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据规则用以规范的是哪些案件材料可以或不得被裁判者用来认定案件事实的问题,分为证据采用规则和证据排除规则。其中,证据排除规则是决定案件材料能否转化为定案根据的关键。证据排除规则是一个层次化、系统化的规范体系,应作广义理解。以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区分为视角,又可进一步分为证据能力的排除规则和证明力的排除规则。证据能力排除规则是以价值论为导向的保障性规则,如鉴真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规则等;证明力排除规则是以认识论为导向的事实认定规则,如补强证据规则、瑕疵证据排除规则等。  相似文献   

2.
逻辑规则、语言规则之所以能够作为评价《民法典》的基本规则,这是由法律与语言、逻辑之间具有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所决定的:法律规范命题是以自然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自然语言是法律规范命题的外在表达形式,逻辑语言是法律规范命题的内在表达方式.法律概念外延间的逻辑关系、价值关系决定了法律规范命题的量词、连接词、道义规范词以及标点符...  相似文献   

3.
基础规范和承认规则是凯尔森和哈特法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它们是解释法律规范或规则效力的最终答案,是一个理智的假定,但它们本身是法律系统的实际有效性.基础规范和承认规则是联系事实与规范(规则)的纽结,理解它们是认识分析法学的关键.两者有相似性,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4.
规则就是约束人们言行、要求人们普遍遵循的各种规范和准则,如法律、纪律、守则、制度、章程等等.规则意识就是人们自觉遵守这些规范、准则的良好态度和自觉按章办事的行为习惯.没有规则不成方圆,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都获得了空前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要使社会的发展有序进行就必须依赖越来越细密的规则规范人们的行为,因此国家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对社会成员规则意识的要求也就越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立法语言作为表述立法意图、设定法律规范的特殊语言文字,在行文表述方面必然有其特定的规则。立法语言规则的确立与明确有益于规范的立法语言的形成,且对立法活动的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当前我国立法语言中的众多失范现象,均与立法语言规则的缺失有关,故确立与明确我国立法语言的规则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诉讼法》缺乏完整有效的程序机制来规范行政案件的申诉,使得实践中出现了“无限申诉”的现象,威胁着司法的稳定、权威,浪费司法资源。体育规则与法律规范之间不可忽视的渊源关系及体育规则追求公平正义的内在价值,使其对法律规范的完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我国行政案件申诉制度可以以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申诉规则为参照,从申诉条件、时效、次数及成本四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俗话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同样是如此,必须制定一定的竞赛规则,科学的竞赛规则具有规范比赛的重要作用,是体育竞赛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在维持现代武术散打特征的前提下,对其竞赛规则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革,以促使其竞赛规则向科学、合理、规范、简明的方向前进,进而实现现代武术散打竞赛的正常、快速发展。文章将对现代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并对其竞赛规则改革进行探讨,以实现现代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罪刑法定的司法化是通过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的刑法司法运作来完成的。同其它部门法司法运作相比,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的刑法司法运作表现出对刑法正式规则、显型规范的巨大期待。这种期待表现为立法者对法典编纂的热切和司法办案人员对成文法的强烈渴望和绝对的依赖。但是,纯粹的正式规则、显型规范治理的理想主义模式是不存在的。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的刑法的司法运作,或言之,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运作同样需要非正式规则、隐形规则的介入,这是由刑法正式规则、显型规范的局限性及法律运作的规律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刑法分则规范所存在的立法缺陷已引起了理论界的诸多评判,但现有评判却缺乏应有的有因性分析。其实,透视立法缺陷存在的有因性,是修补这些缺陷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而对刑法分则规范现有缺陷的矫正,必须遵循一定的具体规则,即合理性规则、确定性规则、协调性规则和适度模糊规则。同时在研究方法上,也应采用实证分析的方式,从而得到比单纯理论研究更为丰富的立法支点。  相似文献   

10.
课堂规则足一种由师生共同制定,用以约束师生行为的管理规范。它有两种境界:一种境界是靠强制力来约束师生行为的管理规范,这是课堂规则的低级阶段;另一种境界是规则已内化于师生的心中,形成了自觉行动的规则文化,这是课堂规则的高级阶段。实践证明.课堂规则由管理规范上升到规则文化的过程,就是师生渐进的价值认同过程。由此我们可以说,价值认同是规则文化形成的基础。价值认同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师生对班级核心价值从内心深处产生的认同,是班级核心价值认同化的过程,是师生个体发展与班级和谐的保汪。那么,如何才能让师生对规则做到价值认同呢?  相似文献   

11.
规则、伦理规范、道德责任被认为具有"规范性"特征和要求,对这种"规范性"的理解和解释成为伦理学基本问题之一,也成为当代伦理学理论中道德"错误理论"论辩的一种前提、伦理自然主义与非自然主义争论的根源。规则和伦理规范如何能够提出"要求",因而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事物?这些更基础的问题在于规则、伦理规范或道德责任的本体论实质。在制度性事实理论的基础上,一种对规则、伦理规范或道德责任的本体论说明,可以更清晰地认识错误理论的问题所在,也可能为伦理学中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研究和思考提供一种"自然化"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社会规范。除了法律规范以外,社会规范还包括道德规范、习俗规范、政策规范、纪律规范、一般的规章制度规范、风俗习惯、禁忌等。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同样离不开社会规范的要求。对幼儿进行社会规范教育有助于提升其规则意识,而良好的规则意识是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1]不仅如此,社会规范教育还有助于增强幼儿的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促进幼儿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如同伴关系发展中的交往规范(包括共享与合作的规范、防止冲突产生的规范、解决冲突的  相似文献   

13.
拍卖法是以拍卖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总和,拍卖规则为拍卖法的核心,拍卖法的法律规则将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贯穿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拍卖法特有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4.
规则与文明     
系统是由许多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社会的各种规则是这个系统的结构,社会因这些规则而成为某种社会,同时也依靠这些规则的规范作用和内在的规定性,得以有序的向前发展,社会表现出来的“有序”发展”等功能就是文明。 规则要发挥作用产生具有“文明”意义的功能,它自身也应有规范它的规则,也就是规则的原则,只有自身规则严密的规则才能产生文明的功能,规则的终极目的——文明的最佳进行状态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规则就是约束人们言行、要求人们普遍遵循的各种规范和准则,如法律、纪律、守则、制度、章程等等。规则意识就是人们自觉遵守这些规范、准则的良好态度和自觉按章办事的行为习  相似文献   

16.
师德表现为德性与规范两个方面。德性是教师对生命的道德意义的表达和张扬,规范是教师对社会存在和社会规则的适应和认同。德性的塑造需要个体的反思、体验和领悟,规范的养成需要社会的规则、制度和机制的引导与约束。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儿童走向成人社会的基础,幼儿园的规则教育应建立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的基础上。儿童在学习社会规则的时候,是处于规范与失范之间.儿童的规则教育当然也就是从不断的失范学习中走向规范。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新时期党的建设特别是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入的需要,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廉政准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对于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形成用规则来规范从政行为、按规则办事、靠规则管人的有效机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约定俗成是一条语言规范规则 ,它对语言的规范特别是对语音的规范可谓是举足轻重。在异读词、变调、北京话的规范中使一些棘手的问题得以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20.
师德表现为德性与规范两个方面。德性是教师对生命的道德意义的表达和张扬,规范是教师对社会存在和社会规则的适应和认同。德性的塑造需要个体的反思、体验和领悟,规范的养成需要社会的规则、制度和机制的引导与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