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研究传统和合思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但学界有一种倾向,即外在地对待传统和合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的关系。和合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得到认可,而对和合思想与中国历史发展之间关联的探讨不够深入。未来应加强探讨和合思想的本来内涵、它与中国历史发展之间的真实关联以及和合思想将在哪些方面、以什么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之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唯物辩证法、整体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2.
和合思想是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概念,客观、准确地把握其本质含义,对于我们理解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实证的方法对传统和合思想的含义进行考证分析.并指出,传统和合思想围绕着两个核心范畴(即天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来展开它的体系,而这一体系又综合地体现在中国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学派之中.  相似文献   

3.
纵观中国艺术发展史,可以看到,作为民族文化精髓的“和合”文化在不同阶段的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但是,现代以来科学的傲慢,加上消费主义的物化浪潮,使得人性在现代性社会中,遭遇零散化、空洞化、幽暗化甚至游戏化,问题多多,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一种掠夺、占有,在艺术接受方面人们忽视了经典文本所体现的“和合”文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文在现代性视阈下从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然意识三个方面切入问题的实质加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和合思想 ,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基本理念和思维方式。它以天人合一为核心 ,广泛地表现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许多方面 ,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基本倾向和特征 ,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有着鲜明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和合思想与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入手.传统"和合"思想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含着丰富的关于"和"的理念和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和继承传统"和合"思想,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对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和为贵,崇尚中庸”作为中华传统思想的精髓,为我们构建和谐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今天在构建和谐文化时,要辩证对待传统和谐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借鉴国外文化优秀成分,对其进行综合创新。这种传统的和谐思想,无疑对整合矛盾、团结人民、凝聚民族精神起着积极作用,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其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我们党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是我们党坚持的一项长期方针。实现党的战略目标的长期性,决定了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长期性。统一战线与我们党的命运息息相关,与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共始终。只要中国共产党继续存在,只要党的最终战略目标还没有实现,就必然会有我们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8.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认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促进新事物的产生。在和合思想的影响下,教学生活中有望生成和合教学文化,它具有尊重差异性、相互融合性、追求整体性、动态生成性的特征。建构和合教学文化的主体是教学文化共同体,它包括教师文化共同体、学生文化共同体、师生合作文化共同体、教学管理文化共同体。要顺利建构和合教学文化共同体需要正确处理教学文化环境和教学文化主体之间的关系,需要改革控制性的教学管理方式,生成人文性的教学管理方式,也需要巧妙地采用共差发展的策略与合作建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其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我们党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是我们党坚持的一项长期方针.实现党的战略目标的长期性,决定了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长期性.统一战线与我们竞的命运息息相关,与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共始终.只要中国共产党继续存在,只要党的最终战略目标还没有实现,就必然会有我们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0.
古代“和合”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指异质事物的多样化统一,它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源支持.我国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凸显了社会的各种矛盾,为有效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必须重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安排、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矛盾双方的互利双赢、避免文化冲突,以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荀子的和合思想包括"乐和"的教化功能与"和民"的政治策略,共同服务于社会和谐的政治目的。这种思想为构建大一统的社会提供了现实的思考和理论依据。汉代大儒董仲舒创造性地接受了荀子和合思想,并予以发展,为汉王朝统治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今天,和合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仍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处于东亚大陆环境中亚细亚生产方式背景下的中国传统伦理,向来崇尚和合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价值追求和内在品质,而且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外相特征和延续保证.和合伦理精神在历史上曾经发挥维系中国式家庭、巩固社会秩序、促进民族团结、安顿精神家园等社会功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和合思想渗透于他的"无为"思想之中.而其中的"不争"堪称核心.不争,即安于现状,不与人争.从个人修身方面来讲,老子主张知和知常,少私寡欲,勤俭节约.在交友方面,他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老子主张人性回归,像婴儿一样"不争".同理,在治国方面,他也提倡统治者"不争".主张不争之争,即通过不争的手段达到争得效...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命题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等价值观念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涵括人与宇宙、天下、社会、他人及自身身心的关系,共同构成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理论内涵。天人合一主张宇宙万物存在意义上的同根同源、互动关系上的效法自然及万物融情于景的审美意趣,以培育生活方式、融入制度建设、共建生命共同体构建人与自然之和;协和万邦主张和为贵的兼容关系、天下无外的价值观念与天下为公的秩序格局,以塑造和平发展共识、凝结情感纽带、构建公正格局熔铸国际秩序之和;和而不同主张万物多元共存的存在样态、仁爱和谐的基本原则与求同存异的社会形态,以倡导社会风尚、构建社会准则、融入社会治理助益社会之和;人心和善主张心灵世界本有的和善状态,推动人在道德领域向上向善、止于至善,以生成本真需要、圆融处世之道内嵌制度建设,沉淀身心之和。  相似文献   

15.
"和合"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生命因子,有着深邃的哲学意蕴与普适性的文化价值,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与社会发展。习近平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和合"思想为基础,建构了独特的外交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经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其思想主要集中在《春秋繁露》一书中。他在该书中基于我国传统儒家和合学说,提出了由"天人合一"、以和治国、以和养身等三大理论构成的和合思想新体系。虽然《春秋繁露》中有意志的"上天"概念是唯心主义的糟粕,但从整体看,董促舒的和合思想起到了传承中华和合文化的作用,使得和合思想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自然受语文本身状况和语文知识状况的制约,受制于一定社会与学生个人成长的要求。汉语文本身的和合品性、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和合要求,语文课程克服自身的二元对立的问题,都需要体现或吸收传统和合思想的智慧,因此和合思想对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面对世界现有格局的新时代提出来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从思想渊源来讲,它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传承了中华民族基因中"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观念.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这一理论旗帜鲜明地倡导了正确的义利观、和平的发展观、共同参与的全球治理观、平等互利的国际权力...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代,传统和合思想的主线由过去的遵从"天命"演变到"致道"的蜂起,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道家主张复"朴"反"真",儒家勇于弘"仁"成"乐",墨家"背周道而用夏政",法家企图范天下以归于一,阴阳家则提出"五德转移"。"致道"体现了人的主动欲求,人想给生命添加某种其他的色彩,但是,"天命"仍然是"道德"的终极价值源泉,致道终究是为了实现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合性的反思(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着重对历史上中国一元化的封建专制的政治结构及政教合一的化结构下的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和合性作一深层反思,用历史的方法、中西化比较以及传统儒家化与传统道家化比较的方法,把握传统道家化和合性的独特内涵、其内涵所具有的一脉相承性及其化的和合性的历史命脉,并从中找到传统道家化和合性的积极方面和其隐藏的消极因素,找到其对中国国民性和中国化发展的巨大的深远的影响,在反思中凸现当代国民性建设的重要性。从深层次反思中国传统的道家化是构建新时代国民性及中国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