。  相似文献   

2.
赛珍珠是世界文学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位美国女作家,她成长在中国,是最早注意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外国作家,也是第一个吸取中国传统文化营养的外国作家。她是一位擅长写中国生活的小说家,她一生著述百余部作品,就有三十多部是关于中国的故事,她本应受到我国读者和评论界的重视,可相当长一段时间受到冷落,有时还遭到非议。最近几年,才成为我国文学界研究的热点,对她以及她的作品给予了比较公允的评价。就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欣赏导航]《大地》是一部易读易懂的作品,叙述结构和情节线索都不复杂。但要真正理解《大地》,首先就应理解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大地》的作者赛珍珠,是一位把促进中西人民交流和理解当作自己的崇高使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群芳亭》与沈复《浮生六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的《群芳亭》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印痕的长篇小说,主要内容与清代沈复《浮生六记》有许多相似之处。赛珍珠可能藉由林语堂《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等著作的启发而关注到这部清代随笔。《群芳亭》在情节基础和人物性格设计上虽受该作启发,但人物身份地位、生活目标和生命轨迹都发生了现代性转变。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要为中国传统女性探索一条通向现代的自救之路,体现了她特殊的东西方文化观,但人物形象难免因观念先行而有失自然真实。  相似文献   

5.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认为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及《母亲》等一系列描写中国的杰出作品"使人类的同情心跨越了种族的鸿沟","为西方世界打开一条以更深的人性洞察力去观察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另一世界的道路"并且"符合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对未来的期望"①而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作为赛珍珠描述中国农村题材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不仅表现了中国农村妇女共有的特征:善良、坚强、勤劳、勇敢,而且塑造了两种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中国农村妇女形象。我们将1931年出版的《大地》与1934年出版的《母亲》作比较,不难发现《大地》中阿兰表现出一种介于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间的沉默,《母亲》中的"母亲"则表现出一种理想主义的反抗精神。无论是沉默的阿兰还是勇于抗争的"母亲"都真实再现了当时中国农村妇女的生存现状,都展现了中国女性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传教士,写出了一本有关中国的小说。这本小说很快便风麋美国并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不胫而走”。这就是赛珍珠和她的成名作《大地》(The Good Earth)。1938年赛珍珠因《大地》和她写的她父母的传记《放逐》(Exile)《战斗的天使》(Eighting Angel)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是:“由于她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  相似文献   

7.
《事故之后的故事》是东西发表在《三月三》九二年第五期的一个短篇。东西是田代琳的笔名,田代琳是广西某报副刊编辑。关于作者的情况我知甚少,在这里只想就其《事故之后的故事》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主要关于它的叙述方式。这篇小说读过之后给我的总的感觉是苍凉。小说中每一件事无一不表现这一点。然而作者在叙述中又有意把它淡化了。因此初读起来觉得很平淡,然而再读之后,透过那那些平静的叙述,我们就会看到那蕴藏在事故以及事故之前和之后的故事中那份沉重的悲哀和  相似文献   

8.
1928年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不寻常的一年。瑞典皇家学院竟将诺贝尔文学桂冠授给以描写中国题材为己任的美国女小说家赛珍珠,这是前所未有的。在受奖仪式上,赛珍珠作了题为《中国小说》的长篇演讲,发表自己对文学的看法。她身为一国作家,却在瑞典皇家学院大谈特谈另一国的小说,这更是破天荒第一次。演讲一开头,她就说,“我在考  相似文献   

9.
赛珍珠早期的短篇小说集《元配夫人》自有其鲜明特色,就反映中国社会现实的及时性、真实性与深刻性而言,该作绝不逊色于《大地》等成熟作品,尤其比起她后期凭借想象与传闻拼凑起来的"中国故事",这部作品的任何一个短篇都不遑多让。而在其中之一的《新马路》里,赛珍珠温和地控制着叙事节奏,从头至尾并无剑拔弩张、血泪滂沱的场面描写,但其俭省的文字寄寓着赛珍珠对中国都市小市民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圣诞早晨》是赛珍珠的短篇小说之一。她一生共写了85部作品,其中包括传记、小说、儿童文学、政论等。另外,她还写了许多广播剧和文学评论等。赛珍珠1922年开始写作,1931年发表小说《大地》,一举成名,1932年获普利策奖。1938年赛珍珠因创作了描绘...  相似文献   

11.
这是我上小学时投入地读过、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的一部长篇小说一是使我的心灵第一次生发了震撼性感应的一部书_设若不是为着“荐书”,我未必会再想起她,而一己想起来,就不能不将她列入。尽管她和她的作者亚米契斯,在世界文学史的知名榜上还列不过巳要地位,但她对我的影响,却可谓至大至深。这部书原名《心》,相信她曾进入世界诸多国家少年儿童、包括与我同龄我们中国那一时代孩子的心扉,一个人在此时心灵上所受的影响,关乎着他一辈子性格的成长乃至命运的走向,如今回想,我之常被指认为属于细弱柔和的性情人.我在那斗争为纲年代总…  相似文献   

12.
本刊2001年第11期刊发的《学会坦诚》在教师当中引起一些反响,有的教师非常想知道文章后面的故事,适逢文章作者也给编者来信,叙述这一案例的前前后后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为此,编者摘编其中一部分刊登,以满足读者交流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一生致力于中美友好合作与文化交流。城市作为重要的书写对象,不仅是小说事件发生的场所,也是读者在阅读故事时感知和体验文化的重要审美对象。本文结合人类学及叙事学理论,从城市书写的视角分析了赛珍珠作品《分家》中上海与纽约两个主要城市的书写方式与意象呈现。上海与纽约分别是中国与美国的港口城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促进了人们之间的往来与交流。赛珍珠从主人公王源的视角客观呈现出当时上海与纽约的发展状况,她对这两座城市的描述各有侧重,突出了她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赛珍珠(1892-1973)Pearl.S.Buck,美国著名女作家,1938年凭借《大地》三部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在三个月大的时候就被传教士父母带到中国,从此与中国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她从小接受中国文化,她的作品是其在中国生活最真实的反映与表达。作品因讲述农民王龙如何以土地发家致富的故事使得世界各地的读者对中国农民及其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本文将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其《大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莺莺传》与《春香传》是中韩两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春香传》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莺莺传》的叙述内容和叙述模式有接受。两者都描写歌颂了男女之间的爱情,但是两篇故事的结局却是一分一合。两者之所以有结局差异主要是由于两部作品创作背景的不同,两部作品在思想倾向以及人物性格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红处方》给人敲响警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处方》是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说她曾为几位作家写完长篇后“撒手人寰”、“惊悸不止”而踌躇,但“三思”之后,还是写了。为什么呢?用作者的话说,是这个故事“呼唤着我”。而这个故事,说的就是当今十分严峻的吸毒戒毒问题。《红处方》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17.
寒珍珠的长篇小说《同胞》是她全面描写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其抒写“海归派”知识分子的发轫之作。在《同胞》中,赛珍珠再现了两类中国知识分子-理论家和实践主义者-当面临抉择之时,是如何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寻找自己的根源和归属感的。另外,《同胞》也是最早对待美国华裔经历的文学作品之一。《同胞》再一次证明了赛珍珠文学作品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汤亭亭在《女勇士》重述了中国三国时期女诗人蔡琰的故事作为她处女作的结尾。她以一种轻松浪漫的笔调叙述蔡琰的俘虏经历,把她刻画成一个敢杀汉人的勇士,甚至把她又改写成一个汉匈两族文化差异的调和者,这些大胆的改写塑造了一个具有后殖民杂交性的蔡琰故事。这个故事的杂交性表达了作者对于华裔美国人打破自己失语沉默境地的渴望,隐喻着两代华裔美国人的矛盾的和解的可能,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国种族之间相互融合与理解的期盼。  相似文献   

19.
西方大力传播中国文化而产生深远影响的西方女作家中,首推美国作家赛珍珠。她以安徽宿州的农民生活为素材创作了小说《大地》,并且因为《大地》"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真实且取材丰富"和她的个人自传《我的中国世界》而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文章旨在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从作家的外部研究为切入点,具体分析赛珍珠所描写的中国与现实中的中国是什么关系。是真实的再现呢?还是带有不同程度的美化或丑化?文章从形象学外部研究的角度看待赛珍珠笔下的跨文化交流,旨在深入认识比较文学的方法论,更好地引导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赛珍珠深受中国古典文化影响,崇尚和维护传统儒家文化。在她的自传《我的中国世界》中,就能看出她对儒家宗法伦理观和礼制下所产生的以德化人的“人治”学说的推崇以及对西方社会法治模式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