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两会"既要关涉非"共论"而不足以解决的宏大"国事",同时还要涉及中观、微观的具体的"国计民生"事项,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重点。所涉主题的广泛性、重要性、新闻性以及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接近性",使得各类媒体对之倾注了极高的关注度和重视度。  相似文献   

2.
以新华网为代表的权威媒体护航报道的一个重要策略是综合运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历史眼光"主要是从纵向的时间因素考察的,"世界眼光"主要是从横向的空间因素考察的.护航报道努力扩展和延伸新闻报道的时间纵深度和空间广博度,使时间之"线"与空间之"面"交错而成新闻报道的立体时空.护航报道综合运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使新闻报道眼光更具时空穿透力和辐射力,从而真正领略到新闻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3.
据CNNIC最新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已经世界第一,2008年年底已达到2.98亿人.这是一个网络时代,也是一个媒体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5.
在传播学研究领域内,媒介框架是指媒体在报道某个事件时,基于某种特定的看法,通过反复使用特定的关键词、隐喻、图片或论调,从某个固定的角度来说明问题。媒介框架的存在使事实的全体背景简单化,突出事实的一些方面,而忽视另外一些方面。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框架”说的论述中,认为个体的主动性是有限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是在各种复杂程度不同的框架下构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重大事件关乎公众的生活、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安全,涉及面广,产生的社会波动大;各类媒体如何报道,对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来说非常重要。各地纸媒是报道当地重大事件的主导力量,本文以广州的《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三大报纸为例,剖析纸媒在报道本地重大新闻事件中所运用的主要手段和策略,并简要诠释这些报道对当地公民意识、社会生活、区域形象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重大事件报道中的冲突框架研究——以《人民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勇 《今传媒》2015,(1):34-36
本研究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人民网》的一些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的"冲突框架"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重大事件主要涉及的议题是"政府问题";冲突主体主要属于"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倾向于诉诸"暴力"来化解冲突双方的矛盾,冲突原因主要是"利益因素",冲突结果对事件主体的个人影响主要是"影响个人名誉"和"个人地位或职位的变化";冲突客体主要属于"农民劳动者阶层"和"未知名阶层的民众与其他",倾向于诉诸"非暴力"策略来化解冲突双方的矛盾,冲突原因主要是"利益因素"和"情感性因素",冲突结果对事件客体的个人影响主要是"精神伤害"、"经济损失与赔偿"和"失去生命";重大事件的社会影响主要是"真相的揭示或遗忘"和"政府的合法性流失"。  相似文献   

8.
连吉春 《博物馆研究》2007,(2):65-67,56
自1905年,清朝最后一个科举状元、著名学者、实业家张謇以一己之力在江苏南通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现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至今,中国博物馆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史,一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全国  相似文献   

9.
李培 《青年记者》2016,(19):56-57
移动互联网时代,报纸生产出来的新闻,生命周期不断被缩短,在时效性的竞争上越发捉襟见肘,尤其是严肃、深度的文化报道备受冲击,出现了碎片化和娱乐化的趋势.为应对这一冲击,南方日报对文化报道进行了探索,以年度大型文化系列报道为核心,在对岭南文化持续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报道路径:用新闻的方式“转述”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借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打捞”被遮蔽的岭南文化史.  相似文献   

10.
媒体网络是社会的神经。在危机时刻或者其他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有必要也有责任参与信息传导和社会整合。传播学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说,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动时,传播能联系协同社会各部分成员以应对环境变化。在对今年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奥运会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蔓延,对公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等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媒体对此高度重视,及时发布国际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新闻报道。在报道中,叙事是新闻的关键,叙事视角则是新闻叙述的立足点。本文从叙事视角在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重要性出发,深入分析新华网相关新闻的叙事视角,从而更好地研究此类国际新闻中叙事视角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赵笛  李蕾 《青年记者》2012,(21):50-51
如何利用微博这一平台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与传统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已经成为当下传统媒体的一个新课题.以青岛本土的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为例,现已在新浪开通官方微博的包括所有纸媒、大多数广播频道和电视新闻栏目.通过观察青岛传统媒体对微博平台的利用,笔者认为,微博不仅是传统媒体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正日渐成为与传统媒体本身同样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13.
14.
尹成 《新闻世界》2008,(7):100-101
近几年来,每到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先后在北京召开,形成全国各地的代表齐聚北京讨论国计民生的大局。因而全国关注,全世界瞩目。每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召开之际,“两会”新闻大战也“硝烟弥漫”。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最富价值、最有代表性的资源,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城市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实施城市记忆工程,就是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实施城市记忆工程,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城市文化发展繁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是档案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16.
城市更新,是一种城市空间改造、重构和生产的综合过程。在城市日趋现代性的过程中,不少电视媒体纷纷运用现代传媒的影像手段抢救"老街记忆",成为替代即将消亡的物质实体和都市居民寻找集体记忆、文化归属感的最好载体。本文认为该主题报道的策略应包括:人文故事化的叙述、日常生活记忆的呈现、现代性与传统的理性审视和多重空间话语的平衡沟通。  相似文献   

17.
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的战争已结束一年多了。这里我们以战事报道中使用的“嵌入式报道”方式为个案,分析它的传播方式、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甘肃红色资源丰富,发展红色旅游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有利的开发条件。河西走廊沿线红西路军留存历史文化遗迹甚多,呈现出种类的多样性和赋存的丰富性、内涵的深厚性和价值的独特性等特点。依托红西路军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努力构建甘肃红色旅游,对服务当代甘肃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漆谦  王美 《新闻战线》2022,(8):76-79
媒体融合时代,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借助新技术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的融合报道出新出彩,其作品呈现互动化、可视化、社交化、移动化、智能化和沉浸化的特点。因其交互作品独具特色、可视化作品高度凝练、社交类视频注重情感叙事、沉浸式直播虚实结合等原因,主流媒体的两会融合作品得到了有效传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璋 《东南传播》2010,(4):56-58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后,西方电视媒体为配合西方国家淡化自身"历史责任",迫使我在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上让步,使世界主要经济体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明显表现出会前散布怀疑情绪,会中歪曲事实真相,会后持续不实报道的三部曲。面对西方日趋明显的责任分担压力,中国需要积极争取气候变化议题的话语权,对部分西方媒体的不实报道进行有力反击,进一步提高国际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