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民自发的一次抗击英军入侵的斗争。长期以来,历史教材述及该事件时,均高度颂扬三元里人民不畏强暴的斗争气概和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然而笔者认为,三元里抗英体现的是乡民群体“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本能,绝非“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1840年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无情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中国逐步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演变,列强的入侵,与中国封建势力的结合,鱼肉百姓,践踏国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反抗。从1839年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运动,到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不同程度上都是反抗封建统治者和帝国主义势力的表现。这些对中国传统体育特别是武术,都产生了复杂的影响。1.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所展现的武艺中国东南沿海是列强入侵最早和最频繁的地区。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附近一百零三乡的农民数千人,拿起刀、矛和农具,反抗欺压民众的英军。大批英军被痛击,狼狈逃去。首举义旗的三元里村,自古以来就有名为更练馆的练武组织,直到  相似文献   

3.
116年前的5月30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天,广东三元里人民第一次依靠了自己的力量,坚决地竖起了平英团的义旗,狠狠地给来犯的英国侵略军以迎头痛击.平英团这个名字永远刻印在中国人民的脑海里,它是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英雄气魄.中国人民的热爱祖国、酷好和平和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的光荣革命传统,在平英团的抗英斗争中便得到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在谈及鸦片战争中广州附近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时,认为这场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叫一些权威资料也认为“三元里抗英,是中国人民自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第一场战斗”;“第一次显示了只有在广大人民中存在着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力量”。似乎已成定论:三元里斗争是保卫祖国,反抗侵略的行为。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这种看法有悖于史实。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三元里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战斗。在近代中国民族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史学界对于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斗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关于这次斗争的领导问题,却出现了很多的争议,不少作和献都认为是菜农韦绍光。但此说还有待进一步商榷。事实上,韦绍光不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领导。而在这场斗争过程中,举人何玉成却是一直起着组织领导的作用。但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组织和动员群众的不止何玉成一人。因此,笔认为“何玉成是三元里抗英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之说更为妥帖。  相似文献   

6.
民众心态是一国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础。伊丽莎白一世在处理对外政策方面,一直以婚姻谈判为手段,采取"均势"外交的战略,以维护英国的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特殊的执政环境,使女王非常重视当时英国的民众心态。民众心态对女王婚姻外交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女王与法国、西班牙的联姻问题上。  相似文献   

7.
以"三言"、"二拍"为杰出代表的明代拟话本小说,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人情世态与宗教信仰生活,但这种反映来自于其所包含的"现实因素",而并非是其题材与母题。"三言"、"二拍"以描画"尘世"为根本特性,因此其中的道教角色并不多见,并体现出非否定性、叙事功能性、仪式行为的强烈世俗性三个特点,生动展现了当时一般民众的宗教信仰生活实际,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一般信仰的核心以及十四世纪以降世俗道教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8.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反鸦片战争是“反抗外敌”的“义战”。从鸦片战争起,中国人民就表现了“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这种伟大精神在中国开始进入近代历史时期的最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作为记录史实的文章,要求翔实而简要。《三元里抗英》一文的作者正是本着这个原则,运用简洁精粹的语言,较翔实地记述了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史实。文章从道光二十年四月五日辰刻英国侵略军“由泥城直进(?)步登岸”记起,逐日记载到同月十二日英军统帅义律慑于三元里人民的伟大力量,“情愿即刻撤兵下船”止,历时八天。八天中有侵略军烧杀奸淫的残暴罪行和外强中干的本质,也记载了清朝统治者屈膝投降,昏庸腐败的丑态。更重要的是作者站在爱国主义立场上,成功地刻画了三元里人民奋起抗英的壮观场面。作者匠心独运,精心剪裁,仅用了一千多字便真实详尽地把当时的历史情况载入史册,这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相似文献   

10.
对于抗战文学的研究,在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学术界,存在两个审视系统和两种述评结论,原因在于各自秉持"革命斗争"理念或"反共斗争"理念,从而造成各自研究成果在所难免的种种缺陷与偏颇。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战争,是中国捍卫民族生存、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避免人民遭受异族奴役命运的国家行为,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和国家要求。因此,研究抗战文学应当树立国家主体理念,科学、完整、准确地展示中国抗战文学的伟大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11.
买办是中国近代伴随外来入侵势力侵略中国而产生的一个特殊阶层 ,是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和经理人。买办最早产生于鸦片战争之前的广州 ,在广州处理对外贸易的公行中就已设置买办为外商服务。当时的买办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专为外商船只采买物料及食品的商船买办 ;一类是在外商商馆中代外商管理总务及现金的商馆买办。当时买办一职 ,受到封建政府的严格控制 ,中国人不得随便充当 ,而外商亦不能任意选雇。随着外来入侵势力的增强 ,这一限制被打破。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 :雇觅跟随买办及延请通事等项 ,由外商…  相似文献   

12.
望海埚之战     
明朝永乐年间,在金州东南七十里的望海埚,取得了一场全歼倭寇入侵的重大胜利。它不但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而且在中国人民保卫祖国边疆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从元朝末年起,日本九州一带失意的封建诸侯纠集武士、商人、海盗千百成群,携带武器,经常到我沿海地区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当时,旅大地区也是倭寇骚扰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论生物外来物种入侵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18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透露出一个惊人的消息:我国每年仅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74亿元。外来物种入侵是中国生物安全的大敌。会上,专家呼吁,立法抵御外来物种入侵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从市场条件角度看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受到的外来压力陈争平甲午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已经完全形成,中国经济处于一种"被动附庸型开放"状态。洋货泛滥是当时中国工业品市场的重要特征。这时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着重从甲午战后中国进...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使初中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整体性的了解和掌握,教学中,我抓住主要线索,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体系。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生存和解放,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进行艰苦卓绝、可歌可泣斗争的历史。从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开始,到太平天国运动,“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再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民族抗争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随着外国的入侵,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中华先辈们,不仅仅从行动上奋力抗争,而且还从思想领域来苦苦探索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开明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魏源…  相似文献   

16.
焦长权认为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并未按照其一贯的"内在理路",而是在有意无意的比附。其实余英时的这部论著,是对当时学界广泛讨论的"韦伯式"问题的一个学术回应,问题意识虽是外来的,论述过程仍是本于中国历史的内在理路,其中的中西对照,应是比较,而非比附。  相似文献   

17.
专题指导 本专题主要包括三元里人民抗英、新思潮的萌发、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地主阶级洋务派、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及实践活动是本专题的重点。对《天朝田亩制度》、洋务运动和三民主义的评价,以及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的特点、功绩、教训的分析等,是本专题的难点。 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广大爱国军民以及各阶级、阶层的仁人志士,都曾为之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抗争和探索。 禁烟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先声。三元里人民抗英,是人民群众第一次自发的反侵略斗争。鸦片战争的失败,促成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中国钢琴语言艺术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冰 《文教资料》2011,(14):99-100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民族化,就是要用钢琴这一外来乐器来体现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和音乐内涵,传达本民族的精神、意韵和风格,文章阐述了"五四"时期中国钢琴语言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是率先进行抗争与探索的阶级之一,它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据此回答1~4题。1.下图是三元里人民在牛栏岗英勇抗击英军的场面, 对其评价比较恰当的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前的社会转型在本质上就是以"人的依赖关系"为特征的自然经济社会形态向以"物的依赖关系"为特征的商品经济社会形态的转型。社会转型中的制度错位使一部分社会群体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甚至牺牲,使人民主体性不能够在制度中有效体现。改革作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就是社会的自我批判。对我国体制改革反思的方法论启示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体制改革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统一。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为"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提供理论基础,即要在制度建设中正确地理解作为主体的人民、贯彻人民反腐的机制、体现人民表达意志的自由,尤其要研究网络时代保障言论自由的法制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