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厘清网络文化与网络文化产业的含义,提出了以网民族群为主要目标市场的网络文化产业概念。在对基于网络特定族群衍生出的网络文化特征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文化产业化发展模式,并对发展模式中的关键模块——网络文化符号处理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网民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和网络文化特点出发,心理教育特别需要倡导和建构人本化或“以人为本”的理念。 我国网络心理文化的建设要贴近现实社会和中国文化的氛围,重视研究和挖掘我国传统心理文化的底蕴,立足于我国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实际,逐步形成适应本土文化的心理文化特点和网络文化模式。 我国网络心理教育的目的应当定位于培养青少年网民的心理自主性、主体发展性,塑造与完善青少年网民现代化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网络社会人格”。  相似文献   

3.
网络及其网络文化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巨大冲击毋庸赘言。网络传播着各种信息,也在一个虚拟世界里检验、考验着“网民”道德伦理水准。在由网络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中,道德问题颇受关注。网络文化属于新的文化形态,网络道德也属于新型的道德规范。国人需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也需要健康的网络伦理道德。营造新型的网络道德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更需要“网民”行为规范的自觉与自律意识。网络是虚拟的,但人永远是真实的,真实的人理应接受道德的规约。  相似文献   

4.
网络审丑即对网络事件中的低俗、丑恶事件或人物进行关注、追捧、审视的行为。网络审丑是一种二元的互动,青少年网民是网络审丑一方的主力。目前网络上泛化的审丑现象,颠覆了青少年网民的审美观,使青少年网民的追求庸俗化、精神空虚化,极大地危害着他们的人格健全发展。研究网络审丑泛化对于青少年的危害,可以对症下药,引导网络主流文化健康发展,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网络问政是信息时代各级政府积极探索民主执政的新途径,也是广大网民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新选择,其良性发展离不开政府与网民的理性互动。而现阶段网民非理性的问政不仅破坏两者的互信,更消减了网络问政的权威。探究了问政背景下网民的责任内涵,将责任内化为网民的自我约束,以期成为提升网络问政效果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构建网络文化安全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网络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中国迅速发展壮大,网络事件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网络文化安全的理论探讨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文在对网络文化安全相关概念进行厘清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网络文化安全的理论模型与实现路径,指出网络文化安全需要三大保障:即物质技术保障、法律制度保障和网民素质保障。其中,网民素质的保障是最关键、最有效的保障,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因此,我们在加强物质技术与法律制度保障的同时,尤其要重视网民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构筑起防范网络文化安全威胁最有效的防线。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批判意识的建构与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网络文化的种种负面影响,既需要对网络文化本身有理性的认知,也需要建构网络文化的批判意识。网络及其文化对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的颠覆、解构,往往伴随着是非观念的混淆。不强化网络文化批判意识,便难以降解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当下,国人中的网民以青少年和大学生为主要群体,而大学英语教学又与网络比其他学科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探讨网络文化批判意识的建构,对如何通过网络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既有现实意义,也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育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阶段。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由于脱离了自己的母体文化环境并与主流文化群体交往频繁,经常面临着因文化差异而带来不同程度的文化适应困难和考验,同时也对建设和谐校园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对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现状与校园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提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能力以及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视野中的高校德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是凝结着人类智慧的国际文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旋律.各种文化的碰撞和混合,使得各个国家的不同道德价值标准发生碰撞,这就需要人们特别是高校德育对不同国家的道德价值进行整合.因此,继"网络"热点之后的又一大热点"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笔者拟对网络文化发展视野中的高校德育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0.
网络政治是民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参与政治、了解政治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网民在网络政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对政府决策、政务管理都产生了极大影响。网民在网络政治中扮演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角色,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网络政治是民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参与政治、了解政治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网民在网络政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对政府决策、政务管理都产生了极大影响。网民在网络政治中扮演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角色,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化·网络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研究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内涵。本文认为网络在理念、载体、模式和内容四个方面引起了文化传播的历史性变革;文化则是网络产生的前提条件、发展的核心内容、未来的价值坐标;网络文化是在网络与文化的互动中形成的平等文化、多元文化、霸权文化和全球文化。  相似文献   

13.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元 《教育探索》2009,(3):103-105
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角色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阻碍了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发展.利用网络交往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对策是,要将学校引导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将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相统一、将网络伦理与现实社会道德规范相结合、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将智力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当网络使网民享有自由传播的权利时,网民责任和素养则成为当下净化网络空间、提高网络品质的一个重点。文章提出网民在网络传播中的责任问题,并结合已有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分析了研究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并针对性地提供了一些当前网民应着重培养的责任与素养。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个性心理产生着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网络文化日益影响和塑造着社会价值体系的形成。与传统媒体文化相比较,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多元性、交互性、虚拟性、匿名性、弱可控性等特征。要推广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适应和把握网络文化的这些特点与要求,加强对网络与网民的深入研究,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网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乘势而为,以网络传播技术发展为切入点,营造有利于推广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6.
少儿图书馆网络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3370万网民中,18岁以下的占24%,已经形成了具有共同特征的青少年群体,该数字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网络文化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给我们少儿图书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图书馆网络文化的构建。 1 图书馆网络文化及建设的目标、原则 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由信息技术而产生的网络文化将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程序软件为载体,以网络为途径的全新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方式相互交流的新文化。网络的发展为高校德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也提出了严肃的挑战,认识网络文化及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这个全新的德育阵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业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相伴而生的网络文化也越发丰富起来。网络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于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用之不当则会产生阻碍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越来越依赖网络文化的推动作用。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适应网络文化的发展则是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以期引起社会对此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马冬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3):77-78,F0003
网络催生了新型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也带来了价值观、意识形态、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冲突。除了关注网络文化的冲突之外,我们还应关注网络领域内文化的碰撞。在文化碰撞积极、消极效应同时并存前提下,教育、网络教学被注入新的内容。网络教学必须关注文化碰撞,而且应结合网络教学实践,强化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主流地位,抵制消极、腐朽文化理应成为网络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对等、开放、虚拟等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社会体验政治生活,网络政治活动"孕育与塑造"网络政治文化,把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内化于广大网民的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网络政治文化,内化是一种力量,内化力值得关注。为此,有必要对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发展规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